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游记(二)

海燕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今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上午参观湖南省博物馆,下午游岳麓山、岳麓书院、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省博物馆最吸引我们的就是马王堆出土文物,当年此事件轰动全国,国家文物管理局特发文,请科教电影厂、八一厂、新厂共同拍摄记录影片。当时出土完整的女尸,薄如蝉翼的衣服,尤为一绝。今天我们在这里可以大开眼界了。</p><p class="ql-block">很庆幸我们提前一天在网上预约了参观日期,否则今天就得白跑一趟。</p><p class="ql-block">到了那里博物馆还没开门,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龙。有的游客因没有提前预约而不得入内,有的游客拖着行李箱,想赶在离开长沙前一睹马王堆出土文物。我们俩把参观省博物馆作为在长沙主要的旅游目地的,笃悠悠地细细看。</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内容-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选择跟着导游游览整个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省博物馆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今天的小导游。</p> <p class="ql-block">马王堆出土女尸为宰相妻子-追辛夫人。尸体完整、柔软,富有弹性,这奇特现象当时震惊了整个考古界。</p><p class="ql-block">供参观的女尸放在一个透明的恒温玻璃盒里,只可观瞻不可拍照。由于玻璃盒内外温差形成的水汽看不清女尸的全貌,有点小遗憾。</p> <p class="ql-block">棺柩深埋地下的剖面示意图。</p><p class="ql-block">棺柩四周都用厚厚的白膏泥封闭,四周的木炭层层叠叠、生土夯实,以保证棺木与空气隔绝而不腐。</p> <p class="ql-block">棺室模型。</p> <p class="ql-block">棺椁模型。</p> <p class="ql-block">盖板纹饰。</p> <p class="ql-block">棺木周边的纹饰图案。</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木佣,有吟唱木佣,贴身木佣…</p> <p class="ql-block">冠人佣。冠人是指贴身阉侍,是众奴婢之长。</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木漆器…图案精美。</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漆器和图案。</p> <p class="ql-block">各种各样漆器…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展示。</p> <p class="ql-block">化妆盒。</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大家伙来了,那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只有49克重。这件素纱禅衣综合了我们古代纺织技术的最高水平,无法超越,了不起。👍👍👍</p><p class="ql-block">这件素衣深埋地下,确保存完好,是怎么做到的,真的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覆盖在棺盖上的帛画“引魂升天图”。总体呈”T“字形,全长为2米。上部绘制有日、月、龙、扶桑树、蛇身神人,象征着天国的世界。下部绘制有蛟龙穿璧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中间拄着拐杖的是追辛夫人。</p> <p class="ql-block">黑白线条勾勒出帛画的内容,让人一目了然画中意境。</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纺织品,花式繁复,针针线线都凝聚了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真正的手工艺品。很多手艺现在都已经失传了,非常可惜。</p> <p class="ql-block">整整参观了一上午,意犹未尽。在休息室吃点点心,休息休息,下午继续我们的行程。</p><p class="ql-block">岳麓山、岳麓书院,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省博物馆有直达岳麓山景区的直通车,票价30/张。直通车真好,缩短时间,又省去转车的烦恼。</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一路顺风到达岳麓山景区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景区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景区导览图。</p><p class="ql-block">麓山景区面积5.28平方公里,位于湘江西岸,是较为难得的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多个景点,但相距较远,要走山路,对于我们俩来说,上了岁数爬坡太累,坐上游览车直接上山顶。</p><p class="ql-block">在山顶观景长廊远眺橘子洲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湘江中间长长的绿洲既橘子洲风景区。江对岸就是长沙城区。</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景之一~飞来石。</p><p class="ql-block">它是岳麓山上独有的自然景观之一。“飞来石”飞伸崖外,从外观上看起来是十分险峻。“飞来石”石顶宽阔,纵横大约一丈左右,石上平坦。</p><p class="ql-block">站在飞来石上感觉不出是飞来的石块,只有走到下面才能看出挑出崖壁的石块。</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景点之一~飞来钟。</p><p class="ql-block">飞来钟作为集合教徒的信物,相传在明代就曾有钟悬挂于云麓宫前的树上,只要钟鸣,不管教徒身处何方,心灵便会产生感应,自行归聚宫前,所以飞来钟又叫自来钟。又因钟悬于数十米的高处,每当山风吹过,钟口振鸣,故又有“自鸣钟”之说。但这口钟,是何代何人悬挂在树上的,没有记载,人们对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只好用“飞来钟”来解释,于是后人干脆叫飞来钟。</p><p class="ql-block">我们围着树绕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钟,不知钟又飞往何方。</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景点之一~云丽道宫。因内部在修缮,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返回山顶,乘坐游览车到山脚下的岳麓书院,继续今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今天游览内容安排的太满,当我们下车赶往岳麓书院售票口时,只剩下几分钟时间,买票、检票…在我踏进大门一秒后,门在我身后被重重的关上了,太惊险了。