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地道的农村人,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大集体年代,我们这些农村娃也像当今的孩子一样,都是在“盼望”中长大的。心中有盼,即便是吃穿不尽如人意,但天天却充满希望,感觉生活极有奔头。</p><p class="ql-block"> 至今仍能盘点如新的儿时的盼,除了盼过大年,那就是春末夏初盼吃榆钱钱和拧咪咪了,而且这种激情丝毫不亚于盼过大年!</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一旦风和日丽,我就痴想着一抬头就能看到榆树和杨树枝头的绿色,然而上苍从来没有眷顾过我,直到过了清明节,谷雨眼看要来临,我所期待的绿色仍然迟迟不见动静……</p><p class="ql-block">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终于又熬到了春末夏初,苍茫的天宇下,生命的绿色再一次狂野开来,一路放歌,一路播撒……</p> <p class="ql-block"> 瞧吧!在暖风不断催促下,榆钱钱终于挣脱了花萼的束缚,一朵朵,一串串,一树树……放眼四周真是“千树万树榆钱开”呀!</p><p class="ql-block"> 榆钱钱是春末夏初瓜果上市前,上苍赐给我们农村孩子免费的“美味”,虽说是“美味”,然而吃上它真的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结榆钱的榆树我们每家每户多的是,这一点估计城里的孩子是比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这么说吧,那个时候我们的村子,从里到外除了榆树还是榆树,一到这个季节,随着榆钱钱开得覆盖住枝头,整个村庄的天空也都是榆树们的了,要不是平日里有炊烟地不断提示,若从上往下看,真不敢相信这里还有人家在。</p><p class="ql-block"> 这些榆树,粗细不一,高低有别。老榆苍劲挺拔,虬枝越显风骨,且结出的榆钱繁盛肥厚,嫩嫩的,绿绿的,一串挨着一串,枝头喜鹊的巢穴硬是让稠密的榆钱钱遮得无影无踪,不知对此喜鹊是喜还是忧?</p><p class="ql-block"> 新榆树,刚刚才六七年的树龄,还算不上高大挺拔,然而它们俊俏光滑的外表,越显生机,十分招人喜欢,它在竭力生出嫩叶的同时,必然也会捧出几串秀气的榆钱,把老榆树美化不到低空,也给精心装点一番。</p> <p class="ql-block"> 我家住宅周围的榆树,是建新房时,勤劳的妈妈亲手栽种并精心护理长大的,很少遭受秋冬放野牲畜地伤害,所以我家的榆树要比一般人家的榆树长得好,自然榆钱钱结得又多又饱满,到现在我还觉得那是我儿时最大的福气!</p><p class="ql-block"> 我家院子里的那棵和我是同岁,长得更是出类拔萃,它是每年唯一有资格贴上“树木成梁”春联的一棵。它最早长出榆钱钱,大而鲜嫩,一串足有二尺来长,以至于妈妈管这棵树上的榆钱钱亲切地称之为“猫尾巴”,可因这树干过分高大,只有上得树来,才有可能吃得上它。在我的记忆里,不太敢上树的我只吃过一两回这棵树上的“猫尾巴”,那还是哥哥上树给我摘的呢!</p><p class="ql-block"> 我家屋后的榆树,枝桠粗壮,生机勃发,因为要争夺阳光和空间,有些树一旦超出后墙,总会从屋顶这面弯曲下来,长相虽逊色了点儿,但对于我这个老想着吃榆钱钱但又不敢上树的人来说,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因为我随便一抬手就可以摘得一串榆钱钱。</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日子里,一旦赶上炎热的中午,我总会以炎热消渴的理由,登上屋顶,挑选几串鲜嫩的榆钱钱,躺在屋顶的树荫下尽情品尝起来。</p><p class="ql-block"> 请放心, 那时的父母们,是绝对不会因为上房爬树这么小的事责备我们的。因此只要自己愿意,上个房顶根本无需向大人们请示。</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登上房顶简直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不大的房顶,几乎全是阴凉,仰面朝天,这时,天就是一串串垂下来的榆钱钱,微风习习,榆钱的清香瞬间会把你包裹起来,深吸慢吐,大有品茗的惬意,饮酒的情怀;燕子穿梭歌鸣,又怎能不使人联想到鹤舞蓬莱的胜境?说玄了,在我儿时的认知里,这里便是仙境,我就是神仙,神仙就是我!天上的神仙是修炼成的,而我这个神仙是登上房顶就能得到的,你说我荣幸不?