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忘不了“相约2008”

宁湖静泊

<h3>人一生中会有无数次聚会,其中一定会有一些聚会令人难忘。2008年国庆期间,在绥江老县城举行的“相约2008”,即“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就是一次永生难忘的聚会。</h3></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7年国庆期间,我,还有几个从外地回家过节的同学与万先荣等几位在县上工作的同学小聚时,提议借2008年国庆假期,举办一次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此话一出,其他同学无不热烈响应,都表示此愿望埋在心中已久,并一致推举万先荣同学作为绥江一中七八届高中同学会会长,主持这次同学聚会。万先荣同学虽有推辞,但还是欣然接受,并很快地进入了角色。</p> <h3>一九七八年,绥江一中共有6个高中毕业班,毕业同学约370人。毕业后,同学中从事务工、务农、经商、从教、做产业、搞科研、管企业、做领导的都有,其中很多同学工作或生活在远离绥江的地方。既然是七八届同学聚会,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参加,便成为聚会倡议者和组织者们的强烈愿望。因同学众多且分散地广,聚会的召集与组织工作,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同学心中渴望聚会的热度,早已胜过召集与组织实施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度。</h3></br><h3>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万先荣同学的召集与主持下,在其他热心同学的鼎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很快就成立了一个以在县上工作的同学为主要成员的“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组委会(筹委会)。组委会推举万先荣同学为聚会活动的总负责人,刘正荣、黄维军、王会生等同学为副负责人,并分别指定了六个毕业班的负责人。组委会共有35位成员,其中也包括少数在外地工作的同学。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但实际上,聚会的策划及组织实施,主要是由在县上工作的同学们承担,我们身在异乡的同学只是摇旗助威,敲打战鼓。</h3></br> <h3>组委会的工作涉及范围非常广,包括总体策划、倡议书拟定、徽标制作、日程安排、食宿打理、现场接待、舞台编排、活动导演、场地落实、音响准备、文稿撰写、影像摄录、光碟制作、通讯录编制、活动费收取、财务管理,以及安全保障等方方面面。为保证实施工作有条不紊,组委会还下设秘书文艺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并指定了相应的负责人与具体工作人员。<br></br></h3></br><h3>组委会成立后,先后召开过4次会议,就聚会的规模、形式、方法、活动内容、缴费标准等进行反复推敲与研讨。各班的负责人也多次召集在县上工作的同班同学对如何召集和接待本班同学进行讨论。</h3></br><h3>2008年7月底,一份热情洋溢,充满同学情、同乡情和期待之情的《绥一中78届高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联谊会倡议书》便以多种方法送达县上和远在他乡的每一位同学手中。与此同时,组委会的同学还以电话的形式与远在他乡的同学取得联系。尽管每份倡议书均已落款到人,但倡议书仍在同学之间不停地传递,同学们期盼聚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时间,“相约2008”成为同学之间交流的重要话题。倡议书送达的地方,除了县上的各乡、村、镇,还有内蒙、海南、天津、西安、成都、泸州、宜宾、屏山,以及昆明、曲靖、宣威、昭通、彝良、大关、水富等地。</h3></br> <h3>94届学弟友情起草的倡议书</h3></br><h3>在一些同学较多的地方,如昆明、昭通、水富,在2008年国庆之前,都举行了先行的、规模不等的同学聚会,以呼应和支持即将在绥江举行的同学聚会。</h3></br><h3>经过组委会数月的策划和筹备,“相约2008”同学聚会于2008年国庆在绥江老县城如期举行。</h3></br><h3>“相约2008”共安排了3天的活动。</h3></br><h3>第一天,十月一日。上午很早就有同学前来绥江宾馆签到,所有前来报到的同学都受到早已等候在接待处的美女同学们亲人般的接待。每有同学签到,必有一场同学小聚。当日,整个绥江宾馆,完全成了绥江一中七八届高中同学的世界。</h3></br><h3><strong>接</strong></h3></br><h3><strong>待</strong></h3></br><h3>●</h3></br><h3>●</h3></br><h3>当日的晚宴设在正泰山庄。下午五点,同学们便齐聚宴会大厅。忙不过来的手,合不上的嘴,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如此多的同学齐聚宴会,对绥江一中每位七八届高中同学而言,都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酒杯斟满,一口饮干。男生醉似仙翁,女生面如桃花。整个宴会厅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h3></br><h3>当晚的联谊大会也安排在正泰山庄的宴会厅举行。大会设了男女主持人,由万先荣同学作大会致辞,几位同学代表给在座的老师献花。在座的老师都很激动,都作了即兴发言,对本届同学的学习及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相约2008”同学聚会表示了由衷的祝贺。</h3></br> <h3>进入同学自由发言阶段,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诉说对同学的思念之情,对同学生活的美好祝愿,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其间,还有同学在台上情不自禁地演起了小品,现场的热烈场面,曾一度失控。很多同学都是78年一别,三十年后再见。因此,所有的纵情、所有欢闹,都是同学们内心喜悦的表达。</h3></br><h3>第二天,十月二日。八点刚过,同学们便陆续地回到母校——绥江县第一中学。两个月前,绥江一中已从这里迁至凤池新区,如今这里已成为县职中的校园,同学们原来上课的教学楼已荡然无存。