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五十多年前,我们部队野营拉练曾经到过董存瑞战斗牺牲的地方河北隆化,在那里休整了几天,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祭奠先烈的英灵,学习先烈的英雄事迹,立志继承先烈的献身精神。</p> <h3> 1969年11月24日,毛主席对警卫部队首次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进行了批示:“野营训练好”。我们部队迅速践行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交接警卫任务后,完成集结。北京卫戍区吴忠司令员到驻地做了动员报告,强调了野营拉练的必要性和冬练三九的意义。至今记得司令员的一句风趣的话“三九四九,冻死老狗”。这句话在后来的野营拉练中得到了验证。</h3> <h3> 1970年1月16日,顶北风冒严寒,我们满怀信心地踏上拉练路程。此一去,首先暴露了久居城市缺乏锻炼的弱点,相继出现了不适应。当天,行军仅仅60里,宿营昌平的燕山脚下,几乎所有人都脚板打泡,路途一瘸一拐,“排泡”成了最为急需的任务。成熟的办法是用马尾穿过泡,并留置那里,可以保证第二天行军。马尾难找,头发代替,可是部队短发居多,个别头发长点的一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了行军路途上的众望所归的宝贝。</h3> <h3> 经过连续几天行军,部队逐步适应了野营拉练生活,到达董存瑞故乡河北怀来县南山堡,进行首次休整。</h3> <h3> 冬天的南山堡白皑皑的积雪铺满大地,落去树叶的大树在寒风中傲视蓝天,守卫在田野四处。远山舞动的身影像张开的屏障拥抱这这片肥沃的土地。英雄董存瑞1929年就在这里诞生。</h3> <h3> 我们参观了南山堡董存瑞纪念馆,了解董存瑞的童年和成长历程。部队代表慰问了英雄的父母。<br> 在南山堡董存瑞纪念馆前面广场上,董存瑞的父亲董全中老人,为我们做了报告,那天,是四九的第三天,冷冽的寒风中,他讲到董存瑞的成长经历,讲到他不辜负家乡父老的献身精神,寒冷的冬天里,像有一股热流,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内心。</h3> <h3>董存瑞父母</h3> <h3> 董存瑞父母身体健康,家里的墙上挂满了照片和荣誉证书。南山堡是老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感触到人民对子弟兵的热情和厚爱。睡觉的炕头烧的热乎乎,走进每一家,纯朴的老百姓,都是用浓重的口音说“喝口,喝口。”就是先给你倒热水,而且只倒少半瓷缸。原因是可以用水捂热双手,然后可以很快降到适和喝的温度。马上还可以继续续水,始终保持口感适宜的程度。烧水的工具都是用过的罐头铁筒,铁丝栓好,出一个长把,放在在炉口烧。老乡说这样烧的水好喝。小心喝口,果然比大锅和茶壶烧的水口感更佳。和乡亲攀谈,了解在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与国民党军行军路过遗留不少罐头盒子,老百姓就捡来利用。老年人还记得董存瑞童年的事情,是一个活泼好动的机灵的少年,领着儿童团一帮孩子站岗放哨。在他13岁的时候,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我们脑海里不断闪现出董存瑞童年的画面</h3> <h3>董存瑞童年照片</h3> <h3> 南山堡的土地,家乡的甜水,养育了战斗英雄董存瑞。战火纷飞的年代董存瑞从这里出发,投身于革命战争的滚滚洪流中。<br></h3> <h3>电影董存瑞少年时摔跤镜头</h3> <h3> 1945年,董存瑞光荣参加了八路军,从此踏上了为人民求解放的伟大事业中。踏着英雄走过的道路,野营部队北上到燕山山脉的腹地,朝着河北隆化方向,拉开进军的帷幕。<br> 燕北的严寒对所有人都是严峻考验,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里,行军水壶里的水冻成冰疙瘩,一般行军大约一小时,休息十分钟,被脚汗浸湿的解放鞋面,立刻结冰。休息完毕迈步时,鞋冻的不能打弯,只好蹒跚起步,直到脚的热量把冰融化,方可正常走路。开展夜行军穿越赤城山时,零星雪花纷飞,大雪封路,部队深入到雪山环绕之地,失去联络,发生了异常情况,长达数里的行军队伍在雪山里被迫停留四十多分钟。人几乎被冻透,不敢静止,更不能坐下,不由想起司令员的话“三九四九,冻死老狗”的话。也想到红军长征过雪山的场景。我们的军队,正是在战胜各种困难中不断成长壮大。<br> 我们在赤城一个叫十道沟的小山村过新年,与房东一起包饺子(部队把面和馅发到老百姓家)军民同吃一锅饭。品尝了燕北农村用糜子面做的年糕糖糕,吃了莜面做的食品,头次吃,有肉的口感,很好吃。当地与内蒙紧邻,流传着俗语:“坝上好风光,莜面羊肉汤”。</h3> <h3> 燕北的农村,都是平顶房屋,空间紧凑,达到保暖需要。曾经问过有无冻死老狗的事,老乡说,别说老狗,就是大牲口也要弄到保暖的牲口棚里。水缸都不敢放到外面,一夜水就被冻实,甚至把缸撑裂。吐口痰,出口就冻实,像石子般落地有声。所宿营的农家,厕所是平地,只放两块砖头,大小便落地就成冰坨,用铁掀铲到粪堆上,之后拉到大田中。</h3> <h3> 连续行军2000里后,部队简单进行休整。红军长征途中,在强渡大渡河时,强行军一天走了244里。学习红军老前辈的精神,走过244里,昼夜强行军。有了前期持续的锻炼,部队具备了强行军的能力。昼夜奔袭,在董存瑞精神鼓舞下,经受住了考验,胜利到达与隆化距离不远的一个山村,完成集结,整装出发,以饱满的精神和崇敬的心情走进隆化县城,向英雄致敬。</h3> <h3> 当年解放隆化的战斗集中在城西边苔山和隆化中学。1948年5月25日凌晨战斗打响。解放军的炮火隆隆响起,苔山山腰和山顶顿时烟火弥漫。万炮齐鸣,猛轰苔山上敌人阵地。苔山长度4公里,宽度1.6公里。山虽然不大,但是敌人修筑了坚固的工事,俯瞰隆化县城,和隆化中学火力交叉支援。山前一马平川,无任何掩体,所以,拿下苔山,是拿下隆化的前提。利用炮火的压制,我步兵部队迅速登上山顶。密集炮火把敌人工事夷为平地,打的敌人鬼哭狼嚎血肉横飞。胜利的旗帜插上苔山主峰。