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口命名的镇、村(内捍海塘篇)(汪正刚)

长桥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光绪《上海且续志》中老捍海塘五市)</p><p class="ql-block"> 上次我们已经对钦公塘上的几个路口已经作了叙述,今天,我们来说说内捍海塘的龚家路口(现为曹路镇龚路社区)、曹家路口(现为曹路镇)、顾家路口(现为曹路镇顾路社区 )、徐家路口(曾为乡建制,现为高东镇杨园社区徐路村)。据老人说当时浦东单是川沙县就有18个路口地名,但有的已经消失,如邱家路口、北蔡家路口、杨家路口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川北第一镇龚家路口</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原龚路镇南川沙路上的二十层公寓楼)</font></h3><div> 龚家路口,处于内运盐河的内捍海塘上,同处这条捍海塘向北还有曹家路口、顾家路口、(北)蔡家路口、徐家路口(在现华东路西侧)曾成为浦东五市镇,其属于最南端。<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龚家路口,因有龚姓人士首先在通往海边的路口上开店,后逐渐成市,街市在老捍海塘上。清末民初有通往上海的班船,1926年,上川铁路通车后,在镇西设站。上川铁路共设15站,即庆宁寺、金家桥、新陆、邵家弄、曹家路、龚家路、大湾、小湾、暮紫桥、川沙、小营房、江镇、邓镇、祝家桥等站。<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原龚路老街张阿源老房)</font></h3><div> 1949年前,龚家路口集镇已经发展为有北街、南街、东街的大镇,镇上有行场、糟坊、染坊、轧米厂和花边站等。其中米行就有三家,油酱店、铁匠店、石作店各有两家,商店总数约90家。当时称为“川(沙)北第一镇”。<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1959年,人民公社规模调整,龚路镇域属龚路公社直属大队;1961年,大队规模调整时,直属大队北部属直一大队(现为村),南部属直二大队。现在龚路新镇已经东延,银丰苑、丰怡苑、龚路新城、龚华公寓、镇南新村、生大别墅等一大批新建住宅拔地而起。9条公交线路如蛛蜘网般途径龚路镇区。商业更是一片繁荣景象。<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龚路镇川沙路正华养老院)</span></p><p class="ql-block"> 原老街镇区内原有的陆少卿、张贤生、张阿源三幢住宅有一定的历史轨迹。但笔者只拍到了张阿源的肚兜墙一幢四开间楼房,另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还不知谁家的,但肯定会拆除部分门窗已经拆除。事物总是以新代旧的,旧的保留下来应该具有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宋末元初,老护塘东九团地,有维扬(即扬州)秦少游六世孙秦知章遭咸淳至元之乱而来九团坝定居,秦氏祖先在此挖河造地,休养生息、繁衍子孙。当地城隍庙,是秦氏后裔纪念秦裕伯(上海城隍老爷)所建家庙,后为龚路中学校舍。故龚家路口北侧的河道也称为秦家港。秦家也有一族迁至现唐镇前进村。著名电影演员秦怡也是这一族,不过这一族是迁往闵行浦江镇的,现召稼楼有秦裕伯、秦怡纪念馆。</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漂亮的秦家港)</font></h3><div> 上海出现租界以后,在上海成为十里洋场后,洋人对台布网花、沙发网花、窗帘网花、茶几网花(均为白色)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在上海产生了花边公司。龚路镇当时率先成立了花边站。由上海花边公司出图样和提供原料,乡下绣花女绣成后交花边公司结账。这花边有大小两种绷架绣成。大的专绣台布和窗帘,小的专绣茶几台布、甚至茶杯垫布,称为网花或网格花,而绣花女的工作称为挑绷架或挑花圆绷。新中国成立后,川沙地区最大的花边收发站在张桥镇(现金桥镇张桥社区)。<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现龚新路东侧热闹地区)</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后来居上——曹家路口</b><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曹路镇新景1)</font></h3><div> 曹家路口,在龚家路口以北约1.5公里,旧时,曹家路口并不出名,其属顾路镇的农村集市。2000年6月,撤龚路镇、顾路镇,设曹路镇;所以曹路镇属后来居上,现是上海大型居住区建设重点区域之一,地铁9号线终点站在曹路、12号线终点站在金海路。曹家路口老集镇位于现曹路镇民众村。 据《顾路志·杂记》载:“曹守常,系西汉丞相曹参之后裔。自范溪(笔者注:范家浜)(今曹家渡)东渡来此,明永乐甲午年(1414年)举人。他熟悉盐务,专营盐业,当时创市设肆于东、西运盐河之间,名曰曹家路口,又名曹路。”<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川沙路、上川路口的曹路镇)</font></h3><div> 曹氏,唐学士曹邺、宋济阳王曹彬之后裔。宋南渡时,从迁者有18支。曹大明一支择居范家浜,。传至明永乐甲午(1414年)曹孟庄始迁浦东曹家弄(今周浦镇),数传至曹巨禄,迁南汇,子曹桂(字竹轩)再北迁川邑二十保二十五图都台浦(曹家沟始挖者)。自明始迁祖曹巨禄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十二世孙曹函。曹氏后裔以居于顾路、曹路、龚路、孙桥等地为多。<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清代,曹家路口为营防分驻点,辖曹家路汛、黄家湾汛、宝山(清代高桥镇属宝山县)湾汛等24个汛地。<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民国川沙县地图的内捍海塘五镇)</font></h3><div> 新中国成立后,曹路镇由于上川路、川沙路在此交汇,人称“三角牌子”,集镇建设一度兴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曹路集镇各类商店、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后来由于乡村工业的发展,加上浦东运河的开挖,曹路老街彻底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曹路成为上海市的重点居住区,使曹路经济出现腾飞,曹路镇所辖三个镇社区中,沿捍海塘的老街变化是这样的,曹路、顾路基本未动,龚路的老街马上就会消失。