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首次全面行课

子萱

<p class="ql-block">  因疫情,今年传薪书院师生仅三次相聚。三月开三家会,五月游学。本月第三周周末,6月17日——19日书院终于迎来了全面开课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大门进门处迎面与背面供台,中华文明感恩追远之心的充分体现。</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有现书院原周家大院旧貌,细心的读者,你看到了吗?</p> <p class="ql-block">上课第一天,因为疫情,因为孩子中考及高考,也因为周五不少学友还在上班,来的学友不多。虽然,书院的生活还是安排得妥妥的。大家可喜欢这营养味美的饭食了。</p> <p class="ql-block">为我们做饭的坝坝宴主厨和帮厨,学子们深深感谢他们。</p> <p class="ql-block">每次上课为学子们做好各种后勤保障和服务的苏老师。她不仅是办公室主任、书院总管,而书院十多间屋几十张床的打扫、🧹换洗、提前准备全靠她。</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照例是拜孔祭孔仪式。今天传心堂内香烛全部点上,仪式更加庄严肃穆。传心堂新挂了十位圣王和十位圣人像,李里先生以他出彩的文笔为他们写下像赞,用四句诗高度浓缩了圣王圣人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传心堂内圣王圣人像赞诗视频。</p> <p class="ql-block">上课啦,这叮铛叮铛的铜铃声,好不亲切。深深感谢坚持在书院讲课多年却不取分文的学子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上午三门课。</p> <p class="ql-block">中医续讲。</p> <p class="ql-block">《古文观止》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p> <p class="ql-block">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小雅·鹿鸣》、《大雅·文王》。</p> <p class="ql-block">老少师生济济一堂的中餐。</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门课。</p> <p class="ql-block">读解李里先生仰止高山丛书选文:《九十岁的兄长——怀念族兄李炽昌先生》。</p> <p class="ql-block">同台授课的母子。母子俩同在书院学习进步,妈妈已是成熟的老师,儿子也逐渐成长。爸爸也是书院的中医教师。他们一家可都是到书院学习后才成为教师的。传薪书院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少学友经过几年学习,不论思想或行为,都已发生或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说文解字。</p> <p class="ql-block">诸子百家之《荀子》。</p> <p class="ql-block">课间休息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课余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八十多岁还每次坚持来书院学习的蒋老师,以及带着孩子来书院学习的爸爸妈妈一家四口。</p> <p class="ql-block">一位学友坚持用轮椅推着已经有些不清醒的老父亲到书院,一来书院老人就高兴明白起来。你看,老人正在阳光与鲜花的陪伴下读书呢。</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对来书院学习的母子。</p> <p class="ql-block">暮鼓🥁敲响</p> <p class="ql-block">晚餐。女儿和学友们推着扶着老父亲来到食堂。大家吃的可开心啦。</p> <p class="ql-block">晚上继续上课。</p> <p class="ql-block">易经卦、爻的讲授。</p> <p class="ql-block">中国通史略讲之五代十国及两宋。</p> <p class="ql-block">夜晚,教室灯光下认真授课的教师和专注学习的学子能不令人感动吗?</p> <p class="ql-block">书院景观</p> <p class="ql-block">医馆</p> <p class="ql-block">旗袍铺</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男士,一位是日常生活中着短衣、做粗活的李里先生,一位是多次被不认识的人视为特别卖力干活的工人师傅的李里父亲。</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书院意外看到四十多年前在綦江铁矿平硐车间一同工作过的同事夫妇,那时我和那女子才二十来岁,都在饭堂当炊事员,如今都是耄耋老人啦。</p> <p class="ql-block">18日的晨钟敲响啦!留下清晨生活花絮。</p> <p class="ql-block">从后院水井打水提到厕所加满水缸的学友,遗憾昨日一位女学友运水时我忘拍照了。这可是书院敬天惜物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主动打扫🧹卫生的学子们。</p> <p class="ql-block">晨读的学友们。</p> <p class="ql-block">晨练。我刚在社区邻里共享大学学习的养生武舞第一节,每天必练,否则马上就忘。</p> <p class="ql-block">18日上午只有两个班上课。</p> <p class="ql-block">中庸识小。</p> <p class="ql-block">孟子略讲六。</p> <p class="ql-block">高研班的课因故未上。这群对蓥华山上正建设中的夫子祠心心念念的二十来位学友,上山探看去了。</p> <p class="ql-block">温朝学友看夫子祠后的感受:</p><p class="ql-block">需要建设的不只是飞檐翘角,</p><p class="ql-block">​还有尘封垢染的心灵,</p><p class="ql-block">​何时才可垢净光生,</p><p class="ql-block">​绽放在山野间,</p><p class="ql-block">​享受清风明月,雨露阳光。</p> <p class="ql-block">教学相长是书院学子迅速成长的极好手段,也是书院的优良传统。今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午两位年轻学友试讲。他们既在书院学习,又在书院工作,所以今天的试讲基本上是她们工作体会的分享,这分享取得极大成功。