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秋月真圆

青铜器

<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五是中秋,</p><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上高楼,</p><p class="ql-block"> 月明稀照人间地,</p><p class="ql-block"> 人间欢笑月明照。</p><p class="ql-block"> 吃月饼,贺中秋,</p><p class="ql-block"> 嫦娥捧出桂花酒,</p><p class="ql-block"> 饮剩一杯贺中秋,</p><p class="ql-block"> 人间欢笑乐悠悠。"</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粤语中秋童谣,唱出儿童过中秋节时的快乐。我感同身受,並且认为在儿时所过的节日中,除了春节,最开心的就是过中秋节。</p><p class="ql-block">中秋圆月(网图)</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皎洁夜空,一轮明月高高挂起,阖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喝桂花酒,其乐融融也!此情此景正触碰到诗家神经的G点,故历来骚人墨客咏中秋的诗词甚多。唐代张九龄就赞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杜甫则哀叹:"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八月十五夜月》)宋代大文豪苏轼则借月的圆缺比喻人的聚散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诗家对月圆的咏叹情感落到普通百姓家自然是想方设法阖家欢。</p><p class="ql-block">中秋节是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网图)</p> <p class="ql-block">  我家同屋主有二,一姓袁,一姓郭。上世纪五十年代三家人同在一屋檐下生活,关系融洽,欢乐不少。袁家苏叔其时在海口商铺打工,每逢中秋节或春节便搭车坐船千赶万赶回穗见妻儿老母,吃一顿团圆饭。苏叔的儿子明仔见到父亲归来很开心,我们作为隔壁小孩也很高兴,因为苏叔带回椰子,他会分一些椰子肉和水给我们,那都是平时吃喝不到的东西。更令人向往的是苏叔的妈一一我们都叫婆婆,这天会炠芋头,炆扣肉,闻到那香味都令人口水直流,想想那油淋淋的花肉都心旌摇动!</p><p class="ql-block">旧时广州人家中秋团圆饭(网图)</p> <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五晚餐前需要烧香拜神。婆婆的神案在客厅正面靠墙,上为财神,案下为土地神,土地神两边贴联:"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财神。"郭伯太太奀玆伯的神案小一些,钉在墙侧面,供奉吕祖,上贴"天官赐福"标牌。两家香案除有五供,还摆放果盘等。我家没有神案,虽然我妈正是八月十五出生,名字带月,但她不懂拜神。随着婆婆和奀玆伯三柱香点上,中秋大餐才算开始。这顿饭是丰盛的,我妈会弄一些菜,但婆婆做的菜更好,她往往会分一些菜肉给我家,尤其是香喷喷的芋头扣肉是我惦记了一天的东西。大人宴席少不了广东米酒,随着九江双蒸的酒味和神案上香味混合在屋内飘散,杯碗碟交响乐在大屋三处奏响,热闹的中秋团圆大餐洋溢着一派欢乐。只不过对为食猫细路哥来说,开始慢结束却快,大人知道细路哥喜欢食扣肉,故一上席就往我们碗里塞上一大块芋头扣肉,但一吃下去顿时就饱肚子,望着其他美食只剩"眼凸凸"的份,唯有放下碗筷出门玩吧,大人们正希望这样局面,他们好安心呷酒。</p><p class="ql-block">北方农村中秋阖家欢(网图)</p> <p class="ql-block">  苏叔本份老实,对人厚道。也就是中秋节舞龙舞狮活动,我三弟时年4岁听着锣鼓跟着舞狮队走失了,害得全屋人发散到处找。最后是苏叔接到大南路派出所的电话,从那里把他接回家。</p><p class="ql-block">广州民俗竖中秋模拟图(网图)</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街上已热闹非凡,到处是屁孩点着灯笼在巡游,边走口中还唱道:"月光光,照地堂……”。广州清代民国还有"竖中秋"习俗一一即用长竹竿把灯笼高高挂起,象征吉利平安,祈祷小孩长高长大。不过49后此俗不兴,唯有稚童举纸灯笼或用柚子皮雕成花状的灯笼一一"耍禄仔”仍流行。纸灯笼遇到风或与邻街顽童的灯笼斗碰时很容易被烧掉,就要重新买。龟岗大马路榕树头一一后来东山酒家位置处有临时卖灯笼的摊档,另外在龟岗二马路落石级口启明大马路上有一固定卖儿童玩具杂货的摊档,也卖灯笼。我比较多帮衬启明大马路这档,档主约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人清瘦,就住在启明二马路。他专做街坊小孩生意,但那年代的人做生意都比较实诚,真可谓童叟无欺。有一次我在他那里买公仔纸,碰到抽奖机会,结果就摸到了一个二等奖。档主不因我年幼无知而欺瞒,一边恭喜,一边从背后取出一支木头手枪奖品给我。