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景德镇国营瓷厂历史资料简介——古窑瓷厂不过无论是原国营十大瓷厂还是“大集体”陶瓷企业,均不会在款识中标注自己的企业名称,但古窑瓷厂却是例外,该厂在当年所生产的青花小碗底部,都统一打上了蓝色的“景德古窑”底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景德镇市建国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0年10月成立,是景德镇解放后第一家国营企业。1961年被政府指定为生产、研制颜色釉瓷的重点企业。它所生产的颜色釉、青花、青花釉里红瓷是国家领导出访与外国元首访华时赠送的最珍贵的国家礼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 合作化时期(1955—195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合作化时期的瓷器底款特点为圆印章式,有的加有瓷厂数字序号。此时“江西景德镇名瓷”底款较为流行,文字排列可以分为自左至右式和自右至左式;</span></p> <p class="ql-block">三、大跃进时期(1958—1959)</p><p class="ql-block">大跃进时期的底款基本沿用合作化后期流行的款式。因为1956年文字改革已经完成,故此时期“江西景德镇名瓷”款、“合作社”款以及序号瓷厂款的文字基本上是自左至右,自右至左的极少见到。</p> <p class="ql-block">1.“合作社”款。因为当年瓷业合作社众多,瓷器底款较为复杂。然而,合作社底款是陶瓷行业合作化进程的见证,成为这个时期瓷器断代的依据。</p><p class="ql-block">如表明合作经营性质的“江西鹰潭混合生产合作社出品”;</p><p class="ql-block">如表明合作地域层级的“景市一区二手工业社出品”;</p><p class="ql-block">如表明合作生产环节的“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加工第一生产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序号瓷厂款。1956年1月,景德镇完成了制瓷业的公私合营,随即对全行业进行了相应调整:将13个老合营瓷厂与6个新合营瓷厂合并,组建成裕民瓷厂、国光瓷厂、华光瓷厂、民光瓷厂、新和瓷厂、华电瓷厂等10个公私合营瓷厂。1956年2月,又将上述10家瓷厂更名为第一至第九瓷厂和美术瓷厂。此时瓷器底款一般为第几瓷厂出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外销瓷器款。根据外销产品的需要,瓷器底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两行印章款,楷书篆书皆有,还有部分为“乾隆年制”四字两行楷书印章款。此类款式多用于外销高档陈设瓷器中,内销的这类瓷器较为罕见。</span></p> <p class="ql-block">4,其他类款式。青花瓷继续使用“景德镇制”篆书方款。偶尔也出现个性化底款,如篆书加金彩方框。此类款式多在定烧瓷器中出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景德镇市宇宙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54年成立,原为建国瓷厂第一分厂,后与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十三陶瓷手工业合作社和第四瓷厂合并后改现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个瓷厂合并而成,称“景德镇第三瓷厂”,1957年更名新平瓷厂,1969年改为景德镇人民瓷厂。</span></p> <p class="ql-block">四、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p><p class="ql-block">1959年2月景德镇第一瓷厂改名为国营东风瓷厂。至此,景德镇瓷器底款全部停用序号厂款,而开始使用各厂厂名款。如“景兴瓷-” “红旗瓷厂”、东风瓷厂“等等。</p> <p class="ql-block">五、恢复时期(1962—1965)</p><p class="ql-block">为适应陶瓷出口换汇的需要,</p><p class="ql-block">1963年3月30日</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公布《商标管理条例》,对出口陶瓷商标进行统一规范。此时的”中国景德镇“底款至少有6类14种。除部分”中国景德镇“底款在文革前期发生变化,大多数此类商标底款一直沿用到文革之后,其中”印花龙珠阁“款使用到了21世纪初(1986年后增加了注册商标@标志)。</p> <p class="ql-block">前期款</p> <p class="ql-block">1,印花龙珠阁款。底款为红色龙珠阁图案,背景为淡石绿色。中为黑色英文”MADE INCHINA",下为一排褐色”中国景德镇“字样。此款多在印花出口瓷器中使用,且有大小不同多种规格。</p> <p class="ql-block">86年以后部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印花灯笼款。底款图案外形似灯笼,灯笼上沿为英文”CHINA“,中部为竖排”景德镇“。以淡石绿色小点作底色。下为两短横线夹一英文字母(瓷厂代号)。左右为宋体褐色”中国“。此款也有大小不同多种规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印线六边形款。底款外形呈不规则六边形,上为”中国“两字,中为”景德镇“,下为英文”CHAIN"和两短线夹瓷厂代号字母。底款文字与字母间用线条相隔连。此款主要有红彩、绿彩、篮彩三种颜色,也有极少用金彩的。此款多使用于手绘或者半手绘的内销瓷器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竟红瓷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永兴瓷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新余瓷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4,印线草帽款。