她们的发言各有所长,而赞化园蒋园长的发言更是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span></p> <p class="ql-block">首先发言的是曾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学习过、现来书院任老师的小宋。她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以满腔热忱培养学生。她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她以国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以真诚的爱换得学生的健康成长,博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学友们的点评是试讲中的一道精彩风景线。书院学子具备很高水平,不仅评点思想、内容,包括板书、语速、繁体字等问题都会指出。不过今天大家对小宋基本上高度肯定,纷纷赞叹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能体会教育真谛并付诸实践,确实很不简单,学生们有这样的老师是他们的福气。发言的同学很多,照片不能尽发,略展一二。</p> <p class="ql-block">接着发言的小蒋,因深爱动物,对保护动物有着深刻认识,辞掉高管工作,自愿到赞化园当义工。来后担任园长,事必躬亲,不怕脏不怕累,是赞化园最好的领导和最有爱心的服务者。她用视频和图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赞化园动物及员工工作,又给大家科普了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她说中国第一代环保活动家唐锡阳“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还我自然”是保护动物的终极目标。人类也只是地球的一类物种,各类物种应共存于地球,而不是人类独大。</p> <p class="ql-block">小蒋的分享让大家深受感动,也引起大家对保护动物的深入思考。不少评点学友在发言中哽咽难言,对这个姑娘的大爱之心、艰苦工作及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并向小蒋深深鞠躬,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书院学友的评点几乎个个精彩,展示了学子们深厚的学养和口才。</p> <p class="ql-block">李里先生在总结评点中对两个青年的分享也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她们具有崇高情怀,从老远的地方来到四川什邡条件不那么好的小镇,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极大的爱心一个育人,一个护物,真正体现了传薪书院院训精神:参天化地,继绝传薪。他特别介绍小蒋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独自住在偌大的红豆景区内赞化园旁的小屋里,不论刮风下雨,白天细心观察治疗繁殖动物,每晚坚持巡园,工作中还不时受伤,且每晚都有详细的工作数据向先生汇报。来了一年多不仅不要工资,还自己花钱为动物改善生活,她的精神真是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晚上又是一场川戏欣赏,风趣幽默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演出不时引起大家会心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19号全天李里先生讲课。今天的人来得不少,只要是先生的课,大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原本应分班学习,因学子们好长时间未相聚,都十分希望听到先生博学风趣的讲学,先生也体恤学子们的心情,虽然老中医都叮嘱他每天最多只能讲4小时,但他依然精神饱满地讲了全天。</p> <p class="ql-block">上午李里先生主要介绍关于修建夫子祠的缘起。他梳理了儒家发展的源流,从儒家的兴衰讲到当今儒家的式微。指出建立夫子祠是一桩艰苦而宏伟的事业,需要大家有传承和弘扬儒家精神的情怀。先生讲课内容博古通今,中西涉猎,幽默风趣,讲堂里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最后他说:天下不只是人类的天下,而是万类的天下。我们建立夫子祠的宗旨就是“为儒家传薪火,为万类谋太和”,毛主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就是我们儒者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李里先生所撰夫子祠对联:</p><p class="ql-block">圣学重光海河清晏</p><p class="ql-block">儒门再造日月升恒</p> <p class="ql-block">下午先生给大家讲解圣王圣人像赞。在讲解了前几首后,他请学友们分别讲解。第一个讲解的是镜涵学友,她是书院讲易经的老师。在全然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她以自己的学识为大家诠释了自己理解的《汤王像赞》。</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是书院讲解文字学的弘毅学友兼老师。他为大家讲解了《文王像赞》,先生评价基本正确。</p> <p class="ql-block">年轻学子龙学炯分享了他对《武王像赞》的理解,先生给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p> <p class="ql-block">接着学友们依次讲解(恕未再一一拍照),展现出大家深厚的国学积淀,讲解中学友们还展开了有益的学术讨论。李里先生在肯定学友们的讲解后,又指出大家对不少史实掌握不精准,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同时对大家讲的每首诗又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做了生动的补充诠释。</p> <p class="ql-block">李里先生所撰圣王圣人像赞。</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课程圆满结束。学子们在钟鼓声中告别先生和书院。昭明老师因要留在书院辅导青年,在大家的鼓励下勇敢含情地与丈夫、书院教授中医的济蒸老师相拥而别。其他学友也都以儒者特有的礼节形式相互道别,大家喜悦地说着“不亦乐乎”,分别搭乘学友的车辆依依惜别而去。</p> <p class="ql-block">子萱图文 2022年6月19日课毕时</p>

书院

学友

李里

学子

先生

大家

讲解

老师

学习

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