三个集镇的发展基本都在浦东运河以东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路新景2)</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亲执教的兴东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我父亲在顾路家路口东北边钦公塘(现东川公路)西侧的兴东村(原名大众村,因正巧与我故乡唐镇大众村同名而改为兴东村)叶家宅的兴东小学从教。我因此去过兴东小学多次。这兴东小学是原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董事长冯义祥(原顾路镇群乐村人)于1936年独资捐建的。冯义祥也是一个勤奋之人,小时学过裁缝、做过铜匠,后在上海礼查饭店(1959年改为浦江饭店,坐落于外白渡桥北堍东侧)当过勤杂工。后认识朱云龙,成立了东冯公司,专营罐头食品,并从美国进口了青豆、洋山芋(土豆)、蕃茄、洋葱等种子,供顾路农民种植,梅林公司负责包收。现在人们称兴东村人勤物丰、热情好客、人杰地灵、风景秀丽,让我倍感兴趣。</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原兴东小学校址成了停车场)</font></h3><div> 顾家路口,因旧时有顾姓大族在老捍海塘东聚居而得名。清康熙元年(1662年),街市已经有1公里长,著名的商家是康元酱园,即为康熙元年建成投产。1949年,顾家路口有商家67家。<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我只记得,兴东小学再向东不多路便是人民塘(1951年11月27开工,1952年春季竣工)两侧各有一排长长的草屋。据说都是从横沙岛、长兴岛移民而来的。那里有好多渔民,有出海的,有做插网(围网)的。做插网的,即是在退潮的时候,在海滩上插上竹杆,然后将网围绑在竹杆上,待涨朝时潮水高过围网,就有鱼儿进入围网,退潮时就出不去了。待海水退尽,围网内就有鱼在海滩上,渔民只管去捞就可以了。<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长草屋路牌)</font></h3><div> 有一次星期六,渔民们抓到了一条18斤重的鲢鱼(俗称花鲢头),他们尊师重教,就将它送给我父亲带回家。我父亲本身体弱小,用一根小竹杆撬着这条大鱼,走了4里路赶到曹路火车站,乘车到小湾,到家还有6里路,谁知他在王家港镇(现唐镇王港社区)西的杨树湾(坟墩地)就坐在地上休息。我母亲看到晚上七点多父亲还没到家,当时我九岁、大弟七岁,叫我们俩去接他。直到杨树湾因我们有点怕就大声说话,父亲听到后就与我们碰头了。<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长草屋路到人民塘之间成了绿地)</font></h3><div> 现在兴东小学成了一个小型停车场,我最后问询的老者正好是我父亲的学生,他忙说:“老校长的儿子来了,快坐,快坐。”我说疫情虽刚结束,就不坐了,我问长草屋还在吗,他说早没了,就留了一条长草屋路。</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原兴东小学西侧的建设工地)</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由镇变村——徐家路口</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徐家路口,同在老捍海塘上,也可以说是最北端的一个路口了。据《上海地方志》曰:“杨园徐氏,宋建炎二年(1128年),徐微言之孙徐勔随高宗南渡至平江府滨海(今高桥乡地区)而居,赘上海浦东薛氏为婿,十世孙徐炳为东迁徐家路(今杨园)始祖,经三世东迁九团三甲。”<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北宋皇佑到至和元年(1052年~1054年),浦东先人自高桥老海滨经黄家湾,过徐家路口向南至浙江乍浦,筑抵御海潮的捍海塘(后称内捍海塘,亦称老河塘、大河塘,后称里河塘、内捍海塘、老坪塘),当时开筑内捍海塘有两大作用,一是内捍海塘作为传递军情的快马驿道,二是塘身东侧的内运盐河为下沙盐场的运盐之水道。<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徐路老街申东路入口)</font></h3><div> 清康熙年间(约1700年),徐家林由本地革新村徐家老宅迁来,居老护塘侧,后同周、张等姓,相继在路旁开店设肆。因地处路口,徐姓居多,故名徐家路口。到1935年集镇成市,当时镇上有90余户,近300人。由于徐家路口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东北有高桥、西有杨园、再向西有黄浦江畔的东沟,所以各方商贾云集于此,尤以盐商为主,一个小小的徐路村竟然能算得上较大的姓氏有70余个。</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村大镇小的路牌)</font></h3><div> 新中国成立时,徐家路口还称徐路镇、徐路乡,后归杨园乡(镇),徐路成村名(大队名)至今归高东镇。虽然徐家路口成了徐路村,但徐路镇到现在并未消失,但经营的人员大多数为外来租房人员,主要是杂货店、饮食店、小菜舖。但在徐路老街上看到的门牌真的是倒过来了,是“徐路村徐路镇xx号”,这就是历史变迁的结果。随着时光的流逝,捍海塘在徐路已经不见了,内运盐河也变得十分的狭窄,有一段时间成了臭水浜,然而,徐路的父老乡亲没有亏待它,在2012年的时候,就将它打扮一番,两岸小驳岸一筑,绿化一播,一片陏陏葱葱,初夏时节,夹竹桃红白相间。<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徐路老街中的内运盐河)</font></h3><div> 采写这篇文章正好是初夏连续四天温度在31度以上,我每天早上六点出门,十点过后回家,行车都在60公里以上,能成功已是十分欣喜。<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曹路镇川沙路、上川路西转角绿地)</font></h3><div><font color="#ed2308">(文字、图片写作、拍摄均完成于2022年6 月18日上午)</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美篇制作完成于2022年6月19日下午15时)</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