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感悟——唯一能让生命完整的就是爱情

芬芳如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芬芳如兰</p><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高兴作品获得美篇精品、话题精品两项殊荣,非常感谢美篇,话题和美友给予的鼓励认可,要继续加油,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回馈大家的厚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电影《朗读者》,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同名畅销小说,由美国韦恩斯坦国际影业公司出品,史蒂芬.戴德利执导,凯特.温丝莱特、大卫.克劳斯、拉尔夫.费因斯领衔主演。2009年,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凭借其出色演技,摘下奥斯卡影后桂冠。</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刻骨铭心的爱情文艺片,时间跨度长达近40年,描述了发生在那个夏天的激情忘年恋,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心灵的自我救赎,却伴随了男女主人公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一部关于精神的力量,伦理探索,悲怆历史的多角度的思索回顾。表面上是一部爱情文艺片,实际上是德国人对二战中的战争犯罪情感最复杂,反思最深刻,自我救赎最艰难的历史题材片,爱情贯穿始终的自卑、自尊、愧疚,深邃沉重,拷问灵魂。</p> <p class="ql-block">  影片以跳跃式的回忆开头,一改原著的德国式沉稳、冷静、直率的描述,镜头将时间拉回到50年前,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之旅。</p><p class="ql-block"> 1958年,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15岁的少年迈克突发猩红热,在大街上呕吐不止。陌生女人汉娜见到后,热情的帮助他冲洗街面,并拥抱了瑟瑟发抖的他,送他回家。</p> <p class="ql-block">  汉娜无意的举动,慰藉了害怕无助的迈克,他感动她的热情,和母亲说起此事,母亲让他去拜访感谢。身体康复后,迈克手捧一束鲜花上门,不料看到汉娜熨烫胸罩和穿长筒袜的情景,成熟女性的体态和动作,让迈克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极大的冲击,新奇的感觉,唤醒了懵懂的欲望,让这个15岁的少年春心萌动,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  他无缘由的再次来到汉娜的家,汉娜看出了少年的心思,让他帮助干活,但是笨拙的他搞得自己灰头土脸,一身煤黑,于是汉娜让他洗澡。影片没有过度渲染,也没有语言铺垫,注重表现出像任何真挚爱情一样诚挚动人的一面,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只有洗浴的流水,隐喻着一段秘密的,有些不洁的恋情,需要水的涤荡。</p> <p class="ql-block">  迈克与汉娜相恋了,热烈的情欲让迈克心中充满了阳光和美好,幸福的感觉像奔涌的泉水,不可遏制的冲出胸膛,他想倾述,歌唱,与人分享。他依恋汉娜,在汉娜身边感觉温馨,安全,爱恋使迈克充满了自信,无论学习还是体育活动,他都突破了自我,迅速成长。</p> <p class="ql-block">  汉娜当年36岁,比迈克大了21岁,年龄的差异在当时那个因习惯而形成风俗,因笃信宗教而恪守传统,因不成文的规矩而压抑情感的年代,似乎有些不伦,只能秘密进行。但是这种冒险而又刺激的行为,更加激发了少年强烈的情欲,每天乐此不疲。他开心时可以逃课去和汉娜见面,伤心时默默忍受,期待得到她的温情,整个夏天,他们爱的死去活来。</p> <p class="ql-block">  汉娜喜欢迈克读书的样子,一次亲热后,她提出每天迈克都要给她朗读,她喜欢那些经典,这些都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独特部分。