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安徽省造(无纪年)三钱六分银币之迷

源能成

<p class="ql-block">  爱好收藏数十年,也不知吃了多少药,看走了多少次眼,赊了多少银子。不知道何时纳入一枚“安徽省造(无纪年)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不知真假,但凡收入,也视为珍品被珍藏。</p><p class="ql-block"> 最近,趁渡入暮年闲暇之余,将所收藏之银币一枚枚翻出来研究欣赏。对照史上可查询资料。才知道这枚“安徽省造(无纪年)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如是真品,她的可贵和珍稀之处。</p><p class="ql-block"> 先测量一下她的的身高体重: </p><p class="ql-block"> 直径33mm,厚1.8mm,重10.8g</p><p class="ql-block">  其身高看似与大清国币制式比较吻合,还算标准,不高不矮。但体重与标准体重13g以上相比却苗条了2g。我估计是内脏器官问题,银含量太低,所以偏瘦。</p><p class="ql-block"> 用最简单的敲击法检验,敲击声较高含银的钱币略尖,但余音也有颤音3秒左右,凭经验,这种直径的银币,即使银含量90%,敲击余音颤音也不过如此。初步判断,此“银币”材质含银量不足5成。</p><p class="ql-block"> 用磁铁试试,不吸。说明非铁,非钢。</p><p class="ql-block"> 看看她的颜值,还是挺beautiful的。秀外慧中,有点诱人。</p> 从这几张高清艳影图可见,此三钱六分币,具有典型的、遍布全部地章的机制币压延纹。证明此币确为机制非翻砂制币。另标出的两个圆点,应是铸币时的定位点。<br><br>  币面“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字体是中规中矩的楷书,字口清晰,笔画有峰,压力足够。币底地表泛着银光光泽,包浆自然。<div><br>  币字面中环小珠圆润,清楚,无粘连。边道齿粗细均匀,无缺齿。三点,九点位偏上的六瓣花饰饱满。</div><div><br> 币龙面龙形饱满,龙首,龙须、龙牙、龙眼、龙口,龙爪虎虎生辉,周边英文字深打有力。</div><div><br> 由龙图面我发现了三点可能是该币的铸造暗记:<br> <b> 1)、三点和九点位偏上的六瓣花饰中心有刻意的小点或凹陷;<br> 2)、五点位下龙爪右浮云上面有一圆圈状凹陷;<br> 3)、龙中段腹肌处无龙刺,上部龙刺以以长一短间隔。</b><br><br></div><div> 币边道齿不规则,分析可能是钱币在铸造中偏打,导致欠打或缺失。币边齿为直齿,但略显不够清晰。是一个大BUG!<br> 此币看来好看,但与已在世间报道的“安徽省造光绪元宝”的字样比较,总感觉有些差异。且体重未达标之梗,吾始终对这枚漂亮的藏品心生疑堵。<br><br></div><div> 多方查询手中有的银币搜藏工具书《中国金银币目录[第五版]》、《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蒋仲川》、《中国金银镍币图说》、《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中国银币大集(华光普)》、《百年银币》先生藏家的著作中对此种面值的安徽省银币铸银币均无表述。无录入银币拓片,无铸造史料。 唯有《中国银币大集(华光普)》一书中明确表述:<br> “<b>安徽省造(无纪年)光绪元宝铸期: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备注:此套币中唯三钱六分者至今未见,似并未开铸</b>”。<br> <br> 为了寻求真相不死心,又遍查互联网。除光绪二十三年,二十四年有此面值的银币铸造外。总是查不到“无纪年三钱六分银币”的铸造细节和样币拓片的信息。不免对此币的身世更增加了好奇感。总想搞明白,她从哪里来?<br><br> 我穷尽所能,查到这些关于其他面值的安徽省造(无记年和有纪年)光绪银币,有记载的史料信息:<br><br>1、据 《钱币》报2013年9月载《安徽省造光绪元宝银元简谈》(作者不详)一文述:</div><div> “<b>二十三年版铸造的无纪年光绪元宝正面文字,上为安徽省造四字,币值分库平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种。<u>其中三钱六分是一枚样币,它不是安徽银元局铸造,而是由出售机器的德国厂商代铸的</u></b>”(这一点非常重要。国内未铸,包括试铸币和正样币是如何流入国内的?)。 <br><br> 2、“<b>安徽银元局自光绪二十三年(1897)11月借用广东机器试铸起,至第二年3月正式鼓铸,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5月,清廷下谕,称“各省设局太多,分两、成色难免参差,不便民用,且徒糜经费。