尽管如此,校园内仅存的一两栋老旧建筑和上下两个球场,依旧能勾起同学们的回忆,当年的校园景象还是那么的清晰,当年的读书声依旧在耳边回响。一些同学还进入教室,重现了当年上课时的情景。回头和后边的男生讲讲小话,伸手拉拉前面女生的辫子,显得仍是那么的顽皮,但更增添了一分开心。</h3></br><h3>出了母校,马路对面便是红太阳广场。三十年前,各班同学都是在红太阳广场照的毕业照。今天再次相聚在此,年级大合影、各班同学合影、初中同学合影、小学同学合影,甚至追朔到幼儿园的同学合影,以及来自不同乡镇的同学合影,组合多样,形式多样。还有,很多同学要再现当年在此做过的文艺表演,也要存照。要求照相的呼声此起彼伏,把几个负责摄影的同学支使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忙得不可开交。</h3></br> <h3>当天,组委会还组织聚会同学前往绥江宾馆听县移民局副局长做绥江新城规划介绍,观看绥江新城沙盘等。还去了三奇园等民间博物馆,观看金沙江奇石、历史文物和民俗展览。部分同学还去了金山寺,探访了绥江的佛教历史与佛教文化等。</h3></br><h3>晚上,全体同学在就业山庄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岁月如歌大联欢”歌舞与文艺晚会,各班都有集体节目和个人节目表演。大合唱、独唱、集体舞、独舞、交谊舞、DISCO,以及数十人同时参与的游戏。狂欢之情一浪高过一浪,险些冲破了大厅的屋顶。</h3></br> <h3>第三天,十月三日。早饭后,由各班自行组织活动。如果说,个别同学在全体同学面前还有点小拘束的话,但在本班独立活动时,则个性全然释放,开朗、顽皮,纵情嬉戏与打闹,较之毕业之前,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曾经心目中的女生,便都成了同桌的你。而实际的那时,班上同学男女分坐,谁也不曾搭理过谁,只有个别省事早的和十分调皮的例外。</h3></br><h3>三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而温馨。许多久别的同学,见面时喜极而泣,相拥流泪。同学们团团围坐,忆往事、叙旧情、话衷肠、拉家常的场面,随处可见。酒逢同窗千杯少,话遇故友别样多。一些原来在校时相互不甚了解,甚至不曾认识的同学,通过这次聚会,已相互认识,加深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化。</h3></br><h3>我与摄影大师,高十二班的罗怀学同学已同在昆明二十载,但此前却并不相知,也不相识。正是这次聚会,才让我们相识,并促进我们在后来有了更多的交往,还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在聚会上重新认识和了解的同学还有好些位。说起来是笑话,但却是事实。</h3></br><h3>这次聚会,仅组委会指定人员拍摄的活动照片就多达1700多张,录相长达数小时。此外,还有很多同学拍录的大量照片和录相没来得及收集。在那个手机照相尚未兴起,数码照相也不十分普及的年代,一次活动便能获得如此多的影像资料,实属珍贵。</h3></br> <h3>此次聚会,签到同学共167人,但参加活动的实际人员多于此数。参加活动的人既有专程送夫人参加聚会的丈夫,也有专程陪先生参加聚会的夫人,还有专程护送父母回家聚会的子女,还有同学们的孙子。从省外返绥参加聚会的同学,有的来自北国,有的来东海之滨,有的来自西北、有的来自海南。</h3></br><h3>柯享楷、樊真富、龚尚茂(以及龚老师的夫人郑国霜老师)、邓代清、赖庆元、杭滇华、陶代伟等老师参加了“相约2008”同学聚会。杭滇华老师与陶代伟老师夫妇俩曾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任教于绥江一中,他们这次是专程从昆明赶来参加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的同学聚会。杭老师和陶老师的到来,令所有的同学既兴奋,又感动。</h3></br> <h3>参加本次聚会的还有绥江一中七六届高中毕业的张平老哥。但在他的心中,他一直认为他与七八届高中同学同届。在昆明,他一直参与七八届高中同学的聚会。</h3></br><h3>聚会结束后,组委会精选了部分影像资料制成了4张CD片,我则选用部分照片制作了9个图文与音乐并茂的PPT文件,刻录在一张DVD碟上。后来,组委会将上述5张碟片,以及组委会编制的《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通迅录》,还有塑封的合体合影,以及各班同学的合影照,分送到参加聚会的全体同学。</h3></br><h3>2013年国庆,还是由2008年组委会的原班人马组织,在新的绥江县城又举办了一次“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毕业三十五周年聚会”。</h3></br><h3>2008年的同学聚会,是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毕业后的第一次大聚会,也是绥江老县城消失之前的最后一次聚会。</h3></br><h3>2013年的同学聚会,是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的第二次大聚会,也是迁入新县城之后的第一次聚会。</h3></br><h3>两次聚会,无论是参加人数,持续时间,活动内容,还是活动产生的影响,均创下绥江一中同学聚会之最。</h3></br><h3>绥江第一中学七八届高中同学,是一个多学制的混合体。高十二班与高十三班同学,经历的是两年制小学附设初中与三年全日制高中;高十四班至高十七班等4个班的同学,其中一部分经历的是两年制小学附设初中及二年全日制高中,另一部分则经历的是三年全日制初中和两年全日制高中。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同学之间不仅存在学制上的差异,而且在年龄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同学之间的年龄差,最高达十岁之多。但本届同学之间的感情,却丝毫未受学制及年龄差异的影响。</h3></br> <h3>在本届同学中,很多同学同校或同班时间不足两年(入学晚,毕业早),且两次聚会时间也很短,但聚会中表现出来的同学情谊却是非常深厚的。聚会结束时,很多同学都是以泪洒别。同学之情,已永牢在每个同学的心里。</h3></br><h3>正如董华同学在十月一日联谊大会上的发言所说,现在,“夫妻是可以选择的,朋友也是可以选择的,但只有同学是永远的!”</h3></br><h3>“同学是永远的!”忘不了的名言,忘不了的同学,忘不了的“相约2008”!</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q0eoSlqbUNW4iTOR-mhX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