朗读时,影片里的场景有时是裸身、裸读、裸听,导演的用心也是隐喻着他们的爱情源于人类原始的、野性的、自然状态,没有物质的强加,心机的利用,只是灵与肉的结合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  迈克对汉娜的情感,有爱情的成分,有少年对美丽女性的幻想,有少年对年长女性的依恋,纯粹,真挚,美好。特别是德国年轻演员大卫.拉尔夫,在和凯特.温丝莱特饰演的汉娜之间,有大量的对手戏,大量的无声表情,他都能轻松驾驭,表演的自然、细腻、流畅,把一个15岁少年对爱的沉溺,惊喜,幸福的感觉,诠释的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汉娜喜欢听迈克给他朗读《奥德赛》、《阴谋与爱情》、《红与黑》、《带小狗的女人》、以及歌德、里尔克、贝恩的诗歌等经典作品,朗读是绵长的,丝丝入扣的,润物无声的,给真挚无邪的爱情,提供了一个唯美的生长空间。汉娜沉浸于朗读中,听的高兴时开怀大笑,听到悲惨时,痛哭流涕。朗读成了他们每次激情前的必修课,朗读使他们的恋情从肉体升华到灵魂,彼此的爱更立体,更丰满。</p> <p class="ql-block">  汉娜是个简单善良的人,在教堂里看见唱诗班的孩子们在唱圣歌,圣洁的歌声,教堂的肃穆与庄严,感动的她像个孩子一样的哭泣,镜头的推拉和远近的光影,面部表情的特写,烘托出特别煽情的场面。汉娜有冷漠直率的一面,也有性情柔软的一面。我感觉这个场景也是导演的用心良苦,为以后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  迈克计划带汉娜出去骑行,他卖掉积攒的一部分邮票筹钱,他要像一个成熟的男子汉那样带心爱的恋人出行,远离这个熟悉的城市,体验没有偷偷摸摸的正大光明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  二战后的德国,到处都是沮丧,汉娜日复一日面对简单重复的公共汽车售票员的工作,没有热情,只有机械;她从岗位到住处,两点一线,没有娱乐,只有生存;她没有亲朋好友,从不述说自己的过往,呆板漠然,遇到迈克她的生活中才有了笑声,迈克让她尝试这样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她很兴奋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  面对生命的萌动,面对原野的清新,体验如风般的轻松骑行,自由的滋味让汉娜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她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从来没有人给与她爱的呵护和宠溺,从来没有感觉过大自然这样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一天早上,迈克给她留了一个字条先出去了,让她等着,可是她以为迈克走了,不安的情绪让她发了脾气。 在点餐的时候,她的脸上又露出不安和尴尬,看看邻桌,她很局促,不知怎样去看餐单,索性任由迈克做主。</p> <p class="ql-block">  由于汉娜兢兢业业的工作,出色的成绩被上司肯定和认可,她被告知要提拔她到办公室去工作,这在当时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可以成为办公室文员了。可是听到这一消息,她并没有高兴,而是表露出现极其复杂的表情,耐人寻味,为后来剧情的发展又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  她心神不宁的回到家,匆忙收拾东西,没有和迈克告别,悄然离去,等迈克去找她时,已经人去屋空,迈克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惆怅,他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汉娜厌倦了,不爱自己了吗。在汉娜的眼里,他是一个优秀的男孩,她的倾慕和爱恋,给了他心理上的满足与自信,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在他心里,汉娜就是他的女神,是唯一能让生命完整的爱,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她的不辞而别,让他困惑,难过,自责,焦虑,很长时间走不出来。