</p><p class="ql-block"> 人们说,天上有“蟠桃会”,而眼下不就是名副其实的“榆钱会”吗?只不过“榆钱会”品榆钱的神仙只有我一人,哈哈!你说我神气不?</p><p class="ql-block"> 吃榆钱时,我总要凑近鼻子再闻一闻,因为那个清香味,绝对是独特的,蔬菜里没有,水果里没有,当然肉食里更没有。</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浓烈的莼鲈之思让我明白:记忆中的榆钱味道,就是我儿时农村的味道,就是我儿时家园的味道,就是我儿时春末夏初的味道啊!</p><p class="ql-block"> 一朵榆钱大概有十来片,摊开来能放我们一掌心。当然吃它时是不论片的,一吃就是一朵,这一朵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再轻轻一拽,一撮嫩生生、香喷喷的榆钱便到手了,而包裹榆钱的不能吃的花萼就留在了枝头,这时你就可以放心地将榆钱钱送入口中享用了,榆钱碰舌,顿感清香满口,细细咀嚼,清香越聚越浓,此时榆钱里微甜的汁水,裹挟着榆钱肉,在清香地不断诱惑下,一不留神就下肚了!</p><p class="ql-block"> 像我一样,多数孩子都选择在这个时候吃榆钱,不信你冲着周围瞧瞧,总能看到我的同伴们,或在树下,或在房上;有时一个,有时一群……</p><p class="ql-block"> 然而深感遗憾的是,当时我们村里还没有“榆钱饭”一说,要是早知道该多好哇!若把榆钱饭吃了,那一定会让我大饱口福的,而吃榆钱钱,会不会一举成为我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哎!快别想了,我怕想的幸福得受不了!</p> <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杨树也绿了。当树枝上初现少许小嫩叶,而还未放出新枝条时,是拧咪咪的最佳时候,此时的咪咪既好拧,又不会破皮。</p><p class="ql-block"> “拧咪咪”是春末夏初上苍赐给我们农村娃的让我们为之心动的又一项兴趣活动,比之于吃榆钱钱,别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 “咪咪”学名应该叫柳笛,古来有之。做它的原材料是柳树的嫩枝条,故名之曰“柳笛”。做法也很简单,先从树上折一截没有枝桠的枝条,然后用巧劲将皮拧活,再从大头处拔掉里面白白的硬杆,白杆滑溜水嫩,用舌头轻轻一舔,甜甜的,听大人们讲,这就是树的味道,也是拧咪咪的乐趣,再将空状的树皮,裁剪整齐,削去小头一小截外面的青皮,然后再用小刀将其两面刮得薄薄的,放在嘴里就能吹响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几乎没有柳树,咪咪通常用杨树枝条做,而杨树大都在村外,其中树林里的是老杨树,渠畔路旁的是新杨树。</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村有南树林和西树林,那杨树多得去了,这些老杨树树身低矮弯曲,枝条不长而且尽是枝叉,不太适合做咪咪的材料,而新杨树高大挺拔,可以拧咪咪的枝条横枝又少,是我们儿时“拧咪咪”的首选。</p><p class="ql-block"> 那时校园里的树也都是新杨树,每栋教室房后至少有五六棵,这些树距离地面三米左右就有好多可做咪咪的横枝,因此我们平时拧咪咪也都是在学校进行,尤其是下午的活动课 ,近乎就是专门用来拧咪咪,吹咪咪的。 </p><p class="ql-block"> 瞧吧,没等铃声落定,就有不少的小伙伴便从教室里飞奔出来,不一会儿,这样的画面就出现了:爬树爬得好的,负责上树折咪咪料,拿到料的,立马拧开来,每棵树下,至少有十来个伙伴在拧咪咪,已经做好的便急不可待地使劲吹起来……</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女生们普遍不善于爬树,但拧咪咪,制作咪咪她们却是好手,因为这,按照现在的冠名,应该叫她们咪咪“顾问”了。</p><p class="ql-block"> 咪咪中又粗又长的,小伙伴们都叫它“大老牛”,这种咪咪料难选,因为粗,拧活皮也颇费劲,做好了,气力小的更是吹不响的,所以一旦有人吹响“大老牛”,跟前总要聚拢不少羡慕者,路过的老师们,甚至也会停下脚步,向这些王者,投以赞许的目光,好凑热闹的甚至也会接过“大老牛”给同学们吹上几声,至于横加干涉之类的事,从不会发生,最多也就是嘱咐树上的孩子注意安全而已。</p><p class="ql-block"> 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大家仍余兴未尽,活动课上的火热情景还在脑海里回放着,满脸兴奋,脚下生风。