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艺海同舟 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b>吕世坤艺术简介:</b></p><p class="ql-block"> 吕世坤,1950年生于辽宁本溪。祖籍山东文登县吕家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现为顾问。自幼临池耕石。书法从汉隶入手涉及曹全、张迁、石门颂,兼习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并潜心研习二代吉金文字,行草书首崇黄庭坚、王锋、倪元路,深得各家风神骨气。书作浑厚大度、古穆高远、气韵生动、独具风格。其篆刻纯熟质朴,字法、笔法、刀法娴熟精到,凡古玺、汉印、瓦当、唐朱、元押皆可信手入印。尤其将汉隶入印,自然天成。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三届篆刻艺展,全国笫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展、中日篆刻家作品交流展,且被曲阜孔子博物館、沈阳美术馆收藏并多次刊登于《中国书法》《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书法》《法报》《书法研究》《环球人物》等报刊。名字传略收录于《当代印人名鉴》《当代篆刻家大辞典》。2022年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吕世坤书法篆刻作品集》。本集刊登吕世坤历年书法篆刻精品140余幅,并刊登著名书画家林锴、冯其庸、王镛、卢骅等先生的题字及著名评论家牛克诚、李犁、朱俊杰的评论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艺术感言:</b></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籍在山东文登,父亲是一个小手工业者,曾读过四个半年的私塾。小时候,家住在本溪市紫金沟,坡下有条小溪静静流淌。春夏之交|,槐花飘香。每年春节,父亲都要请人来家里写春联,贴在屋的福字、春条日进斗金等,我总是看不夠。上学后,我特别喜欢描红课,执笔蘸墨,一招一试都做得有模有样。放学后,做完作业,就去描红,是邻居眼里的"別人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1965年,考入本溪市高级中学。刚入校吋,写了一篇作文《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不过200多字的短文,浯文老师李庭岩先生却用毛笔写出了100多字的评浯,并在高中年部传阅。李老师那隽秀的行书令我眼前一亮。从此,经常向他请教如何写字。后来,从新华书店买了本《曹全碑》,每周写字课都用心临摹,从不敷衍。回忆高中时代自由、宽松自觉的学习环境,我对母校和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惰。</p><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当上名石油工人,在南京建设炼油厂。南京是个崇文重教的历史名城,那时候林散之、费新我、陈大羽的书画作品随处可見。每次见,我都要久久观看,不肯离去。平时我常到新街口古籍书店看书,在那里买过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草书千字文》等书帖。一次,有位朋友送我张江苏省美术館《中日书法篆刻家作品交流展》的入场卷,从开馆到闭舘,整整看了一天。篆、隶、行、草的千变万化,让我备感震撼,笫一次领略到书法艺术那无穷无尽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调到抚顺市第二纺织厂工作,后来调入抚顺市档案館,直到退体。曾经,我家楼下住着一位耄耋老人王松石先生,老人家早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当过盛京时报的记者,后釆在抚顺京剧团从事剧本创作。王松石先生精于书法篆刻,我经常到他家求教。老人曾赠我邓散木《篆刻学》和《宁斧成手拓篆刻作品》等,令我大大受益。后来,通过汤文奇、张子明先生介绍,经常到沈阳求教于沈延毅、杨仁恺、郭子绪、聂成文、姚哲成等名家。1985年,我在抚顺市委党校大专班学习期间,利用暑假机会,经马祥辉先生和挚友牛克诚介绍,又先后拜访了裘沙、沈鹏、康殷、冯其庸、王镛、熊伯齐、崔志強、刘恒、陈复成等京城大家。这些先生和蔼可敬,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并大多都给我留下墨宝。</p><p class="ql-block"> 从青少年开始,我对书法艺术孜孜以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数十年间,从未懈怠。_位朋友曾看我手相,说我″双事业线"。说来也是,几十年来,在八个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八小时之外则刻苦钻研书法篆刻,两项事业,齐头并进。2005来,思济法师、呂兴芝、佟伟功等亲朋好友鼓励我把自已的作品汇集成书。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创作与收集,《吕世坤书法篆刻集》终于要面世了。在此,权以这本小书,向多年来曾关心、帮助、指导我的先生师友们及亲朋表示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7月吕世坤于辽东槐香山房南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惠春评说:</b></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淡泊名利,执着地在构建属于他自已的艺术殿堂。</p><p class="ql-block"> 他锲而不舍,一笔一刀,在中国书法金石的长城上,留下不可空缺的墨迹与印痕。</p><p class="ql-block"> 呂世坤,大清王朝肇始之地——抚顺艺林中的常青树。</p><p class="ql-block"> 世坤是我的铮友,几十年的交往中他总是那样文质彬彬,儒雅风度令人敬重。</p><p class="ql-block"> 那一幅幅浑厚高远、奇崛恣肆、神采飞扬、多姿多采的书法作品,那一方方结体严谨、刀法纯熟、线条朴拙、古韵今风的印存,让赏者领略了他在书法、篆刻领域中的传统功力之深,搏采众家之广,艺术追求之新。</p><p class="ql-block"> "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东坡句)世坤从不以善艺而孤傲,始终以谦和的君子之风为人处事,享受生活,求艺不止。他潇洒超脱的仪态与书法篆刻作品中高雅意韵留香世间,正如著名红学家、书法家冯其庸先生在《题吕世坤同志印谱》的诗中所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铁筆丹青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后来谁与子爭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金汉石知多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撷古开新別有天。</p><p class="ql-block"> 选登《吕世坤书法篆刻作品集》部分作品以为恭贺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2年6月19日 衣惠春于北京惠风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衣惠春艺术工作室制作</b></p><p class="ql-block">衣惠春艺术网站:www.yihuicun.com</p><p class="ql-block">邮 箱:yihuichun@126.com</p><p class="ql-block">微 信 公 众 号:yihuichunART</p><p class="ql-block">微 博、抖音、美篇:</p><p class="ql-block">衣惠春——北京惠风堂书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