此底款最上部曲线似草帽。“中国景德镇制”六字隶书分两行三列排列。上为草帽曲线,下为两短横线夹瓷厂代号字母。此款有红、篮彩2种,多用于内销粉彩瓷器。</span></p> <p class="ql-block">5,篆书款。底款均为“中国景德镇制”六字篆书款分2行3列自右至左排列成正方形。分青花、红、绿彩3种,其中青花款多在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釉下五彩瓷和颜色釉瓷器中使用,红、绿彩则多在釉上彩瓷上使用。</p> <p class="ql-block">6,印线三角圈款。底款上为行书“中国”,下为英文“MADE IN CHINA",上下部分的连接为不规则三角圆圈,圆圈中间为楷书”景德镇“此种底款有红、绿、蓝三种色彩,多在出口瓷器使用。</p> <p class="ql-block">7,其他款。</p><p class="ql-block">恢复时期还有少数瓷厂和陶瓷研究机构使用”景德镇制“四字篆书方款,以釉上红、篮彩居多,字体十分工整。</p><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各瓷厂统一启用”中国景德镇“底款时,景德镇10大国营瓷厂底款标记代号如下:</p><p class="ql-block">红星瓷厂(A);宇宙瓷厂(B);为民瓷厂(C);艺术瓷厂(D);建国瓷厂(E);人民瓷厂(F);红旗瓷厂(G);光明瓷厂(H);东风瓷厂(I);景兴瓷厂(J)。</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六、文革时期(1966—197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革时期的瓷器生产以生活日用瓷为主,其底款基本上沿用1964年10月开始使用的“中国景德镇”系列。因为此类底款没有意识形态的痕迹,而且印线、印花、图案、篆书、隶书等具备。文革后期除继续沿用“中国景德镇”系列外,部分瓷厂新设计出“景德镇制”篆书方款。与老“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相比略有差别,主要是笔画不够工整匀称,不同于老底款的稳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七、过渡时期(1977—197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此期除继续沿用文革时期底款样式外,也出现了一些变化。1976年1月,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向各陶瓷生产企业重新颁发了商标代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保留使用1964年“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印线三角圈款,弃用印花灯笼款、印线草帽款和“中国景德镇”篆书方款。其间,由于使用新的商标代号有一个过程,过渡时期“中国景德镇”篆书方款仍在使用,直至80年代各瓷厂才普遍启用新式底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启用1964年以前的“景德镇制”篆书方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3,启用新式“中国景德镇”四行款,此前曾经短暂使用过“中国景德镇”三行款,后绝大多数瓷厂采用了四行款,即:自上而下第一行等线体"中国景德镇”五个字,第二行英文"MADEIN",第三行英文“CHINA”,第四行为左右各两道短横线,中间夹企业代号(字母或数字)。此种四行款一直使用到90年代上半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4,启用新式"中国景德镇制"、"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方款。器形小的产品则使用单框方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启用新式"中国”中英文款。文革后期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各厂生产状况的差异,部分瓷厂开始启用新式青花底款:自上而下第一行等线体”中国”两字,第二行英文"MADE IN”,第三行英文“CHINA”。此种青花款以70年代后期人民瓷厂的青花产品居多。到1985年前后,此款又被新式“人民瓷厂 景德镇”和“光明瓷厂景德镇”款所代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80年代前期(1980—198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景德镇陶瓷工业公司在1976年重新颁发企业底款标记代号的基础上,增加景德镇市属华风瓷厂使用Q底款标记代号,卫华瓷厂使用R底款标记代号。“龙珠阁”老底款仍在部分瓷器上使用,并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从90年代开始,部分“龙珠阁”底款加有注册商标@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81年3月,除市属国营大厂继续使用字母底款标记代号外,景德镇对市属各区、局、社、街道所办瓷厂瓷器底款的标记代号进行了整理和增补,一律阿拉伯数字底款标记代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景德镇陶瓷厂(01)、浮南矿瓷厂(02)、文艺瓷厂(03)、民政局社会福利瓷厂(04)、陶瓷加工厂(05)、跃进瓷厂(06)、立新瓷厂(07)、红卫瓷厂(08)、胜利瓷厂(09)、东方红瓷厂(10)、向阳瓷厂(11)、共大瓷厂(12)、昌虹瓷厂(13)、昌江瓷厂(14)、昌明瓷厂(15)、珠山瓷厂(16)、国华瓷厂(17)、西郊瓷厂(18)、新村大队彩绘瓷厂(19)、永红瓷厂(20)、昌新瓷厂(21)、文光瓷厂(22)、新兴瓷厂(23)、新村瓷厂(24)、鱼建瓷厂(25)、石狮埠福利瓷厂(26)、太白园雕塑瓷厂(27)、竟成雕塑瓷厂(28)、先锋瓷厂(29)、瓷石矿五七瓷厂(30)、瓷石矿勤俭瓷厂(31)、竟成公社彩绘瓷厂(32)、古城瓷厂(33)、昌盛瓷厂(34)、群英瓷厂(35)、西郊垦殖场彩绘瓷厂(36)、南河瓷厂(37)、陶瓷工艺瓷厂(38)、竟成前街大队瓷厂(39)。