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唯一幸存的“武魁牌坊”】

仰贤居

<p class="ql-block">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和县石堡镇孟林村,至今仍保存着一座“武魁”牌坊,这是孟氏族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本村武举人孟魁所立的功名坊。</p> <p class="ql-block">(孟林村“武魁“牌坊远照,摄于2018年)</p> <p class="ql-block"> 牌坊历史 风雨沧桑</p><p class="ql-block"> 牌坊为全木结构歇山式,形制为“三门四柱”。高3.6米、 宽1.8米,牌额上横书“武魁”二字清晰可见。可惜的是题款和落款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但残存的斗拱和屋顶与原有的四合院相呼应,显得格外凝重粗犷,处处彰显着主人昔日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牌坊经历了几次伤筋动骨般的劫难,尤其是在民国九年(1920年)12月16日受海原大地震的波及,遭受严重破坏,后来族人重新进行了修缮,并将牌坊择址移到现在的位置。解放后受“文革”影响,牌坊又成了“破四旧”的牺牲品,其顶盖、斗拱及雕饰构件遭到毁坏,仅剩主体。1985年举人后裔孟可珍尽一家之力进行了简单的加固维修,使得“武魁坊”巍然屹立在村中,成为目前西和境内唯一座尚存形制较为完整的科举古牌坊。</p> <p class="ql-block">  (“武魁”二字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 孟氏祖裔 功德流芳</p><p class="ql-block"> 牌坊的主人叫孟魁。据光绪年间《重纂礼县新志》,1996版《礼县志》记载:“孟魁,乾隆乙亥科中式武科举人”。由于时间久远和种种历史原因,关于举人孟魁的各种资料在礼县、西和自乾隆以来历次修志中均未见详载,关于他的逸闻趣事仅在村中族裔中祖辈流传。</p><p class="ql-block"> 村里世代相传,孟魁从小习武读书,甚是用功,无奈因为家境贫寒,竟连去参加乡试的费用也凑不足,所以他早年一直在乡间以设馆授徒为业。他门下的弟子遍布西和、礼县,甚至与礼县接壤的武山、甘谷等地的青年才俊都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甘谷进士巩建丰(孟林村民称“巩翰林”)后人的资助下他才得以去参加乡试,并中式本年(乙亥科)武科举人。</p><p class="ql-block"> 孟魁尽管获得了科举功名,但未见其入仕为宦的记载(<span style="font-size:15px;">仅</span><b style="font-size:15px;">见乾隆58年赵维元撰挽幛载:侯铨千总、乾隆乙亥科举人孟魁。“千总”清代中下级军官,统领的士兵人数不多,在500——1000人之间,属于从六品,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军官。</b><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据说他中举后依然坚持在家乡广教门徒,可谓桃李成荫。如他的外甥,礼县籍人黄大奎早年曾师从于他。据其后裔孟可珍说,孟魁去世后,家中保存有一把他平时惯用的大刀。黄大奎中武举前曾到孟林把这把大刀借去赶考。黄大奎带着这把大刀走巩昌,赴京城参加应试,艺惊四座,一举成名,并荣膺道光年癸未武鼎甲科第三名。从此这把大刀伴随“黄探花”守皇宫、入军营,建功立业,至今仍珍藏在礼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孟魁为人清廉,稳重忠厚,善于与人交流。中举归乡后,他引领族人在村中新辟良田,扶贫济困,积极为村里人做好事,关于他的趣闻轶事长期以来为后世所传颂。其后裔亦继承祖上遗风,崇文尚武勤耕,忠孝传家,先模人物辈出。据《光绪重篡礼县志》载:孟百岁,县南孟家堡(即今孟林村,村后有堡)人。同治六年回乱,贼攻堡急”,孟百岁与弟弟孟祥子率领众乡亲坚守御敌。后来因寡不敌众,孟家堡失守,兄弟二人皆被俘。面对回逆的残暴不仁,孟氏兄弟痛斥他们的罪恶行径,誓死不屈,最后惨遭杀害。同时罹难的还有孟永太、孟恒太兄弟二人。幸存的族人感怀四人忠义勇烈,称赞其为“孟氏四杰”,并祀入孟氏祠堂世代祭拜。</p><p class="ql-block"> 时间回归到近代。西和解放初期,举人后裔孟耀林,以满腔的激情喜迎解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入团,入党,成为解放初期西和较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曾长期在长道、石堡、大柳等地工作,担任副乡长、乡长等职。由于他作风正派,为人耿直清廉,人称“孟青天”,至今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提起孟耀林,老年人对他的故事如数家珍。</p> <p class="ql-block">(举人孟魁故宅,约建于乾隆中期,距近约二百余年。摄于2018年)</p> <p class="ql-block">(举人孟魁故宅。摄于2018年)</p> <p class="ql-block">(举人孟魁故宅。摄于2018年)</p> <p class="ql-block">(举人孟魁故宅。摄于2018年)</p> <p class="ql-block">(举人孟魁故宅残存的楹联,仅存“得志”二字。摄于2018年)</p> <p class="ql-block">(举人孟魁生前习武用过的“练功石”。这块练功石现散落在村里,石头是长方形圆柱状,圆柱两端各有一个凹槽,相当于把手。推测它是武举用的练功石,而不是普通习武之人用的石锁。)</p> <p class="ql-block"> 古老孟林 盛世华歌</p><p class="ql-block">  自孟氏先祖徙居孟林,孟林村形成了以孟姓为主,李、张、郭、王、吕、等6个姓氏和睦共处的村庄。2012年以来,随着整村推进的逐步深入,相继实施了“村级道路硬化、小巷道治理、护堤工程、人居饮水工程、改厕改灶”等惠民项目,2021年全村整体脱贫,古老的孟林村迎来新的发展时机。</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孟林村人崇文尚农,村民勤劳持俭,忠孝传家。改革开放以来,村庄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文化教育传承发扬,人才辈出。进入新世纪,孟林村持续发展,目前村级组织功能健全,便民服务周到。“武魁牌坊”经过认真规划,也得到妥善保护,以新的姿态将重现厚泽慈祥。勤劳的孟林村人挽起团结的臂膀,迈开努力的步伐,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开创、塑造孟林村新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孟林村新貌。摄于2018年)</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王 力 男,甘肃西和人。多年来一直坚持搜集整理地方历史、民俗方面的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