</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后花园,古色古香的长廊延山坡而建,层层叠叠,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百年连理树,爬满了树藤,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每到毕业季,学子们都喜欢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展览室,大门紧锁。</p> <p class="ql-block">屈子祠处于岳麓书院的最西侧,周围环境优美。是为专祀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建。嘉庆元年(1796),长沙知府张翙、学政范鏊与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屈子祠于岳麓书院北侧,抗日战争时期遭毁,2006年改建于今址。屈子祠大门外立有明代《三闾大夫祠记》碑。</p> <p class="ql-block">六人居。</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p> <p class="ql-block">时间太紧,还有许多地方没有看仔细,在管理人员的催促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岳麓书院。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离开岳麓书院,穿过湖南大学,一路寻找,一路问,到达爱晚亭,天色已晚。晚间蚊虫肆虐,匆匆拍了几张照片,打道回府,结束一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由于第三天的行程安排的太紧凑,博物馆和岳麓书院都没有看仔细,留下不少遗憾。和刘玮姐一商量,放弃去铜官窑古镇,把时间留给省博物馆和岳麓书院,补上昨天留下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今天重返岳麓书院,专门请岳麓书院的研究生给我们讲解岳麓书院的过往、今生。</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p><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与湖南大学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p><p class="ql-block">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简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赫曦台。</p><p class="ql-block">赫曦之名源自“朱张会讲”。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受张栻邀请来到岳麓书院讲学。在此之间,朱、张每日登岳麓山,观日于山顶,曾筑“赫曦台”,朱熹题额。</p><p class="ql-block">赫曦台采用湖南地方戏台形式,平面呈“凸”字形,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台前后左右两壁檐上,有《张良进履》、《老子出关》等戏曲故事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在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福”、“寿”二字,台的顶部雕饰有八卦图、蝙蝠、寿字图案。</p> <p class="ql-block">赫曦台是岳麓书院中的一处人文胜地,对我国古代文人和近代湖湘名流均有一定影响。</p><p class="ql-block">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张栻曾写下了《登赫曦台联句》这样的哲理诗篇。1955年6月,毛泽东回湖南视察,由好友周世钊陪同,重游岳麓。周世钊写了《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七律一首,呈送毛主席。毛主席写下《和周世钊同志》。</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全貌。</p> <p class="ql-block">赫曦台左右内壁丈余高的“福”、“寿”两字。</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正门,简洁、素雅。</p><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匾额,为宋真宗亲书。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书院二大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匾额由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提字而成,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领万。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御书楼是书院藏书的地方,是仿宋代风格的三层楼阁建筑,因其存放大量御赐的图书而得名。位于书院中轴线末端,是书院唯一一座三层建筑,表明其在书院备受尊重的地位。“御书楼”三个字是集朱熹字所成。 </p><p class="ql-block">御书楼前有两棵金桂树。古代尊“蟾宫折桂”,所以书院多种桂树。水池起消防作用,上有汲泉亭和拟兰亭,出自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汲泉亭。</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位于文庙的大成殿之后,用来祭祀孔子的父母或先祖。</p> <p class="ql-block">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又称忠孝廉节堂。</p><p class="ql-block">讲堂内的三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道南正脉”是乾隆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p> <p class="ql-block">讲台上的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朱熹、张栻两位大师而设。</p> <p class="ql-block">讲堂左右两边的教学斋。</p> <p class="ql-block">文泉。</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碧沼观鱼。</span></p><p class="ql-block">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地处溪泉得名。朱熹和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百泉轩前有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有两景在园林,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p> <p class="ql-block">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由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又因李邕曾当过北海太守,因此,碑又有“北海碑”之称,人们常称其为“北海三绝碑”。</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和第四天的上午,仔细的游览了省博物馆和岳麓书院,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下午,继续。</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