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松者自叙

大未

<p class="ql-block">  昨日我在南埔农贸市场上买得小山松两棵。老板教授我培育的方法:不宜多浇水,十天浇一次即可;移栽大盆要讲方法不得伤根系甚至原土。我自己也打电话请教了远在陕西擅长养花木的老同学。他告诉我花盆里配土要沙土各一半,最好再配些小碎石,他说黄山松就是在高山险峻处的石缝砂砾中生长的,经过多年雨水滋润,风吹日晒,被大自然塑造的美不胜收。我原来盆养着一颗小黑松,是从小苗开始培养的,长得非常慢。三年了也没见长多少。其外形因我不会修剪造型而长成不甚好看的喇叭状!好在还活着。按照老同学的指点,我满校园找沙土、石粒以及树荫下较为的肥沃的黑土。等把两棵小松栽好了人出了一身热汗。</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就爱栽花草。 单位宿舍前六平米的阳台己栽花草三十余盆了,有松树、茶花、菊花、桂花、紫藤、山竹、茉莉花等。我最喜欢松,为什么呢:一种情结使然。松四季常绿,树型美观,耐旱。世间万物各有其气质,松象征一种厚积薄发,不畏风雨的英雄气质。一位擅于园艺的清代文人认为观松不在大小主要看气质:醉仙状、高士状、侠客状、舞女状、武将状……说的真好!清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苍松古柏,美其老也。一切花竹,皆贵少年,独松、柏与梅三物,则贵老而贱幼。”所以松隐喻生命的厚度与深度,一种大器晚成的生命体验。美术教师的生活其实是单调的。每天要面对画纸、书籍、电脑或手机的屏幕。人到中年,时常会在按部就搬的工作中有身心疲惫之感。每当这时候,我便来到阳台上,给花木浇浇水,松松土,给葡萄、紫藤搭个架,凑到根前察看小松新长出来的翠绿色的松针。忙活一阵之后,大脑清醒了,眼睛好像也亮堂多了;当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会坐在花木丛中的小桌旁约几个朋友,闻着花香聊聊天,泡泡茶,吐一吐烦心事,海阔天空神聊一番。一会儿烦恼竟烟消云散了,眼前的花草也愈加的好看… …</p><p class="ql-block"> 年龄大一些人才觉悟到:人生是生命体验的过程。画画写作教书养花睡觉吃饭都是生命之必须且都重要。“殆以花木为我,而我为松柏乎?”(清李渔)我养花草,花草滋养我使我修炼成厚实、坚韧的生命存在,多好! </p><p class="ql-block"> 愿生命之树常青……</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