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山水龙池

树下老根

<p class="ql-block">  白马涧龙池景区位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西部,它的占地面积为10500亩。由于这里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之为苏州原生态“绿肺”。除此之外,其实这里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乃吴王的养马之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p> <p class="ql-block">白马涧景区三面是山,按高中低分有三个水面,分别是龙池(水深2米多,水特别冷)、凤潭(水深1.5米多)、白马涧(水深30到50公分)。讲三个故事,西施与夫差的故事,越王勾践养马卧薪偿胆的故事和乾隆六下江南访赵宦光的寒山居故事,留下了四十多首诗。</p><p class="ql-block">白马涧龙池景区,被称为“江南九寨”,是康熙和乾隆的下江南行宫。水是由天然雨水和水库形成的水,形成瀑布群景观,瀑布宽40米,展望台上有鸟巢和透明圆形秋千,大背景有山,是苏州珍贵的山水景观。</p> <p class="ql-block">春有梅花夏有莲,锦鲤游戏莲叶间。</p> <p class="ql-block">白马涧,水深50公分,是池、潭、涧,的最后部分。</p><p class="ql-block">一、白马涧有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 ,传说太湖老龙王养个儿子是条小白龙,小白龙浑身洁白,人见人爱,龙王夫妇更是将它视作掌上明珠,百般溺爱。所以小白龙小时候无所畏惧,成天调皮捣蛋,捉弄虾兵蟹将们。有一天,他外出游玩,来到阖闾大城(今苏州老城区)上空,见下面草茵树绿,就想把它收到龙王的疆界内,于是呼风唤雨,引来太湖水,要淹没大城。幸好被观音娘娘及时发现,挥动杨柳枝,把水统统退去,阖闾大城才逃过一劫。玉皇大帝大怒,老龙王为了保全儿子性命,答应小白龙去当吴王的坐骑,替吴王效劳,以此赎罪。小白龙自知犯错,不敢再倔强,连夜潜到吴王的养马场,附于吴王心爱的赤兔马身上。从此,吴王胯下的战马变得神勇非凡,驮着吴王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公元前496年,两国在交界之地(今浙江嘉兴)又摆开战场,越王勾践想出了一个怪诞战术,命300名死士自 刎于阵前,趁吴军乱阵之际,命后备部队冲向敌军,吴军溃不成军,越国取得大捷。吴王阖闾也在混乱中被砍伤了右足,陷入越军重重包围,这时他胯下那匹枣红马一声长啸,驮着吴王消失在敌方视野之外。吴王阖闾虽被宝驹救下了一条性命,但因惨败蒙羞,伤口又严重感染,又气又羞,大叫一声而亡,赤兔马哀其主人,长嘶一声,全身的枣红色褪去,变成一匹白马。原来小白龙伤悼一代雄王,一时忘形,露出了本相。后人为了纪念这匹神驹,便将这个地方命名为“白马涧”。</p> <p class="ql-block">心远楼</p><p class="ql-block">  心远楼是一座三层四角单檐歇山顶的建筑。其名称取自东晋诗人陶源明《饮酒》诗组第五首—“结庐在人镜”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人的心境如能净化到同大自然一样的纯洁,那就达到了最高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心远”的极致了。</p><p class="ql-block">2500年前吴越春秋时期,白马涧乃吴王夫差养马之地,心远楼乃吴王夫差宠妃西施养病住所,原名养心楼。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是吴王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所以特许在此养病。</p><p class="ql-block">据传西施是最早的女特工,把吴王夫差的信息传递给勾践,使勾践放回十年后打败夫差,完成复国。</p> <p class="ql-block">三山相拥,白马涧地理位置特殊,南面是天平山,东面是支硎山,西面是花山,这里也成为富有传奇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史记》: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p><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服侍吴王夫差三年,被释放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毎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向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p><p class="ql-block">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p> <p class="ql-block">一、残暴不仁的勾践。</p><p class="ql-block">古代的明君之所以称得上明君,是因为他们仁爱百姓,而勾践恰恰是个反面的典型。他对待子民和士兵的方式太残暴太残忍,毫无一个圣明君王该有的仁慈和悲悯。不用说多,只说两件事就可以深有体会。</p><p class="ql-block">第一件事,是在勾践首次率领越国军队和吴国交战的时候。吴越两军对垒之际,越王勾践竟安排数百名囚徒一字排开站在军阵之前,然后一起拔出刀来,齐刷刷的集体自刎。对面的吴军从来没见过这种集体抹脖子的阵仗,顿时吓得目瞪口呆。而勾践则一声令下,指挥越军趁机发起冲锋。吴国士兵们还在反复回想刚才那个惨烈的群体自杀场面,熟料对面的越军已经杀到面前。结果显而易见,越国大胜,吴国大败,当时的吴王阖闾为此还丢了性命。