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0年深圳市文化界干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策划巳久的深圳市读月书活动拉开了序幕。到2021年,这项活动在深圳已举办22届。即便是受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的2020,2021两年,也坚持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圳读书月,是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创立并举办的一项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时间为每年的11月1日至30日。深圳读书月秉承营造书香社会、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宗旨,以“阅读·进步·和谐”为总主题,着力于提升市丿民素质,建设学习型城市,每年举办如深圳读书论坛、经典诗文朗诵会、年度十大好书等数百项读书活动。年度参与人次逐年上升,由首届的170多万人次上升至逾千万人次。成为深圳市民的文化庆典,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影响遍及全国和港澳地区。201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光荣称号,以表彰深圳坚持不懈推动国际化建设和全球文化交流合作,尤其在推广书籍和阅读方面为全球树立了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我到深圳市教育学会任职时,在度过了刚接手时遇到sas疫情的寂寞期后不久,便开始在杨会长的带领下,按照学会章程的要求,根据各方面需要,在深圳成功举办了一些会议和活动。然而最让人高兴的是,一次偶而的机会,接触到当时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助理邱建华,闻讯我们学会正在寻找可行的项目,不久他便帮我们引见对此项目有兴趣的益田书局罗定东经理,然后和深港一些单位和学校合作创办了“深港读书随笔写字比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2006年开始,除了两年因故停办外,关于这项赛事的基本情况,从以下三则新聞报导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则消息是</p><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26日,“深港中学生读书随笔写比赛”之“1+1”读书交流活动计划走进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岗分校。香港九龙塘学校中学部师生代表访问团参观了学校,两校师生举行了轻松愉快的阅读交流座谈。 </p><p class="ql-block">“深港中学生读书随笔写作比赛”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益文图书进出口公司、深圳市教育学会和香港教育评议会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是深圳读书月走进香港、实现读书月对外宣传推广而度身打造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得到了深港两地文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两地师生踊跃参加,为促进深港两地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2012年“深港中学生读书随笔写作比赛”自10月开始接受投稿,共征集到投稿4000多份。 </p><p class="ql-block">为丰富读书随笔大赛内容和进一步提高该活动在深港两地读书交流的影响力,“1+1”读书交流活动计划2010年在香港启动。“1+1”是指深港两地一家学校与另一家学校,或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进行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1+1”的形式,将“读书随笔”所倡导的快乐读书风气传播到更多的“1+1”读书交流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深港两地文化教育交流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则消息是</p><p class="ql-block">《2017深港澳读书随笔大赛(第十届)落下帷幕,今天在香港中华基督教会协和书院举行颁奖仪式,来自三地数百名获奖学生和他们指导老师,荣获组织奖的学校代表还有家長参加了活动,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新亮,香港教育局剧局长蔡若莲女士出席了活动。深圳市读书月一共有七百多项活动,我们这项活动是五十八项重点活动之一,受到读书月组委会的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则消息是疫情还在的2021年。从以下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这项活动虽然受疫情的影响,但在深圳市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接手后,继续举办。</p><p class="ql-block">《“深港澳中小学生读书随笔征文活动”颁奖典礼于11月27日晚在深圳书城中心城益文书局举办。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颁奖典礼改为线上举行。…活动旨在全面推广经典阅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修身立德。本届征文活动年度主题为:经典阅读+未来畅想。年度主题未来畅想以“天问一号”探测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为引,见证国家科技飞速发展,并以此引导学生们畅想未来。颁奖典礼由深圳卫视主持人许雨燕主持。…深圳市教育学会会长金依俚,香港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澳门中华教育会学术部语文组长、澳门濠江中学语文教研员高荣良发表了讲话。他们肯定了大湾区学生对活动的热爱,表达了三方继续深度合作的意愿,并希望将深港澳读书随笔活动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好的交流平台。随后,文化学者、作家胡野秋分享读书与写作的经验。深港澳优秀学生代表为获奖学生推荐图书,分享自己的读书写作心得。…今年,活动更是荣获第六批深圳市全民阅读示范项目的荣誉,充分体现了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市新闻出版局、专家评委以及社会各界对活动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在过去的教育生涯中,在深圳,能参与打造这么一个为青少年服务的读书平台,是我感到特别欣慰的事。至今,每当我回忆这些年与之相关的往事,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感到无比親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芜湖起步,深圳发展</b></p><p class="ql-block">这个项目确实是我们要来的。那么你一定会问,是什么原因对这个项目产生兴趣的呢?回答是缘于芜湖。我84年到芜湖一中工作后,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二课堂活动,其中一项就是组织了荟萃文字社。