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三十四)

范爱华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您好,我是范爱华,又到了我们好书共读的时间了,与您共读一本书,每天阅读一点,累积一点,成长一点!</p> <p class="ql-block">八风</p><p class="ql-block">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p><p class="ql-block">开篇就是黄帝的提问,在《黄帝内经》里,只要是黄帝提的问题,相对都是比较重要的。</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八风?《灵枢》里面专门有一篇《九宫八风》,这里面描述了一个奇特的场景,这个场景我们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四正、四隅:“冬至一叶蛰北方,立秋二玄委西南方,春分三仓门东方,立夏四阴洛东南方,招摇五中央,立冬六新洛西北,秋分七仓果西方,立春八天留东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其实这就是给九宫在增添新的内涵。这里面有三点:一是方位,二是术数,三是节气。北方冬至,其数为一;西南立秋,其数为二;东方春分,其数为三;等等。</p><p class="ql-block">《九宫八风》篇下面写的这段就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了:“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p><p class="ql-block">[插图]</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传说中的“太乙飞九宫”吧。太乙,又称为“太一”,既是天神名,又代表北极星,又是古代通天彻地的大祭司。太乙行九宫法,采用五元六纪,360年为一大周期,72年为一小周期,太乙每宫居3年,不入中宫,24年转一周,72年游三期。这是干吗呢?</p><p class="ql-block">我们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就是天子,是天的儿子,就要替天行道。行什么道呢?行的是天道,这个天道谁知道?这个天道的秘密又掌握在谁手里呢?就掌握在这个不出场的秘密人物太乙手中。他按照二十四节气,从冬至日开始,“飞九宫”,“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这句是说,太乙追随着天道,天道也报之以风调雨顺,风调雨顺,则年岁平安,百姓平安。我原先说过,这个九宫图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神秘的图,它代表气运图。古代时,这是由极少数顶级人物掌握的天地的秘密,非我们常人所能知的。所以古人能推演二十四节气,能知宇宙大周期、小周期,就叫“明天道”,我们百姓呢,日用而不知,就叫“混日子”。</p><p class="ql-block">既然讲到这儿了,讲正文前,还得讲个闲篇,讲一下古代的占卜方式对我们整个文明内涵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我国,至今所知的占卜方式基本上有四种:龟占、蓍草占、贝茭占、风占。占卜,在很多人眼里是迷信,在我眼里,是远古人类对世界的直觉的把握,也是远古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世界观。其中,龟占,蕴含着五行学说的发端;蓍草占,蕴含天地人观念和中庸思想;贝茭占,体现了原始的阴阳观念;风行于汉代的风占,则涉及对“气”的认识的深化。总之,占卜文化对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发端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先说“龟占”,是殷商时代最重要的占卜方式,在殷商人眼里,世界是以他们为中心的圆,在大量的甲骨文中,记述了殷商人对世界的解读。其思想内涵的核心,是五行。具体方法是,用一龟背或骨板,中间钻一个洞,然后占问四方。殷商,立都安阳,他们看待这个世界就是以自己为中心来看四方,我们讲《黄帝内经》的时候,经常会讲到东西南北,这就是从殷商时候确立的世界观,以自己为中心,广问四方之行,因此蕴含五行文化的开端。</p><p class="ql-block">龟甲之象与天地之象相应,天圆,地方,龟背圆而龟腹方;天有天文,龟背有甲文;天有四柱,龟有四肢,所以古人以龟为沟通天地之神灵。占,视龟卜之兆而问,卜,是烧灼龟背时的声音,或观察其中形成的裂痕。古人都是因疑惑而问,就如同我们现今,也是因疑惑而学。</p><p class="ql-block">谁战胜了殷商?周战胜了殷商,所以他绝对不会沿袭殷商的世界观,他要自立门户,他的占卜方式就是“蓍草占”,也就是八卦,也就是《易经》。所以蓍草占,也称“易占”。源自西北昆仑山文明,源自周文王和周公。</p><p class="ql-block">蓍草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之高度、之九曲回肠、之忧思难忘、之深谋远虑。</p><p class="ql-block">它比龟占复杂、烦琐,但复杂就能够详尽和广大,其中蕴含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和中庸思想。