</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与此同时,“景德镇制”青花篆书方款仍在使用,部分底款与早期“景德镇制”篆书方款较为相似,但为数较少。</span></p> <p class="ql-block">九、80年代后期(1985—1989)</p><p class="ql-block">1986年后瓷器底款有新的变化:出现了底款加带“@”注册商标标志和“新厂名”款。新厂名款是相对1964年以前的“老厂名”款而言的。新厂名款主要有:“人民瓷厂 景德镇”、“景德镇东风瓷厂”、“红旗瓷厂”等等。</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印线六边形款、“景德镇制”篆书方款以及“中国景德镇”四行款、“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款、“中国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款等,也在继续使用。其中“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一直使用到本世纪初(后期增加“@”标志)。十、90年代以降</p><p class="ql-block">1、80年代后期的瓷器底款继续使用,只是在底款上加注册商标“@”标记更为普遍。</p><p class="ql-block">2、大量新出现的民营陶瓷企业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企业商标底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景德镇市人民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大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厂合并而成,称“景德镇第三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后期比较,字体比较大和稳重端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景德镇市红旗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7年由第六、第七和第九瓷厂合并而成。</span></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市红星瓷厂</p><p class="ql-block">1958年由第十一和第十四瓷厂合并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景德镇市艺术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建于1960年,原名工艺美术瓷厂,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艺术瓷生产和创研中心。艺术瓷厂鼎盛期设有很多创作、研制机构,拥有众多的名家大师,世家后裔和瓷坛新秀,可谓是陶瓷的“黄埔军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景德镇市光明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61年由红旗瓷厂一部分划出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景德镇市景兴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61年由华电瓷厂的几个分厂和国光瓷厂合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景德镇市新华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65年成立,原属新平瓷厂(今人民瓷厂)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景德镇市为民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5年建成投产,原名高级美术瓷厂。C</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景德镇市东风瓷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前身是1951年由瓷商集资成立的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958年第八、第十八和第十九瓷厂的一部分并入,改称现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景德镇市红艺瓷厂:1978年5月建立,隶属国营艺术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产品有中级粉彩、山水、翎毛、雪景、洋金、广彩、黄电光等,品种有日用瓷、陈设瓷。产品在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景德镇市美雕瓷厂:原为景德镇市前进耐火材料厂,1979年9月改为美雕瓷厂,隶属国营窑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独立核算。主要产品有陈设瓷、日用瓷、兼营耐火材料。陶瓷产品行销广东、上海等地,出口瓷远销东南亚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景德镇市东风瓷厂 1951年由瓷商集资创建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景德镇第一个具有陶瓷生产全过程的瓷厂。1953年10月实行公私合营。企业更名为裕民瓷厂,1957年改称第一瓷厂,后又有几个小型瓷厂并入。到1959年2月转为国营,更名为东风瓷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景德镇市艺术瓷厂:1958年9月出口瓷厂和第一画瓷合作社、美术合作社合并为艺术瓷厂(开始名为高级美术出口瓷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