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斋随笔)(34)龙马里的茅草与香茅草

赵一翰

<p class="ql-block">  本土多产茅草,山边、河边、田地四周、村前屋后都可以见到茅草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茅草又叫白茅,是禾本植物。茅根是常见的中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等功效,多用作汤料或凉茶配料。</p> <p class="ql-block">  茅草在秋冬季节会凋黄干枯,明春又萌生,叶片葱绿,随风摇曵,野趣天成。</p> <p class="ql-block">  五百多年前,乡贤陈白沙先生束茅为笔,长揖三拜,呼为“茅君”。有诗句:“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又说:“茅龙飞出右军窝。”所以,世人雅称茅草笔为茅龙笔,其作品称为“茅龙书法”。</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乡村、道路日新月异。原本长茅草的地方逐一逐一变成工业园区、柏油路、住宅小区……茅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与茅草外形相仿的是香茅草。顾名思义,香茅草别具芳香气味,扯一张叶片,双手一搓,立即芬芳馥郁,清氛怡人。</p> <p class="ql-block">  中医认为,有香味的天然物品,都具有止痛镇静功效。香茅也不例外,可以袪风通络、镇咳止痛、醒脑驱寒。日常生活中,香茅多用作香料,应用于烹饪。</p> <p class="ql-block">  香茅有柠檬般的香味、鲜嫩的部分有嚼劲,一咬再咬,一嚼再嚼,齿颊留香。</p> <p class="ql-block">  鱼荤腥臊,遇上香茅,即刻化作甘醇美好,令人思飘云物之外,诗蕴胸襟之间。</p> <p class="ql-block">  家乡山清水秀,西江水产丰饶。我的至爱是西江黄鱼,而西江鳝也可以算作盘中上品。</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时尚的父亲节,龙马里丰叶园推出一道新菜式——香茅生焗西江鳝。</p> <p class="ql-block">  洗净切片,略为料理,放于香茅之上。点火生热,热力升腾,香茅的芳香随即弥漫。</p> <p class="ql-block">  嗞嗞的响声,撩起味蕾神经。未能动箸,心已向往!</p> <p class="ql-block">  此时,葱花和红椒丝也加入了馨香大合奏,随想曲在心中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西江鳝片甘香爽脆,大快朵颐而能回味无穷。夹一根香茅,咀嚼几下,倍觉香气留甘,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  碗里有鳝鱼片有香茅草,幸福感满满的,顿觉当父亲真好!</p> <p class="ql-block">  丰叶园香茅生焗西江鳝,配上丰叶园生煎包,包点上撒上一点肉绒香草,这种仪式感,仿佛让人真正理解了色香味俱佳的全部意蕴。</p> <p class="ql-block">  1980年,荷塘镇津亭诗社成立,1981年,《津亭诗刊》创办,2008年,蓬江区荷塘镇获得“广东省诗词之乡”称号。2014年底,蓬江区着手新一轮诗词创建工作。2015年,创办蓬江诗社,同年,蓬江区获“广东省诗词之乡”称号,2016年,创办《蓬江诗会》年刊,“诗词中国”创作基地落户蓬江。2017年起,蓬江区向“中华诗词之乡”迈进。2019年,区委区政府将诗词创建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点工作,认真按照“八有六进”标准开展创建活动。</p><p class="ql-block"> 丰叶园是蓬江区诗词进企业的其中一个示范单位。蓬江诗社更名为蓬江区诗词楹联学会之后,在丰叶园设立诗词采风驿站,开展接地气的诗词雅集和创作活动。</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蓬江区获得“中华诗词之区”称号,陈白沙中学、范罗冈小学、紫沙小学、北郊中心小学评为“中华诗教示范学校”,丰叶园等七个单位评定为“广东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丰叶园有大餐厅,但面积更大的是停车场和花卉盆景与农耕体验基地。</p><p class="ql-block"> 席帽山是岭南大儒陈白沙先生心仪的地方。先生爱用茅龙笔挥洒江天,而制作茅龙笔的主要材料——茅草生长在席帽山下的龙马里,或者,这就是自然的巧合与安排。</p> <p class="ql-block">  生长在龙马里丰叶园的茅草葱茏挺拔,潇洒飘逸,日渐丰茂。</p> <p class="ql-block">  窗外,青青的茅草一片片,一丛丛,让制作茅龙笔的余师傅喜从中来,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琼楼玉宇,眼前的青青茅草,时空转换,让人遐思。</p> <p class="ql-block">  陈白沙先生爱篦麻,写了一组巜种篦麻诗》,并用茅龙笔写成草书长卷。</p><p class="ql-block"> 草书长卷现收藏在广东省博物馆。从蓬江区出发,驱车一小时多,扫健康码、行程码之后,进了博物馆,或者可以近距离观摩到这件珍贵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丰叶园几株红篦麻开始长叶子了。到了秋天,成串成串的篦麻子应缀满枝头,并散发出阵阵香气。</p> <p class="ql-block">  青青茅草,悠悠我心。但为君故,徘徊至今。有汉一代,曹孟德横槊赋诗,而晋、唐、宋,元、明、清,传统文化代有传承。白沙子诗教,在新时代应该有新风尚新作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沙故里,诗意蓬江。”一束茅草,也可以写就新一轮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感谢孜孜不倦、精心制作陈白沙茅龙笔的余早钳师傅,感谢立志学习和传承陈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的梁润数师傅,感谢陈白沙茅龙笔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先生,他数十年来所作的努力与贡献让我佩服。感谢受陈白沙茅龙笔启发,锐意用蒲葵、剑麻、藤蔓等材料制作植物纤维笔的李宝扬、张成富诸先生,感谢丰叶园的经营者和所有关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9日,赵一翰于宜斋并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