<p class="ql-block">跟随畅行山水间一行19人,到龙场镇隆庄白龙潭游玩。格香河,在宣威坝子里称东河,到来宾盘龙村一带又称盘龙河,一路自南向北流去,而到了大屯、盘龙村一带,忽然遇到磅礴的乌蒙山,没办法,无路可走了,只得软磨硬泡,做好持久战,终究把雄伟的大山切出一条口子来,自此,河水转为自北向南流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大驾驶的车子,行走在与河水平行的道路上。一过岔河,龙口电站也在我们的视线之中了。电站所在地处大山夹缝之间,两边高山环绕,植被葱茏。过了旧营村,这是一处规划得很好的小村子,几排整整齐齐的新型房屋,显示这里村民富庶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里河岸两侧修长的竹林幽深,这里地处东大河冲积的河谷地带,看起来土地肥沃,包谷地绿油油的,车子已行走在上坡的路上,这是大薄地村,沿河谷地带密实地长着又高又直的杉树,以及杨树,这里是高个子植物的天地,低矮的植物,如爬山虎之类的,只能附着在高个子躯体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峰回路转,车沿弯曲的坡道行进,拐过一个弯,只见一货车哼叽哼叽地在前面吃力地爬坡。我们只得紧紧尾随着,到前面一较宽处,龙大瞅准时机,超过货车,来到了邓家村。这里一过,道路平坦许多,但不多时,还是行进在条块的弹石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来到了隆庄村的牌坊处。一块高大宽阔的,很有彝族特色的牌坊,耸立在眼前,上面一侧写有汉字“隆庄寨”,饰有精美刺绣图案,在“庄”上面挂有一实物牛角;在牌坊另一侧用彝语书写,上面饰有长着一对锋利牛角的水牛头以及熊熊火苗。车子停在牌坊附近,我们在龙大的指引下,向白龙潭开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边行进,边捡菌,心里想着那个白龙潭。在一阵摸索过后,在周围满是松林的包围下,沿一条小土径,往下走。昨夜刚下过雨,路甚是湿滑,在姜子林以及杂树相间的林荫下,凉意袭来,好是舒适。下到土坡稍平处,一间雕龙画栋的白龙王庙掩藏在密林深处。庙宇的两侧柱子上,有腾仕萬老师书写的对联一副:“一泓清泉色变屡示警,二维空间奇幻终成谜。”还未见识潭水,已感觉它的神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丛齐腰高的野草掩映处,一潭清绿色的湖水映入眼帘,这就是传说中的白龙潭了,对于它的神奇之处,我已有所闻,有所了解,有传说是昆明黑龙潭的妹妹。当然,对于这些传说,仅仅是人们的茶余饭后一点谈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座连绵群山之中,在一座山岭之中,山势逐级下降,呈一口凹陷的大锅状,在底部有这么一潭湖水,而且周围树林密布,却长年不见一片叶子落在湖上,传说若有人高声喧哗,就有雨水降临。我们到的时候,空中云层也厚,正值晌午,日头正火辣,雨水也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光临,天气却显得闷热。也许这几天,夏天雨水多的缘故,湖水显得有点混浊一点。湖水周围浅草芊芊,嫩绿色的一丛丛,显出湖水的宁静。身着七彩衣裤的群友在湖边尽情拍照,甚是欢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龙大用无人机拍的的空中鸟瞰图来看,小湖几乎呈正圆形,从上往下看,就像一颗银色珍珠镶嵌在绿丛之中。我突然有一种想法,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路,我幻想着,这正圆形的小湖会不会是在地质年代中,在几万年前,一颗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的陨石突然冲撞在这小山头上,形成这潭水的。或者是,在亿万年前,这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地层出现上升下降的情况,从外围向里层,逐渐递进的下沉,而呈现这如同古罗马斗兽场式的形状。而这湖水一年四季,不多不少,呈现稳定的水量,这会不会与山的另一处地下水形成了连通器构造,湖水因而常年不多不少。这些都没有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若是有朋友再次来到这里,不妨大胆猜测,说不定会有人最终寻找到真正的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大还领我们下到河谷地带,真正和格香河水近距离接触,感受冷凉的河水。在回家的路上,先前闷热的天气,转化成一场酣畅的太阳雨,欢送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