</p><p class="ql-block">所谓三才文化:《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p><p class="ql-block">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在天地之间,也是取中道的原始意向。</p><p class="ql-block">又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p><p class="ql-block">蓍草是植物,无心,故无思;龟是动物,有心而无为。无思无为则寂然而静,唯有“静”可以感、可以应,遂通天地之变化神明。</p><p class="ql-block">如果说“龟占”代表厚重的中原文化,“蓍草占”代表优秀的西北文明,那么“贝茭占”则代表轻灵的南方文化。贝壳,负阴而抱阳,鼓出来的那部分代表阳,凹进去的那部分代表阴,一个贝壳,就是一对阴阳。阴阳,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种表现形式,而不是真有阴阳。贝茭占很简单,把两个贝壳,一起扔出去,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上上卦。南方人四季劳作,没有时间像西北人那样用50根蓍草算来算去,无暇像北方人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思忖一件事,所以取至简之道——一阴一阳,足矣。</p><p class="ql-block">所以,讲阴阳、讲至简、讲无中生有……亦是南人——老子一贯的风格。</p><p class="ql-block">只要想学阴阳,必须学老子的《道德经》。</p><p class="ql-block">有人会问:难道《易经》不讲阴阳吗?还真不讲,《易经》中只出现了一次“阴”字,还是通“荫凉”的“荫”。到了孔子撰写《易传》时,才用了大量阴阳语汇和思维。所以说,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中原文明、西北文明,以及南方文明的多重结合,是万物为我所用,而不是执于一端。</p><p class="ql-block">好,中国文化中,五行、中庸、阴阳这些概念都有了,还差个“气”,气是从何种占卜形式中产生的呢?汉代的风占。</p><p class="ql-block">风占,是汉代最风靡的占卜方法,比如《黄帝内经》里的《九宫八风》、飞九宫和二十四节气的应用。其实,“风”不过是“气”的另一种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风,吹散万物,并把种子吹向四面八方,所以,它是万物化生的重要介质,故,《易·说卦传》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有雷之阳气发动,有风之轻扬鼓荡,万物胡不生?!</p><p class="ql-block">《说文·风部》解释风:“八风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康熙字典·戌集下》说:“阴阳怒而为风。”风以动万物,风以散万物。古人重视风,把它当作一种神来崇拜。中医的“风”是裹挟着“精”的前行,“精”</p><p class="ql-block">足,风就稳定地生发,并在树杈的梢头形成灵的火焰,照亮生命的天空。</p><p class="ql-block">“精”不足,风就飘忽不定,在上面就形成鬼火般的虚火,遮蔽了你的眼睛,溃疡了你的嘴巴,并搅浑心灵的天空。《黄帝内经》言:“风胜则动。”人体阴阳不协调的抗拮则易形成“风”,此“风”收敛不住的话,就会造成肌肉的 动,就会战栗,就会造成肌肉的 动,就会战栗,就会有不能抑制的抖动。而能平息“风”动的,只有纯净、沉肃、营养富足的“精”。</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气候和地域对人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前几篇中,也体现在后面的七篇大论中。所以,这四种占卜方式,是组成中医思维和中医基本概念的最原始表达,不得不知。</p><p class="ql-block">占卜,无非是占吉凶。什么叫吉?就是对自己有利的;凶,就是对自己不利的,中国人忙的就是这四个字:趋吉避凶。而如何看待趋吉避凶,就是人生格局。如果你把吉凶看成阴阳,你就坦然,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能在好的时候知道韬光养晦,能在坏的时候积极奋进,就是明白阴阳的转化。</p><p class="ql-block">前面这四篇其实非常有连贯性。所谓连贯性,就是《黄帝内经》的内在逻辑,把里面的逻辑弄清晰了,就可以趋吉避凶。比如做人的问题,你趋吉避凶靠什么?从五脏言,靠胆气。这个胆不是胆量,而是“中正之气”,因为胆为“中正之官”,你要趋吉避凶,就是看你守不守中正,唯有守中正,人才能趋吉避凶。</p><p class="ql-block">现在胆病的人特别多,胆因何而病呢?晚睡伤胆,凡是编辑工作者,凡是晚睡的人,胆都不好,因为胆气是夜里11点生发,你11点到次日凌晨1点不睡觉,正是胆经当令的时候,这时不睡觉,胆就会出现问题。还有就是不吃早饭也伤胆。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从“中正之官”的角度讲,凡是得胆病的人,都应该好好反省,你是不是常常不守中正?比如,遇事不敢担当,不能见义勇为;经常对朋友、对上司、对下属虚伪装假;</p><p class="ql-block">对所有人,只知求索,不知报恩;经常对别人、对孩子道德胁迫、情感胁迫;</p><p class="ql-block">诸多事情,皆属不正,这些都会伤胆之中正之气。总当不得罪人的老好人,你能不憋屈吗?人,只要憋屈,只要怨恨深,只要不得志,就伤胆。