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历史的一隅》(寻访民国之迹)

赧郎山人

<p class="ql-block">  我曾自许是半个武汉通,对它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一则小时即在汉生活,风土人情初有领略,一口汉腔。二则工作后,几乎每年均到汉2~3次,对其发展耳闻目睹。三则退休后又暂住武汉。然而深住其中数年,才了解还有许多不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大约四十多年前,文革中,我们7.21工人大学美术班在杨老师带领下,赴汉参观,地点就在卓刀泉寺中。当时听老师介绍说:辛亥烈士墓就在寺后山上,但没开放。又过几十年,车过卓刀泉路,听说此处要建"黎元洪公园”,又十来年过去,公园没见到,改成文化创业园。一晃人近七十,昨天有空,疫情何处可游呢?忽然想起卓刀泉寺及后山陵园。</p><p class="ql-block"> 好在距离不远,半小时左右下车即到。一路打听,寻到寺后伏虎山,虽民居繁杂,然后山坡上仍有二三十亩左右坡地,在苍松翠竹掩映之下,唯一石板小路,曲径通幽。林不密而阴凉,山不高而清朗。行进间依次而见到:刘公,蓝天蔚,蔡济民,刘静庵,吴兆麟,孙武等烈士墓,唯不见黎元洪墓?迎面走来一晨炼老者,上前一打听,原来,黎元洪墓还在对面桂子山南土宫山上,相距还有数里。又一番寻访,终于在无数高楼小区之中,省林戡设计院大楼后见到"共和大总统黎元洪之墓“。</p><p class="ql-block"> 闹中取静,在围楼之中的陵墓,颇为清冷。名为土宫山,实为一小山坡。上筑有护墓小亭一间,陵墓略大于常人墓二倍左右,加上短小的墓道,不大的墓门,在寸土寸金的闹市中,倒也符合总统身份。历经沧桑,还能找寻见到一个过气的总统墓,也算不幸之万幸了。(在中国讲等级)整座陵墓紧凑小巧,陵园林木疏密相间。绕墓一周,我伫立于墓前,看着一捧早已干枯发黑的菊花,发思古之悠情!</p><p class="ql-block"> 黎元洪为湖北黄坡人,是民国第二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辛亥革命起义的总首领。根据历史资料,不管其是否真正参与起义,至少官兵拥戴其为总指挥,他没有推却,更没有沦为清迋走狗,下令镇压起义。作为一个象征,他至少作出了姿态,同情并加入革命。仅此一点也应给予他功绩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为一短暂而距今最近的一个朝代,那是一个奇特而又风云诡谲的时代,军阀割剧,战争频繁。然而民族工业却空前繁荣发展,诞生了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部汽车。有了中国民族化工企业,机器制造业等。</p> <p class="ql-block">  在文化教育领域,湧现出一大批优秀学者,教育家。胡适,鲁迅,陈独秀,陈寅恪,蔡元培等。对中国思想文化从封建社会步入现代文明社会做出了披荆斩棘的创建贡献,至今无人超越。</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令我不解的是,在民国众多军阀之中,居然没有一个在民族大义上跪败于日本,在抗日战争中没有一人当汉奸走狗?草苞吴佩孚,原来不是怂包。拒不投靠日本,作战勇敢,计谋多端原来是一儒将。段祺瑞乃一介武夫,然清正廉洁,死后身无长物。在民国中坚持共和,反对复辟。退出政壇,拒领蒋公银饷,不食嗟来之食。气节,正气,在这些草莽英雄身上突现。这中还要提到郝梦龄将军,他为中国抗日牺牲第一位军长,生为军人,视死如归,其气摡来自何处? 黎元洪身为总统,在位其间也未听闻有何淫贿之事。退出政壇后,发展民族工商,资助教育,也终算寿终正寝,声名完全。</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出殡之时,全城哄动,夹道观看,有随车出殡而摔伤,有自费渡江而悼念者不计其数。陈家湾一带居民人均丧歺卷一张,赴宴以示哀荣。想来,当初南湖之水,应滨至土宫山下,涛涛湖水,叙述着历史见闻,如今湖岸安在哉?人民只记得为民族而有贡献之人!后来为政者当谨记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