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是许建华,网名土老冒。玩摄影五十余年,对感兴趣的知识点,总想搞个明白。比如:提到“白加黑减”,很多人都知道,也会使用,但不一定明白“白加黑减”的来意是什么?至于“白减黑加”是什么意思,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那“宁过勿曝”呢?应该也是如此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数码摄影以来,没有人研究总结“测光原理、拍摄需求和曝光原则”所以一直是数码摄影的空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在2000年初,我根据数码摄影测光白平衡还原标准的特点,总结出了“白减黑加”的测光原理;通过推理论证分析归类出了“白加黑减的拍摄需求;根据拍摄需求总结出了曝光原则“宁过勿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理,需求,原则得到了广大摄影人的认可和肯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减黑加”和“白加黑减”原理特点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测光原理“白减黑加”</b></p><p class="ql-block">因为数码相机都自带测光系统,该测光系统是有严格技术指标规定的,都是以反射光为18%的中性灰的亮度来确定测光白平衡还原标准(简称18灰)。</p><p class="ql-block">测光时,不管镜头测光区域对着场景的高光区、中光区、低光区(如图所示)根据测光白平衡还原标准,都会将不同亮度的场景还原为18%的中性灰。</p><p class="ql-block">比如:对着高光区测光被还原为18灰时,因为18灰比高光的白要暗,此时片子整体就会被压暗。因为最亮的白色都被还原成18灰了,所以低光区就会更暗或死黑。这个就是“白减”</p><p class="ql-block">当对着低光区(黑)测光时,根据还原标准也是18灰。因为18灰比低光区要亮,所以片子就会被提亮,此时高光区就会更亮或过曝为死白。这个就是“黑加”</p><p class="ql-block">归纳总结以上的特点,相机对着场景测光时测光系统就会 “白减黑加”,这个就是数码相机自带的智能化功能,自动化,标准化的功能。</p><p class="ql-block">因此,测光原理用“白减黑加”来定义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比如:拍摄雪景、海景、水景大面积高反光场景时。查询到的资料中会有这样的描述:逆光拍摄时,相机的测光系统会因为对着高光测光时光线太亮,会导致测光系统失灵生产“误”测光,从而测光失败,才会出现高光区被压暗的现象。</p><p class="ql-block">相机的测光系统会失灵会误判吗?其实不然,如果明白数码相机的测光原理是“白减黑加”的道理,就不会有这种错误的观点了。</p><p class="ql-block">根据测光原理“白减黑加”特点,拍摄时应该如何面对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白加黑减”的拍摄需求由此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拍摄需求“白加黑减”</b></p><p class="ql-block">比如上面说的拍雪景、海景及高光区占比多的场景时,根据测光原理的特点是“白减”,此时白色不白是18灰色。想要把高光区拍出白色,一定要在测光后,加一挡或二挡曝光补偿,这个就叫“白加”,才能把白色拍白。</p><p class="ql-block">当拍夜景或黑色物体时,根据测光原理是“黑加”夜景或黑色物体都不黑,被提亮为18灰。此时想要拍出夜景效果或黑色物体,就必须适当减曝光补偿,这个就是“黑减,才能拍出黑色夜景效果或黑色物体。</p><p class="ql-block">拍摄需求“白加黑减”对应的就是测光原理的“白减黑加”,因为测光原理“白减黑加”在前,所以拍摄时就必须要“白加黑减”。他们之间是互补的辩证关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曝光原则“宁过勿曝”</b></p><p class="ql-block">根据拍摄需求“白加黑减”的特点,在我们的实际拍摄中,白加需要加多少?黑减需要减多少?</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的拍摄和摄影培训讲课实践,经过不断分析研究归类总结“宁过勿曝”的曝光原则由此产生。</p><p class="ql-block">玩摄影的朋友都知道 “宁欠勿曝”的曝光原则吧?如果是在胶片摄影年代“宁欠勿曝”的确是胶片曝光的原则。如果把这个曝光原则沿用到数码摄影上,你认为合适吗?</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把“宁欠勿曝”的曝光原则一直用到现在吗?因为数码摄影年代没有人去总结曝光原则。</p><p class="ql-block">2000年初我总结出了数码摄影的曝光原则是“宁过勿曝”为什么?</p><p class="ql-block">因为,根据拍摄需求“白加黑减”的特点,我们在拍摄时如何去控制好曝光?同时拍摄不同影调的片子,比如:高调、中调、低调片。曝光原则“宁过勿曝”可以很好的解释清楚(如图所示)。</p><p class="ql-block">示意图分上中下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上面部分,是不同亮度的场景区域,分为高光区、中光区、高光区。</p><p class="ql-block">中间部分,是曝光补偿刻度表,对应着不同亮度的区域。刻度表的0挡对着18灰在中间,向右加档分别是加1-2-3挡,可以拍摄高调片;向左是减1-2-3挡,可以拍摄低调片。到底拍摄时加减档多少挡?</p><p class="ql-block">下面部分是加减档的档位和位置界限。拍高调片时,加曝光补偿,只要不加过2.3挡,高光区就不会过曝(死白),高光区会有细节。拍低调片时,减曝光补偿,只要不减过2.3挡,低光区就不会过曝(死黑),低光区会有细节。拍摄18灰调片,曝光补偿控制在0挡位置即可。</p><p class="ql-block">上面提到的胶片摄影曝光原则“宁欠勿曝”可以用到数码摄影的低调片拍摄非常合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曝光原则“宁过勿曝”示意图,结合文字解释,应该不难看明白。</p> <p class="ql-block">测光后的雪景,被还原为18灰的效果,雪是灰色的。这个就是“白减”(白色减成灰色)。</p> <p class="ql-block">因为,在拍摄时测光系统已经将白色还原为灰色的了。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白加”原则上加一挡或二挡曝光补偿。这样雪就能拍出白色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幅夜景,根据测光原理的特点,因为夜景比较黑,所以还原为18灰后,画面会被提亮,高光区有过曝的情况。这样夜景的效果就比较差。这种状况就是“黑加”。</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夜景表现的更好,测光后就必须适当减少曝光补偿,还原夜景的真正的效果。这个就是“黑减”。</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p><p class="ql-block">测光原理“白减黑加”</p><p class="ql-block">拍摄需求“白加黑减”</p><p class="ql-block">曝光原则“宁过勿曝”</p><p class="ql-block">三者是摄影的基础,是重点,是难点。通过以上摄影理论的总结,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摄影的观点,诠释了数码摄影的概念。目的就是对喜欢摄影的朋友,在玩摄影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有所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