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在美篇出书了,而且是一出三本。</p><p class="ql-block"> 藉此,我的美篇历程终于从看美篇,写美篇之后,来到第三站——印美篇。</p><p class="ql-block"> 开始时,担心质量问题,只付印一本,权当试水吧。</p><p class="ql-block"> 确认付款10天后,我收到了期盼中的第一本“个人专著”。美篇似乎很懂我的心,大红色的“书盒”,烫金的文字,给了我满满的仪式感。捧着沉甸甸的书,看见变成了“铅字”的自己的名字和作品,以及除了书号什么都跟真的一样的版权页,顿时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像看新生儿一样看向自己的“处女作”,从头到尾,一页不落。图片,还原度高,无偏色;文字,墨粉充足,字迹清晰;纸张,洁白细腻,透明度低,光滑厚实;装订,整齐牢固,无掉页。总之,达到了我的预期。</p> <p class="ql-block"> 很快,我又将第二本、第三本交付印刷。7天后即收到了成书。一样的质量,一样的品质。这次的封面,我选择了内容比较丰富的模板,果然,在色彩、形态和构图方面都提高了一个档次。</p> <p class="ql-block"> 就没有不满意的地方吗?当然有。</p><p class="ql-block"> 首先,封面上书名的字号太小。不妨看看书柜里的藏书,有哪一本书的书名不是大大的、粗粗的?而我手中的书,书名就是普普通的黑色二号宋体字,谈不上醒目,更无特色可言。有一本模板上原有的“岁月静好”四个字比我的书名还大,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p> <p class="ql-block"> 其次,作者的名字后面没有“著”字。不要小看这个“著”字,它是著作法确认的创作行为,相对主编、编著而言,著的独创性程度最高,其图书内容不是基于其他任何已有的作品产生,是绝对的原始作品。因此,“著”字必不可少。</p> <p class="ql-block"> 再次,书脊没有作者名。还是那句话,看看书柜里的书籍,哪一本的书脊上只有书名,没有作者名?记得我看过一个人的美篇,她出了30多本美篇书,照片展示下,清一色的白底黑字、只有书名、下半部空荡荡的书脊,单调、呆板、简陋而且不专业。</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些都是小的瑕疵。虽瑕瑜互现,但瑕不掩瑜。感谢美篇作为“印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圆“作家梦”的平台,让“出书”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 事如春梦了无痕,唯有文字永久存。从刚退休时的茫然与失落,到适应退休后生活的轻松与闲适;从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到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久违的感动;从追逐诗和远方,到把诗和远方过成生活中的日常;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到对身边亲人苦中作乐的褒扬;从乡村游的亲近自然,到古镇游沉浸体验慢节奏生活;从对社会对人心的感悟,到为人处世的一己之见……都是我文字记录的内容。 “著作等身”是我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寄情翰墨,笔耕不辍,力求无愧于我所生长的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