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山丹丹花 <p class="ql-block">作者 祁玉林</p><p class="ql-block">编辑 青松</p><p class="ql-block"> 说起山丹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红歌。那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声音,总会把人拉回历史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把它当作儿歌甚或是情歌唱着长大的、成人的,时至今日,当我一人开车回乡的时候,还会在车里使劲吼它两嗓子,这时候仿佛真有行走在“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之间的那种豪迈的感觉。此时此刻,又总会想起当年初识“山丹丹”时的一些往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中学宣传队时有位同学唱歌特别好听,声音特别清纯,我印象中她唱的歌有“我站在虎头山上”“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还有就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当时我觉得她唱的最好的还是山丹丹这支歌,但有时瞎琢磨,除了红艳艳这种直觉,山丹丹是个什么样子,自己也没见过,心里也没印象,又似乎觉得她好像对这支歌中“山丹丹”独特的艺术形象也比较模糊。</p> <p class="ql-block"> 直到后来,上山下乡到了管涔山林区,我才第一次见识了“山丹丹”的真容,看到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那动人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6年3月20日,正是农历春分时节,晋西北地区乍暖还寒,我们穿着冬天的棉衣,乘着林区派来的卡车,从县城出发,几百号人被分别分到管涔山林区的不同林场。我去的吴家沟林场,即现在的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林区腹地,离县城最远,当时条件最艰苦,第一次离开父母又要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感到既新鲜又激动。</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高中毕业还不满十七岁,有一回看了一部反映林区生活的电影,影片中主人公在绿色的世界里,挥汗伐木,一声“顺山倒了”,只见天地旋转,绿雨飞溅,主人公们发出豪迈的笑声,我的心一下子就被紧紧抓住了。不等领导动员,我就主动报名要求插林场,表示要扎根林区干一辈子革命。当然,那时候也只有这种选择,不去林区就去农村。县城本来就在农村包围之中,我就想,索性离得远一点,到林区这个绿色世界中去,那该多浪漫多有意义啊!</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卡车上,沿着恢河溯源而上,过了分水岭又沿着汾河顺流而下,经过“宁化古城”到了坝门口转弯,一路风光,一路歌声,确实有一种放飞自我的感觉。但经过一路颠簸,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两三点钟,还晃晃悠悠的行驶在路上,大家又冷又饿就打起盹来。再后来,进入林区,卡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林道上,真的遇见“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的时候,大家有的晕车,有的难受,原来在行李上坐着的,都抱着行李爬在上面,两边的风光再美也不敢看了,因为来回张望就会头晕恶心。</p><p class="ql-block"> 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我们终于到了林场安排的“知青点”,这里原来是“晋西北牧场”,我们还真是住进了当年的牛棚,刚刚经过整修,墙壁和土炕都是潮湿的,土炕烧得很热,但冒起来的蒸汽好像要把人蒸在笼里。我们吃的第一顿饭是馒头猪肉炖粉条。林场领导很真诚,也很热情,劝大家要吃饱喝好,还一个劲地说“吃饱不想家,吃饱不想家。”</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新生活开始了。从第二天起,我们一边进行思想教育,一边参加劳动生产。开始主要是整地,把原来荒废的小块地挖开,种上土豆蔬菜,再整治居住环境,在小河上券了一座石拱桥,还在乱石滩中整出一个篮球场,在旁边每个人栽了一棵“扎根树”。</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呼吸着林区清新的气息,观赏着漫山遍野的森林和灌木绿草,白天在蓝天白云下劳作,晚上听着松涛轻轻入眠,我的心就像门前那条清澈的小溪,不息地流淌着、跳跃着,仿佛已听到大河的呼唤。</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时间比溪水流得更快。不久,我们就开始参加林业生产,先是植树造林,走很远的山路,在上一年挖好的鱼鳞坑里种下华北落叶松树苗。后来又参加抚育,就是把该砍伐的树木砍倒,用斧头把上面的枝丫砍掉,再按用材标准锯成一截一截的,然后用栓着铁抓的绳子钉在木头前头拉下山。这时已实行计件工资,我们和老工人在一起,知青人多,还有一半女生,而成材的木头却不多,</p> <p class="ql-block"> 多数时候是好拉的木头可能已被强壮劳力拉走了,剩下那些树稍子、弯曲不直的,不拉完不成任务,若拉十分费力却得到的工分很少。这时候,社会环境也开始发生着变化,知青转成正式职工后,每个人都开始谋划起自己的未来。当然,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当时还是很乐观的,经常带着大家唱歌跳舞,还结合林区特点编写了不少文艺节目。有一天,我站在山上“喊”了几声:“满山的青松青又青”,突然又想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放开嗓子使劲喊,可只听到自己的回声,看到四周一片苍翠的林海,却没有看到有一朵山丹丹,哪怕有一朵狗尾巴花……</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盛夏,林区依然生机勃勃、碧叶连天,突然接到林局调我到林校工作的通知。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有点喜出望外,另一方面又有些恋恋不舍。那时候,条件艰苦,管理也比较宽松,下山时我们都是爬在拉木材的卡车上面,衣服上到处都是粘人的松脂,有时晃悠的让人心惊胆战,我们就抓得绳索紧紧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司机把车开得十分舒缓,我坐起身来,认真地看着来时没有看的那一段风光,一种动态的美让我感到十分惊讶。车缓缓地往前走,时而下坡,时而转弯,后面的芦芽山渐行渐远,两边的华北落叶松林郁郁葱葱,淡淡的松香好像追着人走,总是不停地散发着它那独特的味道。走着走着,我们路过一个叫北沟滩的村子,在村口有座破破烂烂的小庙,经过这里时,却突然发现在庙顶的杂草丛中有一棵橘红色的水灵灵的花儿,十分耀眼。我很惊讶地问与我一同乘车的一位师傅:“那是一棵什么花呢?”老师傅告诉我“这是山丹丹花”。</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确实有一种震撼之感。为什么说震撼呢?因为听了多少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今天才终于见到山丹丹。一年多来,上山下山、进山出山,不知多少次从北沟滩村走过,也不知多少回与这座小小的破庙擦肩而过,可今天要离开这里了,却在回首之间真真切切地一睹了山丹丹的芳容,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呵!</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不由得生发出许多感慨:人呵人,为什么总是这样,当你离开或者失去时,才会真正发现你要找得东西其实离你并不远,或者就在你身边,那些原来你不经意甚至都懒得见的东西,或许正是你一生孜孜以求而得不到的那个宝贝。你说,这该怨谁呢?为什么我又说的是“一棵花”而不是“一朵花”呢?因为我见到的就是仅仅一棵山丹丹,从远处看,也只能看到最上头的那朵花儿在独领风骚。</p><p class="ql-block"> 到林校后,我找到一本植物学讲义,从中了解到,山丹丹,学名斑百合,别名马兰花,生长在中国北部,在吕梁山中生长的很多,一般是一年生一朵,有的多达七、八朵。管涔山地处吕梁山北段,但因气候寒冷花儿比较少,我原以为山丹丹可能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后来请教老师,他说管涔山里的山丹丹花也不少,不过多数分布在沟壑的杂草丛中。有诗家说道:“杂草丛中的那一点鲜红,便是山丹丹花。幼时和杂草毫无区别,一旦绽放,周围的一切都成了它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又到了山丹丹开花的时节,我不知道,北沟滩小庙顶杂草丛中的那一点点鲜红,还是我心中的那棵山丹丹花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