湖北、广东两省铸造银元设局在先,各省如有需用银元之处,均着归并该两省代为铸造应用,毋庸另筹设局,以节糜费。”圣旨难违,安徽银圆局不得不于当年6月停止了银元铸制。安徽省造光绪元宝系列银币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正式铸制至光绪二十五年6月遵旨停铸。</b>”<br><br> 但这些结果,仍然缺乏“无纪年”三钱六分银币的铸造细节。<br> 为了进一步一探究竟,辨识藏品真伪,我只有另辟它径。<br>先从所见该币实测出来的几何尺寸和实测重量去分析一下。<br><br> 查见《中国稀见币参考书》(王守谦著)《龙洋重量与成色之分析》表中描述:<br><br> “<b>安徽龙洋,光绪年纯银89.46%,杂质10.53%,重,库平七钱二分币,含银6钱4分8厘,含铜7分六厘二。知道安徽省造光绪银币的含银量是89.46%。</b>”</div><div> 用此比例铸造“三钱六分”银币,按规则的重量应在13g上下。</div><div> 我按理想的情况假设(其实,心里希望此币是一种奇迹): <br> 当年安徽造币厂虽确尚未正式铸造这种面值的银币,但是一定有试铸并采用含银量极低的材料铸造样币。设含银量仅50%,按我惯用的“圆柱体体积比重计算法”计算一下,该币应该有多重?计算式中的参数按藏品直径33mm,厚1.8mm,银、铜配比各50%的数据状态下计算结果如下:<br></div> 如考虑到这种币的边道,文字、龙图、浮云的凹陷和凸起的实际厚度以及实际币背和币面无图案文字的地表凹陷部分之间的厚度(大约仅有1.4mm厚),再考虑后人把玩磨损的情况。这枚币的实际重量小于13.3g,仅为10.8g似乎也是正常的。<br><br> 另外,我还从互联网上查见有一位藏友的一枚“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实测重量竟然也仅有17.2g,而非26.6g左右。还有新浪博友"伊哥"在“新浪博客”著文《深谈广东省造七三番版错版币之特征及神秘定位参数》中展示的藏品 "七三番版的“错体币”银币"(正面英文为7钱3分,而背面的汉字为“库平七钱二分”)。研究的基本数据为直径:3.9公分;厚度:0.2公分;重量:介于21-20克间。他也论证视为真币。说明在哪个年代,关于光绪元宝的规范尺寸之规范重量确有偏差,本藏品仅重10.8g也就更不奇怪了。<div><br> 但老朽向来没有什么“狗屎运”,可以接到天上掉下的馅饼。又加之对当今国人造假术的敬畏,心中的顾虑还是未打消,此币是否是现代赝品??<br> 再上无所无有的“某淘网”查查,看有无孪生子弟?<br>  一查即可,果真查见淘宝有近似的这种赝品或道具“银币”销售。<br>  来一个卖家标识为道具的3.5元一个的“钱”币:<br></div> 再来个86元一个的“钱”币: 又来一个302元的“钱”币: 请注意,这三枚“钱”币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4点钟位“平”字横笔画上部右侧的内环上都缺一个或两个小圆点。我的藏品可没有此缺!另外,我的藏币在各方面的颜值都远高于它们不知多少个数量级。<br><br> 对此种银币的铸造信息,从“百度”“谷歌”等引擎搜索“知了”、“学术”等等,均再无所获。所以,市面上尚无与我藏品一模一样的东东!令人亢奋!<br><br> 由于安徽省造光绪元宝银币开铸时间短,铸制量少,存世量更少,偶有见到的品种也只有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这二个小规格品种,而其他多数品种如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三分六厘规格则存世更为稀少,特别是七钱二分版别的机会是很难碰到的,加之其版别上的差异和原铸人的特殊设计,令安徽省造银币每枚都弥足珍贵,搜藏者对这一品种的钱币有极大的兴趣。试想,如老朽所藏真是“安徽省造(无纪年)光绪元宝三钱六分”的试铸币,皆是多大的事哦!<br>  但笔者并不乐观。撰此拙文发表,目的仅仅是期望通过展示此币,进一步寻求真相,揭开此币的身世之谜。所以,呼吁在网的泉友对此藏品进行无情的评头品脚,透彻地讨论,抽丝拨茧,才能揭开她的历史真面目。<br>  但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她在此山中”。假如能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填补“无纪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的空白,对藏界也是万幸!我也会兴奋以极!<br><br> <br> 2022年6月17日撰稿于成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