勾践虽然赢了,但为了一场战争就让数百人集体自杀,这种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作风,的确不像是个仁君。</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发生在勾践准备二次伐吴之前。他在越国日夜训练军队,随时为灭吴战争做准备。这时候,脑袋一热的勾践竟然想出了一个歪点子,他为了考验手下的将士是否足够勇敢,就故意放火点燃一艘船,然后擂鼓命令士兵向火船的方向前进。士兵们不敢违抗命令,只能一步一步靠近火船,最终他们要么被火烧死,要么落入水中被淹死,死伤惨重,惨不忍睹。可以看出,勾践的残暴程度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算是数一数二的。他这种视生命如草芥、视子民如蝼蚁的态度,以及为了达到自己的成功而不惜牺牲他人性命的方式,足以让我们鄙视和唾弃。</p><p class="ql-block">二、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勾践</p><p class="ql-block">勾践是个过河拆桥的人,这主要体现在他大肆屠戮功臣上。因为这事,也引申出两个著名的成语,一个是''兔死狗烹'',一个是''鸟尽弓藏''。</p><p class="ql-block">范蠡是勾践灭吴的大功臣,他曾在一封信中这样评价勾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意思是说,勾践这人长相很奇怪,脖子很长,嘴巴特别的尖。这种面相的人只能和他共同经历患难,却不能和他共同享受富贵。飞鸟杀完了,弓箭就要收起来了。兔子捕完了,猎犬就要被烹掉了。所以范蠡料定,勾践灭吴之后必定会屠杀功臣,于是他拒绝了勾践的封赏,选择了远走高飞,去太湖上悠闲的划船钓鱼去了。</p><p class="ql-block">范蠡的确是个优秀的相面大师,他预测的丝毫不差,后来的勾践果然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人。在成为春秋霸主之后,勾践真的开始了对功臣的大肆清算和屠杀,即便是曾对他帮助最大的功臣文种,最后也难逃''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p><p class="ql-block">范蠡和文种</p><p class="ql-block">三、卑鄙小人勾践</p><p class="ql-block">可能会有人认为,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不仁不义算不上太大的缺点,就连汉高祖刘邦不也曾是个无情无义的小混混么?</p><p class="ql-block">但是,勾践这个人的缺点可不仅仅局限在不仁不义上,他还是个极度缺乏道德的人。他曾做过很多的缺德事,每一件都是寡廉鲜耻,让人为之不齿,心生鄙夷。</p><p class="ql-block">首先,为了解决越国士兵的生理需求问题,进而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勾践曾经召集了很多的寡妇,逼迫她们为军队提供服务。这群寡妇估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慰安妇群体,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恰恰正是勾践。</p><p class="ql-block">其次,在被吴王夫差俘虏的时期,勾践做出了很多令人不齿的事。为了活命,他甚至还主动吃了吴王夫差的粪便,以示自己的忠诚。古人讲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勾践身为堂堂的一国诸侯,却完全不顾气节和操守,实在不是君子的作为。</p><p class="ql-block">第三,越国闹饥荒的时候,吴王夫差借给了越国一万石粮食。后来,勾践竟然用煮熟了的种子还给吴国。结果导致了吴国大饥荒,饿死了很多的百姓。</p><p class="ql-block">另外,在吴国期间,勾践为了忍辱偷生,甚至还把自己的妻子送给了夫差。在他回国之后,又害怕妻子将他在吴国做的那些耻辱之事宣扬出去,勾践竟然逼着他的妻子自杀而亡。勾践的妻子最后被迫自杀</p><p class="ql-block">把这几件事联系一下,不难看出,真实的勾践不仅无情无义,而且寡德廉耻,以德报怨,甚至为了活命而不惜放弃尊严和亲情,的确是个卑鄙至极小人。</p><p class="ql-block">问题来了,既然勾践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还会被后人描述成那么光辉伟岸的形象呢?</p><p class="ql-block">答案其实很简单,这都是因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而被汉武帝施以了宫刑,这在当时来说是对一个人最大的羞辱,司马迁甚至想到过一死了之,来终结这些屈辱和不幸。不过,当时的司马迁已经开始了《史记》的创作,他不甘心这部书为此而半途而废,因此他选择了忍辱负重的继续活下去。</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忍辱偷生著《史记》</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发现,自己的不幸遭遇竟然和越王勾践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二人同样是遭受了巨大的侮辱,同样是为了一个心中的执念而忍辱偷生。因此,司马迁在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一篇时,刻意增加了自己的感情色彩,把勾践的劣迹和丑事完全避而不谈,而将勾践完完全全的描绘成了一个光辉正面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是历史上流氓排行榜首位流氓恶棍。