</h3> <h3>苔山顶</h3>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次战斗中,我军李荣顺副师长担任前沿指挥,根据战场情况协调步炮协同,指挥火炮不断延伸射击,步兵及时跟进,在对山顶狂轰滥炸后,步兵蜂拥而上,迅速控制了苔山,也居高临下控制了隆化县城。李副师长随之向前跟进,然而,一颗流弹袭来,打中头部,牺牲在苔山主峰下通向隆化县城的山脊上,时年31岁。解放战争时期,战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军的领导干部也很少出现伤亡,李荣顺副师长的牺牲,在部队和隆化当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并以他的名字为隆化主要街道。</p> <h3> 从苔山顶向下望去,隆化县城尽收眼底,战场形势一览无余。狡猾的敌人把苔山作为军事重点。一年之前,解放军曾经攻克过隆化,很快攻占县城,并准备围点打援,狡猾的敌人知道解放军运动战的厉害,坚守不出,龟缩不前,再加上当时大炮较少,苔山一时难以攻克。解放军放弃原计划。这次再战,解放军憋了一肚子火气,誓要踏平苔山。装备已经大幅改观,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力,摧枯拉朽之势,把敌人美梦彻底粉碎。 <br> 此时山下,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h3> <h3> 作为连队推举的“爆破元帅”,领受任务后,董存瑞穿过炮火硝烟,一下子扑到敌人炮楼下,迅速安放好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一个翻身滚到隐蔽地,轰的一声,第一个炮楼炸毁了。<br> 爆破手们密切配合,连续炸毁下面三个碉堡,顺利完成任务,隆化中学东北角外围被打开。此时苔山上战斗已胜利结束。正当战士们跳出战壕冲向前去时,意外发生了,隆化中学外侧一座桥上,突然出现六条火舌,攻击受阻。</h3> <h3> 派出去的爆破手一个个中途倒下。董存瑞再三请战,在战友掩护下,冲到桥下。他的左腿被敌人机枪打断,多次把炸药包放好都滑落下来。此时。冲锋号响起,火急万分的情况下,董存瑞毅然用身体为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飞上天空,战士们发起冲锋,一举拿下阵地。至此,只用半天时间,战斗圆满结束!<br> 烈士的鲜血染红大地,英雄的壮举气贯长虹。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董存瑞献出了十九岁的年轻的生命!</h3> <h3> 战后,英雄没有留下遗体,现场只找到一只鞋。(我军穿布鞋,容易和敌人鞋区分)轰炸中分辨不清遗骨,只好请木匠做了一口四尺长的棺材,选了一块楠木,用朱砂写上“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的木牌,藏于棺内。</h3> <h3> 董存瑞所在纵队属于十三兵团,司令员程之华(政委黄克诚),对11纵队十分关心。</h3> <h3> 隆化战斗速战速决,半天时间取得胜利,兵团司令员程之华到战地视察,祝捷人群中发现一些战士在哭泣。司令员不解地走到战士中间,原来他们在深切悼念董存瑞。听了英雄的事迹,程之华双眼湿润,百感交集,握住战士们的手久久不放。</h3> <h3> 程之华司令员深入了解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很快, 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6连6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三分钟以示悼念。7月10日地方政府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h3> <h3>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主席邀请董存瑞父亲董全中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并亲切接见了他。朱德为烈士纪念碑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两次接见董全中老人,同时受接见的还有黄继光的母亲,刘胡兰的母亲。党和人民永远忘记不了为党的事业贡献出生命的英雄。</h3> <h3> 结束了隆化学习的日子,部队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新的征途。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舍身为国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一路行军,一路想着隆化先烈英勇献身的惊天动地的壮举。直到野营拉练后我们回到工作岗位上,脑海里还闪现着隆化的点点滴滴。学习董存瑞的精神,继承先烈的遗志,这是一笔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使我们受益终生。</h3> <h3> 时代在前进,时光在流逝,然而,董存瑞的精神光照千秋,红色的基因代代传承。2020年2月22日凌晨,董存瑞的外甥,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民警艾东(2019年度首都公安法制之星)永远闭上了眼睛,牺牲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控第一线。,年仅45岁。</h3> <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通知全军悬挂我军十大英模的画像,董存瑞的名字赫然在列。董存瑞走进了全军每座营房,董存瑞是全军每个战士干部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董存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