书包鼓鼓囊囊的,只是书和本子不太多,可拧好的和尚未拧好的咪咪却装了不少,一路上伙伴们话语虽不多,然而,不同音高,不同音质的咪咪声,却能从学校一直响到村子里……</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后,再进行过一番认真地操作后,精品咪咪就出现了:先制作一个短的咪咪,再在“大老牛”上挖出六七个笛空,然后把短咪咪,紧紧地接到“大老牛”的小头处,此时的咪咪实际上就是一把简易的唢呐了。一旦吹响就有了高低和节奏,多吹几次,乐感强的就能吹出像样的曲子了。</p><p class="ql-block"> 整个春末夏初,校园里,村子里,咪咪成天嘹亮地响着,索性把整日在枝头不停聒噪的麻雀也给镇住了,只好在枝头飞来飞去,万不敢轻易叫出声来,伴着不绝入耳的咪咪声,空气里似乎也弥漫着一股摆弄新杨皮叶时特有的清香,这一切构成了儿时春末夏初独特的风景和气韵!</p><p class="ql-block"> 这样天天拧,处处吹,一直到杨树叶子再不能大了,新枝旁逸斜出时,才肯罢手。</p><p class="ql-block"> 不过由拧咪咪、吹咪咪引发的制作乐器热潮却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逐渐长大的我们,制作的好奇心愈发强烈,很快的我的伙伴们就自制出了笛子和二胡……当然了,能拉二胡和会吹笛子也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 值得庆幸的是,我就是后来会吹笛子,也能拉二胡中的一个,受这个影响,以后又学会了乐谱,学会了风琴,口琴,葫芦丝,洞箫……这些技艺不仅圆了我当一个称职教师的愿望,而且使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无比充实和富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 其实春末夏初,只是翻开了绿色世界的首页,接下来村落、旷野都让绿给占领了,绿色的故事演绎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那些没有绿色,发生在秋冬的故事,谁能说它和绿色没有一点关系?所以我还是感激我的春末夏初,潜藏在绿色里的或由绿色引发的美好故事不都是由它启动的按钮吗?</p><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现在看来,再夸大也算不上什么特别的时节,甚至想起来还会有些许令人发笑的情愫,然而它确确实实给了我许多许多。</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那个让我们尽情摆弄、肆意打造咪咪的“光辉岁月”?是不是特别应该感谢放纵我们,给我们以足够自由的父母和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至于榆钱钱究竟给了我们什么,那大概与我现在钟情大自然,深解万物之贵的情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而且我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但家乡仍让我牵肠挂肚,白日想着,夜里梦着,乡愁如此浓烈,不都是因为记挂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一草一木吗?既然这样,谁能否定,这里边没有家乡榆钱钱美味的加持呢?。</p><p class="ql-block"> 岁月无情地埋葬了许多过去的事事,然而春末夏初由榆钱、咪咪开启的美好,却经久不衰;带来的启迪,更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同龄人每当谈起儿时的故事时,总要谈到吃榆钱钱和拧咪咪 ,并少不了要大笑一番。笑过之后,又常常会陷入沉思:教育上的宽松或者放手,并非是一件坏事,一个人动手能力的形成,优秀品质的锻造不见得一定要师长们跟踪不放,严厉有加。</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我们,父母和老师都默许我们爬树上房,虽然偶尔也有划伤磕破身体的时候,甚至还会有掉下来的危险,但最终我们学会了勇敢,也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 鉴往知来,思前想后,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健康成长必须遵循一个法则,这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草于2022年5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