在改革开放不久的年代,成立这样的社团,我敢说,我们是走在其它学校前面的。</p><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19日,芜湖一中荟萃文学社成立,之后短短的几年文学社取得了全国瞩目的卓越成绩。1989年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先进单位,负责这项工作的刘人云主任(当时的芜湖一中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90年代初也来到深圳,后担任翠园中学副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并任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谊会常务理事。文学社工作总结在《安徽教育》杂志发表,并被收入专书出版。学生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共300余篇,获全国省市多类作文大赛奖300多次。全国罕见,得到,赞扬,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当时,曾把学生文章陆续编成三本书,即《芜湖一中学生报刊作品选》《芜湖一中荟萃文学社报刊作品选》和《春梦永驻—中学生佳作荟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文学社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一些语文尖子和写作尖子的成长,学校因此形成了“届届有人才,长江后浪赶前浪”的大好局面。文学社每年都涌现出一些令全校学生瞩目的明星人物。如85届高中毕业生黄娟娟同学,其议论文《狂妄与自信》获得《作文报》85年全国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作品被多家报刊转载,该生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时任校报主编。何冬梅,1990年毕业于芜湖一中。曾任一中荟萃文学社社长的她从小学就痴迷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在一中期间所写文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她的文学梦正是启蒙于在一中读初中的那段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必须要说的是,正是刘人云率领一班深圳各学校的语文学科的专家,年复一年地工作,为读书随笔写作比赛做出貢献,直至2018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益文统筹,学会操办</b></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学会工作人员很少,我是唯一坐班的工作人员。但我们的资源却无比雄厚,老师中的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应有尽有,都乐意为学会参加的公益事业服务。读书随笔写作比赛的宣传发动、收集整理稿件、组织评审工作乃至于后来出专辑时,获奖作品的点评工作,自然由我们负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整个工作的统筹、深港澳三方面的联系协调工作,乃至特别烦琐但又非常有价值的颁奖活动的组织工作则大部份由益文公司承担。还要说的是,活动经费是由益文书局负责,多少年如一日,是难能可贵的事。益文书局的罗总特地委派协调工作年青人陈奕鹏主任,那工作认真负责谦和的态度使我们深感钦佩。</p><p class="ql-block">对于益文书局的貢献,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深圳市阅读联合会创会会长尹昌龙在香港今年刚刚出版的“读书杂志”上这样写道,“随着读书月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益文书局和深圳市教育学会,香港教育评议会,香港优质图书馆网络等共同策划,將买书与读书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办深圳深港中学生读书随笔大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我国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对这个平台的打造所给予的巨大付出。其实,他是读书月组委会聘请的专家成员,要对整个深圳市读书月的工作负责。而我们自已看得很重的平台仅仅是数百个平台中的一个。但他却情有独钟,对我们这个项目倍加关心,甚至亲力亲为:親自参加策划、親自到评审现场指导、几乎作为嘉宾参加每次颁奖大会,每次大会,他都会发表精彩讲话…。他这样做,绝不是因为他有芜湖一中情节,更是出自于对深港澳学生的大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深圳啟动,港深颁奖</b></p><p class="ql-block">由于这个项目的特殊性:需要先在深港两地(后来增加了澳门)征集稿件,并加以评审;此外,每年都要事先由专家精选并公布与当年主题相符的书目,让学生自行阅读、自行撰稿,活动的啟动时间总是需要提前。然而通过益田书局和深圳市教育学会的紧密配合,多年来工作一直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此项活动的高潮则是在颁奖活动,这是深港两地参与活动师生乃至于家长相聚交流的时刻,因此,我们两家,特别是益文书局对每次颁奖活动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细仔的组织工作。颁奖活动的地点在香港或是深圳,为扩大活动在香港的影响,这些年来,更多地是安排在香港。颁奖大会有时在学校,有时在大商场;</p><p class="ql-block">尹昌龙在“读书杂志”上撰文时谈到活动的盛况并特别提到颁奖活动,“活动越办超有知名度,从中学生扩展到小学生,从深圳、香港又扩大到澳门,成了三座城市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动。尤其是每年的颁奖礼,三地孩子们帶来各自不同的文艺表演,有唱京剧的,有表演小品的,有做演讲的,完全成了文化的嘉年华”。尹昌龙作为当时读书月组委会的领导,几乎参加了在香港和深圳举行的每次颁奖活动,还给出版的读书随笔一书撰写了序言,可见他对这个“小活动”是何等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活动组织者的一方,我几乎参加了所有在两地举办的颁奖仪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登上香港讲台讲话时,荣誉感和责任感都会油然而生。记得在活动开始不久在香港讲台上的一次发言中,我把深港读书随笔比赛比着一颗洒在深港两地的土地上的种子,已经破士而出,急需两地的师生澆水,施肥,让小苗快快长大。那天,香港教育局一位年轻的女副局长听了我这话,记了下来,第二年颁奖大会,她还提起此事,让我感动。</p><p class="ql-block">在深圳颁奖,香港的学生也很开心,他们能到深圳书城淘宝,到学校和深圳的学生面对面交流…没有到过深圳的孩子看到日新月异发展、与香港相比毫不逊色的深圳,留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局会合作,再创辉煌</b></p><p class="ql-block">我在深圳市教育学会工作时,和益文书局合作,为深港澳学生共同打造了这么一个读书平台,感到非常荣幸。但毕竟这项活动曾经中断过两年,留下了遗憾。相信以后,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我更相信以后,已经长出的深港澳读书随笔比赛的这颗小苗,会更加健康地成长,最后终成参天大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