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正觉寺街

金雀山

<p class="ql-block">正觉寺街历史久远,从济南汉代筑城,老街就已存在,算来有两千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汉代古城在趵突泉东北,据传曹操任济南相时,他的大营就在城南正觉寺街一带。</p><p class="ql-block">济南先民依泺水而居,趵突泉为泺水之源,过去从趵突泉路到朝山街一段叫正觉寺街,因老街中段路北有正觉寺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明代济南改土城为砖石墙,并挖护城河。正觉寺街在城南关,位于交通要冲,四通八达。</p><p class="ql-block">自街东头十字路口,向北经南门大街进城,往南经朝山街,去历山及南部山区。</p><p class="ql-block">沿街东去火神庙、下洼子、岳庙前街,西至山水沟桥,过趵突泉前街、西青龙街,出永绥门到商埠新区。</p> <p class="ql-block">从街中段,经新桥街可到护城河畔,有数条小胡同,与后营坊街相通。</p><p class="ql-block">在那"人挑肩抬,骑马坐轿"年代,正觉寺街是城区主要的宽阔大道,康熙帝三游趵突泉时,起銮驾、乘马来回走的都是这条街。</p> 清末民初,正觉寺街是条碎石路,修路用青石块作地瓜石打底,大石碴放中间,碎石碴铺上边,用大车碾压实即成,它比一般的青石板路要好。<br>青石板路的青石质软,不耐磨损,夏季晒热,骤遇暴雨,易于炸裂,故而不能耐久,老城区内街道坑坑洼洼,没有一条久远平整的道路。<br> <p class="ql-block">老舍先生曾描述过济南的路:“块块石头带着慷慨不平的气味,且蛮有幽默。假如第一次屈了你的脚尖,哼,刚一迈步,第二块便会咬住你的脚后跟。左脚不幸被石洼囚住,留神吧,后脚会紧跟着滑溜出多远,早有一块中间隆起、棱角腻滑的等你呢。”</p> <p class="ql-block">济南开辟商埠后,有了蒸汽压路机,主要通道修了碎石路面,当时正觉寺街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地土,下雨满街泥,政府就用泰山界首的花岗石铺街道。</p><p class="ql-block">不仅有正觉寺街,向西经趵突泉前街、西青龙街,一直铺到杆石桥,形成了一条两公里长的花岗石大道。</p> <p class="ql-block">济南是山东宗教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有"五里一庵,十里一寺,有街就有庙,有庙就有香火"之说,正觉寺街上曾有五座寺庙。</p><p class="ql-block">佛教传入济南约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济南盛行,并出现石窟、摩崖造像。</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兴建的寺庙多达数十座,较为著名的古刹寺院就有兴国禅寺、开元寺、正觉寺等。</p> <p class="ql-block">正觉寺为唐初兴建的佛教寺院,位于老街中部,坐北朝南,明崇祯《历乘》载:"正觉寺,南门外,成化十三年重修,崇祯四年大火而正殿独存。" </p><p class="ql-block">据《济南市志》亦载:"正觉寺,位于正觉寺街。唐代修建,明崇祯四年遭大火,清嘉庆三年重修。"</p><p class="ql-block">正觉寺规模宏大,寺内主祀释迦牟尼,文殊、普贤相伴左右,正中大门嵌有正觉寺石匾,从月墙、琉璃瓦、三拱大门,巍峨壮观的后殿,前有唐槐,后有汉柏,可见正觉寺当年的气派和辉煌。</p> 华林寺在正觉寺路北,唐天宝年间建,明成化年间维修。明崇祯四年遭火灾,仅存正殿,清康熙、嘉庆年间曾予维修。寺庙为三开间,门前有五级高大石阶,石拱门上有"华林寺"大字匾额。<br>寺内主殿的罗汉堂内,供奉着五百罗汉,它是由十八罗汉繁衍而成,罗汉人多势众,热闹非凡。华林寺规模较小,远不及正觉寺的殿宇宏大。<br> <p class="ql-block">道家三元宫在正觉寺西面,明天启年间建,圆拱形大门,正殿丹柱鼓基,木刻精美,色彩淡雅,古朴浑厚,登石阶而入殿内,墙上有壁画,供有泥塑神像。</p><p class="ql-block">三元宫内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这"三元大帝",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过去逢年过节,这里香火盛旺。</p> 在正觉寺街西头路南还有一清真寺,据说,明代南关山水沟西侧清真寺,因山洪冲毁,便移建于正觉寺街上,俗叫南关清真寺。<br>正觉寺街中部路北,还有一处规模不大的关帝庙,一条街上能有佛教、道教及伊斯兰教的五座寺庙,说明正觉寺街的历史久远,民间信仰广泛,因人而择,相互尊重。<br> 济南作为齐鲁首府,文化发达,教育源远流长,至清末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正觉寺街是学校主要集中的街区。正觉寺对面,民国时期曾是省女子师范、省女子中学的校址之地。<br>解放后,省女师迁出,女中与济南市立第一中学合并,改称济南第二中学至今,一大批知名人士曾由此走向社会,如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曹宗异、杜志兰,国际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著名艺术家王玉梅,国际著名影星巩俐等。<br> 由于正觉寺街所处地理位置,加之街西的山水沟大集和街南三和街的药市会等,使老街成为一条商、居混合型街道,商业店铺林立,街上民宅大多门楼宽大,石阶高筑,两边有上马石的大户宅院。<br>清末民初,济南手工作坊有木器、笼屉、风箱梳篦、杉篙、竹竿等多集中在正觉寺街的西头,街东头多是食品、酿造、杂货、粉坊、油坊,而文具、书店、小吃、医院则多在街中部的学校附近。<br> <p class="ql-block">正觉寺街上比较有名气的食品店是南丰合酱园,生产的黄豆酱油、小磨香油,选料精细,做工讲究,"酱油香泡馍"既好吃,又便宜。</p><p class="ql-block">在正觉寺街上,还有一家专卖黄面黏糕的铺子,黏糕色黄味香,顾客或坐在棚内吃,或用北园荷叶包上带走,图得是吃个新鲜。</p><p class="ql-block">还有那集中在学校门口小摊,有拔凉解渴的"冻冻"、缠糖稀、老牛筋、面疙瘩、咯嘣豆等,都是济南的风味土产。</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上还有三棵老槐树,一棵在正觉寺的庙门口,一棵在勾家胡同的斜对面路北,另一棵在三和街东边路南边上。</p><p class="ql-block">相传三棵古槐均为唐槐,棵棵老树虬枝蟠曲,苍古葱郁,尤其是那一年一度槐花盛开的时节,更是香飘心溢,令人心胸旷达。为街道增添万千光彩。</p> <p class="ql-block">正觉寺街如今已成为泺源大街的一部分,街北是市中心的泉城广场,街南只剩下济南第二中学等很少旧建筑。</p><p class="ql-block">夜晚的泉城广场,风光璀璨,流光溢彩!济南是一座魅力之城,也是一座活力之城。</p><p class="ql-block">每当游历其中,不仅感受“城楼高倚半天风”的豪迈,还能享受“城外青山城里湖”的盛景,让人无限遐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