最早的阴谋家,耍流氓手段到极致,暴虐凶残。</p> <p class="ql-block">勾践灭吴国后,看到西施非常美貌,想把她收进后宫。可是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后女”,会危害越国,就下令手下把她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在《东周列国志》有记载。</p><p class="ql-block">凡是干脏活的都没有好下场,古今如此。</p> <p class="ql-block">中游凤潭水面面积一万一千两百平方米。你可以乘竹筏。中游漫溢的水形成了40米宽的云谷瀑布。自然溢流和人工循环使瀑布壮丽,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游泳池旁边,游泳池免费</p> <p class="ql-block">云谷飞瀑</p> <p class="ql-block">御道</p> <p class="ql-block">御道与凤潭</p><p class="ql-block">凤潭位于景区中游,水面面积11200平方米。凤潭中的“凤”字指的是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都是汉族民族图腾,常用来象征祥瑞。此处水域取名为凤潭正是与上游遥相呼应,所谓上有龙下有凤,取义龙凤呈祥。</p> <p class="ql-block">饮马池</p><p class="ql-block">【饮马池】饮马池为吴王夫差所养战马喝水之地。相传吴王的战马在春秋时期十分骁勇善战,闻名四方,而如此彪悍的原因正是饮用了这山水的缘故。原本饮马池形似马蹄,就好像吴王战马赤兔马马蹄的形状,而后经过修葺,周围设立护栏,形成现如今的饮马池。</p><p class="ql-block">池中应该是什么龙,龙有九子,形态各异,我叫不上来,但肯定不是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龙池深度是三到六尺,虽不太深但从未干涸过,才会有五亿五千万年的桃花水母。</p> <p class="ql-block">据说,明代高士赵宦光的儿子赵均,曾经远赴印度取经,取得真经后,译成中文本多卷。见此泉水,题“洗心泉”三字,意思是到此一游后,心灵坦荡,如及仙境,就象把心中无形的污垢洗干净了一样。</p> <p class="ql-block">龙池”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吴王阖闾死后一年,天下大旱,阳山、华山、支硎山的泉流也枯竭了,眼看马涧就将露出底来,白马打算另外寻找泉流,用新泉补充马涧的蓄水。白马请它父亲太湖老龙王帮忙,老龙王找到一处泉眼,离马涧不远,但泉眼被堵住了,只有铁拐李才能搬掉堵泉之物。</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铁拐李驾云路过,酒瘾发作,取酒葫芦饮酒,塞子不慎掉落泉眼上,化作一块顽石把泉眼堵死了,神仙的东西只有自己能收回,别的神仙动不得。</p><p class="ql-block"> 于是小白龙变做顽童,趁铁拐李睡觉时抢走了他的拐杖,铁拐李惊醒过来,追赶小白龙。小白龙停在泉眼边要求他把塞子拿掉,才还其拐杖。铁拐李追不上,只好答应。堵石一除,泉水喷涌出来,源源不断流向马涧,因与小白龙有关,后人便将此处叫做“龙池”。</p> <p class="ql-block">龙池水从山上流下来。</p> <p class="ql-block">景区杨梅散落一地,没人採摘。</p> <p class="ql-block">天圆地方</p> <p class="ql-block">山水汇龙池,池为涧之源头。荡漾池畔,移步换景,或莺啼柳绿,或溪水潺潺。水是龙池风景区的精华所在。 上游为龙池,又名胜天水库,重建于1952年,为原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建库最早的水库。湖面面积20000平方米,容积水量约80000立方米。属天然雨水和山泉,水质清澈,无污染,是历年来游泳的最佳场所。三山相拥,乾隆御碑题曰"明镜漾云根"。临水的有水滨步道、天工石韵、十里木栈,其中水滨步道是龙池风景区乘凉、观景的中心位置,面朝龙池,放眼望去,山水尽入眼帘。近百棵高8米的古香樟树下,是原态绿色大茶吧,可容纳500人同时纳凉,提供茶水、风味小吃,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实为消暑纳凉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笔龙池,字写得真好,从小有帝师教,名师就是不一样,现在所谓书法啥主席写的字只有自己认得。</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二年修建的胜天水库,前身就是龙池。</p> <p class="ql-block">一堆石头把出水口堵住就是水库</p> <p class="ql-block">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是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5.5亿年,出现时间比恐龙早几亿年,被喻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其本身独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义。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猫”之称。</p><p class="ql-block">早在2002年,生物学家便在龙池内发现这一神秘生物,自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中心。</p><p class="ql-block">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降落伞鱼”。