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与广宁城》文字、摄影:马俊儒

君子兰先生

<p class="ql-block">  李成梁,明代隆庆、万历年间镇守辽东的大将,铁岭人。小时家很贫穷,四十岁以后,才以战功为辽东险山参将,代理辽东总兵官。在辽东边备弛弃的情况下,他“大修戎备,甄拔将校,收招四方健儿,给以厚饩,用以选锋,军声始振”。多次打败女真等侵扰,用计杀死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对保卫明朝东北边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张为民国时期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然而,他和其他封建统治阶层一样,“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资、马价、盐客、市赏,岁乾没不貲,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明万历十九年(公元一五九一年),因御史胡克俭等弹劾解任,在家闲居十年。</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本作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O一年),再镇辽东。此时,李成梁已经七十六岁。“复镇八年,辽东少事,以阅视叙劳,加至太傅”(明史.李成梁传)。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卒,享年九十岁。</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对李成梁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功大于过,有的说过大于功。还有的说功过参半。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认为在任辽东总兵的前二十二年中立下了大功,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过。</p> <p class="ql-block">  明朝,在广宁城设广宁卫,下辖广宁左、右、前、后、中等五卫,辖区从山海关至辽河以东。辽东巡抚衙门及辽东总兵府均设在广宁城内,成为辽东地区政治、军事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李成梁镇守辽东驻兵广宁,在鼓楼西部建“镇东堂”,作为军事议事场所,并把鼓楼作为点将台。</p> <p class="ql-block">  鼓楼前面的李成梁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明神宗朱翊钧为表彰时任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镇守辽东的功勋,命巡抚辽东地方兼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咏等为其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石坊用紫色花岗岩制作,为三间四柱五楼式。高9.25米,宽13.1米。结构仿照木构牌楼,翘檐、通枋及栏板斗拱等制作精细。并饰有人物、四季花卉、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四龙、五鹿等浮雕。中柱柱脚前后,有石狮两对。石坊额上竖刻“世爵”二字。横额刻有“天朝浩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等字样。下有“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刻欵。</p> <p class="ql-block">  清末进士吉林候补知府李维祯在《宁远伯石坊歌》诗中,叙述了李成梁生平事迹后,用“独留杰构矗穹空,哲匠雕馊讶鬼工,舌吐石猊威舑舕,翘骞铁凤势玲珑”的诗句,来形容这凌空矗立的石坊,并赞赏和歌颂了石坊的雕刻艺术及建筑石坊的能工巧匠。</p> <p class="ql-block">  李成梁石坊是辽宁省现存的明代石构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北镇,有关李成梁的传说很多,如“五门出殡”、“万官填坟”、“老罕王与老虎圈”、“王杲石”、“鼓楼点将”等等。</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李成梁石坊,已经是鼓楼文化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成梁的故事世代相传,人尽皆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