这些才是胆病的核心原因。《黄帝内经》表面上讲五脏,讲六腑,其实,它真正面对的,是人性。</p><p class="ql-block">做老好人,有时不仅不能趋吉避凶,反而会每每倒霉。你越做老好人,就越有人欺负你,而且,因为你做事没有原则,你便也没有朋友,渐渐地,你就孤苦无依,你就会活在阴暗的生活里,永无出头之日。胆气、胆汁,多么勇猛,但你的胆气败了,就化不掉任何生命里的渣滓,再加上人性的贪婪,就再也救不得……总之,只要有贪心,有不正之心,人就没办法避凶。</p><p class="ql-block">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p><p class="ql-block">首先是黄帝发问:自然界有八风,经脉病变又有五风之说,究竟指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天有八风,就是在九宫之中,人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他不只是看东西南北。如果只看东西南北,就还是五行,就还不宽泛。超越五行,就要看东西南北之外的四个角,东西南北叫四正,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角叫四隅,视野开阔后,生命的维度也就开阔和丰富了。</p><p class="ql-block">《金匮真言论》为什么没有人讲?是因为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内涵。再加上风占的失传,《九宫八风》篇几乎是排在《灵枢》最后了,很多人都不看了,所以人们就不讲这一篇了。</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人知道,这个世界是无法穷尽的,你所知越多,你的无知也就越多,所以,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以至简的方法来感知它、认知它,于是,就有了取象比类的方法,按照气,按照五行,按照八卦等,去归类、去寻找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八风,就是从八个角度去看天。经有五风,就是用五行去看五脏经脉。</p><p class="ql-block">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p><p class="ql-block">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八风是外部致病邪气,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循经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p><p class="ql-block">所谓八风,《九宫八风》说:“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要点在于,南风叫大弱风。南方对应心,所以南方大弱风,内伤心,外伤经脉,其气热。南风大弱风,既然弱,也伤人吗?伤啊,而且还伤人体最重要的脏器——心,可见,心是最敏感、最禁不起“风”的一个脏器。当你心力特别弱的时候,这个南风就容易侵犯你,风邪停留在心上,这是风心症。而风邪在血脉的时候,心因为最能感知痛痒,所以会出现腠理痛痒证。南风,气主热,过热则伤血,心主血脉,所以南风虽弱,伤人也不轻。</p><p class="ql-block">“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西南风叫谋风,谋,思虑也,过思则内伤脾,外伤肌肉,其气弱。</p><p class="ql-block">“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西风叫刚风,伤人比较重,西方对应肺,则内伤肺,外伤皮肤,其气燥烈。</p><p class="ql-block">“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西北风叫折风,内伤小肠,外伤手太阳小肠脉络,小肠经被伤,营养外溢,脉络闭塞不通,心与小肠相表里,人,可能会突然死亡。</p><p class="ql-block">在八风里,只有这一节西北风写得最凶险。小肠,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也很少有人讲。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全长四至六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西医把它看作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西医的描述是这样的:食糜由胃进入小肠,开始小肠的消化,由于胰液、小肠液及胆汁的化学性消化作用,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基本完成,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也大部分在小肠被吸收。</p> <p class="ql-block">一</p> <p class="ql-block">那么中医怎么说呢?小肠,可以说是中焦与下焦的过渡,脾胃收纳食物,运化食物,小肠则负责把食物变成精华营养。要想把食物变成精华,要靠小肠的太阳气化力量。气化后的精华上输于心,下藏于肾,生命才有动力。所以中医称“小肠,受盛之官”,人生,不过就是消化吸收,消化为阳,吸收为阴。小肠作为消化吸收的最重要部位,对生命的影响可以是致命的。