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童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我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父亲节,突然想写一写我的父亲,可我对父亲的记忆非常模糊,不知从何写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记得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只有46岁。隐约记得父亲走的时候,看到父亲象睡觉一样,母亲还有哥哥、姐姐都在哭,我有点害怕也哭了几声就跑到菜园里摘桃子吃了。后来家里来了很多人,门前的大树上还挂了一个大喇叭,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热闹场景,玩得更加欢快,只是看到大人哭的哭,流泪的流泪,让我有些扫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记得父亲病重的时候,母亲每天早晨都要用糖心蛋煮桂圆汤给父亲补身体,父亲每次只吃一半,那一半总是给我吃,那味道真是香甜好吃,至今难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父亲在世前是在供销社的窑场当场长,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师傅用锤子在缸坯上锤制花纹,感到非常好奇。我在一旁静静地看静静地等待,终于时机来了,师傅锤制好了,把锤子放在一边忙其他的事去了,我拿起锤子也学着做,只是没有学会锤制花纹,却学会了司马光砸缸,就听到“轰”的一声响,整个缸坯都塌下了,当时就吓哭。师傅看到我哭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抱到场部小卖店买了很多吃的才停止了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听母亲说,父亲在世时,也在马钢工作过。 1958年大办钢铁时,父亲从老家无为带队来马钢支援,当时住在杨家山附近用竹笆子搭建的房子里。后来,父亲又调回老家,先后担任过乡武装部部长、粮站站长、供销社主任、窑场场长等职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听母亲说,父亲一生历经苦难,没有过到好日子。父亲生于1926年,家境贫寒,16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从历史资料来看,父亲应该是新四军第七师的,在无为一带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有一次,日本鬼子扫荡,他被老百姓用一个大围巾裹住头藏进灰堆里,才躲过一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父亲左边的太阳穴处有一个大疤痕,是被炮弹炸的;左手食指根部也被子弹穿过,失去了第一指骨关节。父亲是三等乙级残废军人;听母亲说,父亲原来是三等甲级残废军人,建国后国家经济困难,百废待兴,他就捐增一级残废等级,这样国家就少发一级补贴。父亲的情怀和做法让我非常感动,也深受教育。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国家强大了,小家才有保障和依靠。1972年6月,父亲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一家依靠国家抚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记得我1983年参军时,当时我们镇有4名体检名额,2名入伍名额,可我们4人全部体检合格,定兵成了问题。我被第一个定上,乡镇武装部部长告诉我:你是革命家庭子女优先参军,我非常感动和珍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在我的记忆中,虽然没有过多体验到父爱,但父亲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为国家利益的大局情怀,犹如一种力量,在推动和牵引着我成长。这也许是另一种父爱如山的伟大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