这一幕让在场的小伙伴们都羡慕不已,因为那支枪值好几块钱,这在当时对我们这些流着鼻涕穿开裆裤的屁孩来说是不得了之事,所以我记了一辈子。可惜档主后来在运动中被当作五类分子清理了,玩具摊档从此在启明大马路消失。</p><p class="ql-block">中秋提灯笼巡游(网图)</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即对月亮神燃烛焚香拜祭,祈求吉祥福佑,家人团圆,一般都在吃完晚饭后月上三更时进行,而且都是女人来拜,少女拜月还祈许"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此俗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末年就有貂蝉拜月故事。宋代才女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把思念夫君盼团圆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旧时拜月场景(网图)</p> <p class="ql-block">  回头讲到龟岗二马路一群屁孩跟着阿冠"耍禄仔"斗灯笼至9、10点,早已累了饿了,正盼着大人分月饼食。其时街坊拜月赏月的风气仍很浓,5号三楼"肥婆"(冠玉姨)的骑楼一侧朝东,可算是"西楼"一一正宗的赏月拜月最佳位置。12号三楼平如家骑楼座北朝南,楼前是荒园一一月色无遮无挡一览无余,也是赏月拜月的好位置。我们是地下人家,自然不能"无言独上西楼",但有旁边荒园提供的空旷,也能很好地拜月赏月。在婆婆和奀玆伯行礼前,12号地下高伯的太太已拜月,她还边合十边在她家院子四角点上香(那时龟岗的马路还没铺上水泥,插香容易),往地上洒上酒,摆放小点心,口中咕噜些听不清的话,屁孩们无心听她噏疯,只等她走后一拥而上抢夺留下的点心,许月之供随即落入顽童肚中。</p><p class="ql-block">仕女拜月图(网图)</p> <p class="ql-block">  婆婆待月色正亮在荒园旁马路上摆放桌子,点上蜡烛和线香,又在果盘上放了月饼、柚子、芋头、菱角,双手合十朝月三拜,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打开月饼纸包,用刀分切月饼,先分其孙,再轮到同屋我们三兄弟。虽然是朴素的五仁月饼,当时却感滋味无穷。然后分食柚子、芋头、菱角,那时候不懂嫦娥美不美,只管肚子饱不饱。更事后,我认为婆婆拜月是得偿所愿的,其后儿子苏叔从海南回来招工进入了广州工厂工作,大女冬姑如愿嫁给本厂工友,小女珍姑也热恋上省委干部卢叔。婆婆是好人,她帮我家不少(下回写三年饥荒还会提及),可惜她走时我不在广州未能送终。</p><p class="ql-block">旧时拜月场景(网图)</p> <p class="ql-block">  我和婆婆长孙啟明一直是好朋友。除了童年少年时期是玩伴外,知青时期仍有来往。71年我到儋县海南热带作物学院师训班学习时,明仔正在兵团师部武装连值守,听闻我到那大学习后,立即到热院来找我,並盛邀我周末到他驻地玩。热院离明仔所在武装连驻地那大机械厂不远,星期天便到他们那里探访,明仔正和农友吕国英等人杀鸭劏鱼购小香槟酒忙个不亦乐乎,那天还一起逛那大,拍照留影,尽兴而归。后来明仔找了个移民到澳门的台山妹做老婆,自己随后也移居澳门生活。我那时还远在武汉工作生活,双方音讯不便也就此失联。明仔和我二弟同年,今年应70岁,但据悉早些年已过世,殊为可惜!这里补记与他交往点滴权作纪念!</p><p class="ql-block">1971年9月与明仔摄于儋县那大公路桥边</p> <p class="ql-block">  奀玆伯(广州话称人瘦小为奀玆)拜月仪式和婆婆一样,礼成后也分食芋头、柚子。奀玆伯和郭伯在去东湖公园的路上一一塘罗涌还有房子,小时候我们也会跟她女儿玉姐去那里玩,大闹天宫,扮鬼扮马。玉姐比我大7、8岁,文革前已做小学老师。文革期间她看我们这班哇鬼闲得蛋疼,便教我们打百分,学会打牌后5号地下客厅便安静了许多。1975年我父做前列腺肥大切除手术,术后需要补充营养,但那年代吃点肉都要凭票才有供应。郭伯当时正在市食品公司食堂工作,他主动帮忙,隔三差五就买一包猪骨头送到我家,这可谓雪中送炭,对我父亲术后恢复起到了帮助作用。我感谢街坊邻居的无私帮忙,也深切感受到文革前邻里之间那种融洽关系之可贵。</p><p class="ql-block">1971年9月与明仔摄于那大机械厂楼上</p> <p class="ql-block">  然而到了58年,伴随大跃进运动,社会方面也搞移风易俗破除迷信,使得拜月风俗彻底消失。高老太太再不会在院墙外四角插香,婆婆和奀玆伯在客厅的神案已撤,也不再当街摆枱对月膜拜。中秋节的味道淡了许多,加上随后碰到大饥荒,龟岗二马路的顽童再温排排坐,分饼果的习俗已属侈望。提灯笼巡游仍有,只不过是忍着肚饿进行,气氛比前差远了。现在看,这拜月中秋民俗不能简单斥之为封建迷信,它其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组成部分,失去了太令人心痛!套用南唐后主李煜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样圆月,不一般的味道。我怀念童年有烟火味的中秋节,那年中秋月真圆!</p><p class="ql-block">西楼望月图(网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