</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么说呢?小肠的募穴是关元,募,就是聚集、汇合,就是说小肠之气要聚集在关元,而关元又是生命元气的出入之所,所以,小肠的功能与性命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这种重要意义,在西医的描述里,就是担任体内最大的免疫机能就是肠道(小肠)。它主吸收,同时主布施营养。所以肠道健康,是维系人体健康的关键。而免疫力差的一个标志就是各种过敏症状。孩童如果总是服用抗生素,就会导致肠内菌群破坏,患过敏症的概率就高。</p><p class="ql-block">西北风叫折风,就是它侵袭了小肠后,就摧折了人体免疫力,人的生命就有危险。关于小肠,我们后面重点讲,此不赘述。</p><p class="ql-block">“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北风叫大刚风,内伤肾,外伤骨头、肩背之膂,(膂,就是腰子上的肥油)和筋,其气寒。</p><p class="ql-block">“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东北风叫凶风,内伤大肠,外伤两胁、两肋及骨头,还有腿部关节。</p><p class="ql-block">“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东风叫婴儿风,正东对应的是肝,所以东风之邪气,内伤肝,外伤筋结,因为肝主筋。其气主身体湿重,肝气被憋,生发不起来,就是湿。</p><p class="ql-block">“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东南风叫弱风,内伤胃,外伤肌肉,其气主人身体沉重。</p><p class="ql-block">“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此句是说,八风侵扰的都是虚弱的人,你如果强壮,什么风都不惧。只要你虚,要么虚在表,要么虚在里,如果正逢其风,人就会受到伤害。所谓“虚之乡”是指病都走老根儿,假如你从小得过肺病,那么,肺就是你虚弱的家乡,将来只要得病,就会先从肺起。</p><p class="ql-block">这一段描写八风对人的伤害,从对八风的命名里,我们就能看到不同方向的风对人的影响。这段里最后一句话非常重要,八风都从人虚弱的地方侵入,所以能使人生病。</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一段就详细地解释了岐伯的回答,八风岂止伤五脏,六腑也伤啊!</p><p class="ql-block">要想把这些弄清楚,还得看九宫图,然后把东西南北什么的往上填就好办了,这张图,一定要烂熟于心,还有其中对应的数字。经常有人问我,《易筋经》里的“青龙探爪”为什么要做三次?“推窗望月”为什么要做七次?等等,其实,你只要知道九宫图就成了。九宫图的数字口诀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间是五。“青龙探爪”做三次,是因为左为肝木,肝木的术数为“三”,所以只要想解决肝的问题,都要以“三”为倍数。“推窗望月”做七次,就是右肺的术数是“七”,由此便知“推窗望月”这个动作就是要解决肺的问题。把这些弄懂了,好些好似神秘的事物,其实一点儿都不神秘。自己懂得少,又有贪心的话,自然被人骗。</p><p class="ql-block">要想不被人骗,就多问几个为什么。</p><p class="ql-block">九宫图,就是中国式魔方,每个格里都可以装很多东西,能装在一起的,彼此瞅着都面善投缘,为什么呢?因为“同气相求”。比如所谓“南”,是离宫,是中女,是心火,是夏至,是术数九,等等。所以见着这个,就要联想起那个,这才是学传统文化的路数,别一说南方,就以为指南方,而是要想到心,想到术数“九”,想到离宫、“中女”等才行。平时学习,对你的要求是举一反三,学中医,你得举一反四、反六,举一而知十。举一反三,是指一个屋子四个墙角;学中医,那就是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是一个奇妙的多维的房子,无数的边边角角。</p><p class="ql-block">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诸葛亮借东风这个故事。这件事的奇特在于那时正好是冬天,刮的都是西北风,而曹军正位处西北,周瑜若火攻曹营,只会烧到自己。于是有那么一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p><p class="ql-block">冬天怎么求东风呢?诸葛亮做到了,是他会呼风唤雨吗?不是,是他懂天文地理,尽管现代有人关于这件事做出过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他火烧连营的那个日子极为特殊,诸葛亮对周瑜说:</p><p class="ql-block">“我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古代都是阴历,阴历十一月即阳历12月,冬至一般是12月21号,诸葛亮的十一月二十日甲子至二十二日丙寅期间,正是冬至时节,诸葛亮知道冬至一阳来复,阳气来复时节,会有东风浩荡,所以他就用了这一天。现在这个世界有没有高手不知道,但诸葛亮一定是占风占星的高手。如何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是有一套实操系统的。所以,很多事有没有是一回事,学不学又是另一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