生长于温带淡水中,温度至少为25℃,但不宜超过32℃,其生存的水PH在6.4—8.0之间。一般生活在水坑池塘及水库里,特别容易出现在采石坑或采沙坑里。因其形状如桃花,并多在桃花盛开季节出现,故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池水从天上来</p> <p class="ql-block">白马涧龙池风景区内“发现”了一块写有“明镜漾雲根”字样的陈旧石碑,经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苏州高新区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钦瑞兴鉴定,该石碑为乾隆时期的古迹,石碑上所写“明镜漾雲根”五字为乾隆下江南时,御笔亲题留下的墨宝。石碑由三块断裂古籍石碑拼接修复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石碑上修复痕迹依旧可见,碑上所刻的“明镜漾雲根”,字体苍劲有力,部分呈绿色,明字则为‘目+月’的异体字。如何判定这块石碑正是乾隆真迹呢?钦瑞兴说,从书法字体、印章和石碑本身的材质三个方面,都可以充分认定。“‘明镜漾雲根’中的‘明镜’指的是龙池,但古龙池与现在的龙池的地方要相差几百米,“雲根”指的是明代高士赵宦光开掘的寒山云根泉。”钦瑞兴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由龙池追溯云根泉,欣然挥笔,写下此句,我认为是完全可信的。从碑上留下的‘乾隆宸翰’印章来看,痕迹也具沧桑感,可进一步佐证这个碑的真实性。”据介绍,这三块断裂的石碑是上世纪在景区内发现的,后来被人收藏,再被捐献回来,一直安放在景区梅林里。“当时没有办法确定是不是真迹。</p> <p class="ql-block">都是花岗石</p> <p class="ql-block">凤潭边上是御道</p><p class="ql-block">白马涧灵水环绕,三山相拥,风光旖旎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但要论渊源最深的还是要属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临白马涧,可以说是其死忠粉。</p> <p class="ql-block">初见白马涧,乾隆皇帝便被深深吸引,并对其赞不绝口。“三山相拥白马涧,天地灵气聚龙池”——乾隆御出楹联。此后每次来江南,他都不会错过这片世外桃源。为了私享这片山水,还把行宫设在了此处。在绝色之境中,御笔亲题“明镜漾云根”,刻绘了白马涧的绝色之美。</p> <p class="ql-block">找块寿星石,兜了二圈没找到。</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字给遮了。</p> <p class="ql-block">赵宦光在寒山上留许多摩崖石刻,也有乾隆的石刻,可以细细的找。</p> <p class="ql-block">在往前走是军事东东,只能折返。</p> <p class="ql-block">明朝文学家赵宧光题刻的千尺雪,明末清初大书画家徐枋的涧上草堂及洗心泉…</p> <p class="ql-block">赵宦光(公元1559-1625年)字凡夫,又字水臣,号广人,长期隐居寒山。精六书。工诗文。善书法,运用行草笔势作小篆,创划篆体。篆刻取法汉人,线条苍劝,结构谨严工稳,对朱简有较大影响。平生著书数十种,主要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九圃史图》、《寒山帚谈》、《牒草》、《寒山蔓草》、《寒山集》、《刻符经》、《动草篆》等。其友章宗闵将其印作集编为《赵凡夫先生印谐》</p> <p class="ql-block">明代万历22年(1594)赵宧光遵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的坟安在吴县寒山。在寒山守孝之际,宧光为寒山创造了别开生面的景象,利用岩石山野的天然景观,自辟岩壑,叠石造园;凿山疏泉,构建小塘;又斩榛植松,养木培林;置砖雕木,筑室起屋,于是有了寒山别墅。其妻陆卿之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师道的女儿,家学渊源,颇具文才,著有《云卧阁稿》、《寒岩誉草》等,与当时的徐媛齐名,人称“吴门两大家”,为吴中有名的才女。寒山别墅造好后,他携其妻一同隐居于此;儿子赵灵均,又“能诗画,善画事”;所配文淑,“善诗,世称女宗。”“父子篆学,姑诗妇画”,被人称为“吴门三秀”。赵宧光经营寒山的初衷、过程、规模、寒山在他手中形成的胜迹、情趣、风光,他专门撰写了一篇《寒山志》,以留后人。之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寒山,赵宧光夫妇在寒山岭埋头读书,深居简出,他们在纸上写,也在山石上写,岩上岭上手迹遍处,书卷气就象江南氤氲的水气,充盈了整座山岭,夫妇皆有名于时,夫唱妇随,给隐居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人们都交口称赞,一时传为文苑美谈。</p><p class="ql-block">此寒山是山,寒山寺的寒山是法师的号。</p><p class="ql-block">乾隆六次下江南,十二次访寒山并写下了四十多首诗。</p> <p class="ql-block">赵宦光在寒山题“千尺雪”。</p> <p class="ql-block">传说必竟是传说,不管故事再好听,记载加实物才能摸到历史的影子。龙池风景区(4A)真实的东西是山山水水,都还在,值得一玩。门票50元,停车方便,公交车357</p> <p class="ql-block">御道</p> <p class="ql-block">科学发展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白马涧龙池景区夏季纳凉,深秋季拍攝最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