在经历了一段迷惘与痛苦之后,迈克终于告别了过去,开启了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1966年,迈克已经是海德堡法学院的学生,成绩优秀。一天,被器重他的导师挑出来,和其他几个学生组成一个研讨小组,去参加一个对纳粹分子的法庭审判会。这时候的他,早已从那段青涩中走了出来,时间修复了悲伤,平复了心情,他青春洋溢,踌躇满志。</p> <p class="ql-block">  但是没想到在这里他看到了消失8年的汉娜,她是一名被审查的纳粹分子,那一刻,他复杂、激动、欣喜、埋怨、痛恨、耻辱,他拼命吸烟,一次次走出法庭,躁动不安,那段刻苦铭心的经历,已经深深镌刻心底,爱是不能忘记的。可是此刻,他的最爱是一名纳粹分子,正在接受审查,让他如何面对,让他情何以堪。</p> <p class="ql-block">  汉娜也看到了他,8年再见,竟是这样一种场合。汉娜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看守,审问涉及到一次犹太犯人在转移中,被关在教堂里,一枚炮弹引发大火,而他们被锁在里面,汉娜等人没有去开锁,导致300多人活活烧死,只有一对母女幸免。法庭上母女两人出庭作证,其他3名女纳粹否认,只有汉娜承认。另外3名女看守特别气忿,联合诬陷她是主管,是她下的令。她否认,法官当庭让她对笔迹,她稍稍一愣,随即承认是她干的,不需要对笔迹。</p> <p class="ql-block">  她还被指控每次挑选一批犹太女子返回毒气室,她都挑选那些身体羸弱的女子,让她们吃喝一周后,每天晚上给她朗读文学作品。问她为什么,她认为每次都要挑人,她挑那些身体不好的女孩,也是避免她们不再干那些繁重的体力活,让她们朗读,也是让她们在最后时刻,心情好一点。</p> <p class="ql-block">  汉娜认为那些罪行是她做看守的应该做的事,如果没有尽责才是最大的罪过。她问法官,要是换做你,你会怎么办?实际上,那些犹太人的性命,不会因为她的照顾或不尽责而活下来,她是那部巨大战争机器中的一个零件,零件坏了可以处理掉,换新的,但是不能阻止那部机器的运转,汉娜的工作是没有自觉意识的盲从。但是汉娜对生命的愚昧,对法律的无知,她人性中麻木不仁是可怕的。通过她的语言,人物被塑造的相当经典,战争中的犯罪;道德上的原罪;悲哀,冷漠,无情,同时体现在她身上。</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迈克突然明白了,汉娜对经典只听不看,对字条无动于衷,对菜单不知所措,面临升职突然逃走,听说党卫军招聘女看守,毫不犹豫应征,面对指控放弃对笔迹,都是源于她不识字,她是文盲,她认为在文明世界中,这是极度可耻的,她是一个文化虔诚者,文化尊严捍卫者,她要一直隐瞒这个缺陷。由于是文盲,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判断都是建立在她自己的价值观上;由于是文盲,她认为她的这个原罪是不可饶恕的见不得人的;由于是文盲,她有着原发性的孤独和自卑,这些自卑又引发了她的畸形的自尊,她不敢从事需要文化的工作,她只有不断的逃离,游离在文化之外,最后导致不可挽回的犯罪。这种对文盲的厌恶和恐惧,在今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  迈克知道她承认的这些犯罪,对她意味着什么,他想帮她,他和导师探讨能否去法庭陈诉一个他了解的真相,以减轻她的罪责,导师鼓励他去,他还想和她谈谈,希望她承认文盲的事实,因为从主观上她不想当刽子手,因为一份无需认字的工作,她不自觉的参与了犯罪,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受害者,她没有主观故意。迈克在善与恶,道与法,人性与生存中徘徊,在复杂情感纠结里备受煎熬。他既没有去法庭作证,也没有见到汉娜,在最后一刻他放弃了见她。他的理由是尊重汉娜以自由换取尊严的决定,继续为她保密,同时,也是想为自己的私情保密。</p> <p class="ql-block">  汉娜知道要看她的是迈克,神情中充满了欣喜,欣慰,期待。她很爱他的,她知道迈克也爱她,爱是藏不住的,这种心心相印的情感,让她在这个艰难时刻,有了些许慰藉。</p> <p class="ql-block">  汉娜被通知时间到了,迈克没有来,她的委屈、羞愧让她的脸扭曲,深深的沟壑布满前额,上面写满了失望与沮丧。前一秒还是明媚的脸庞,这一刻已然是冰雪风霜。</p> <p class="ql-block">  法庭最后宣判:其他3名纳粹刑期4年3个月,汉娜判处终身监禁。汉娜听到判决,满脸无知麻木的神情,默认不属于她的罪行,她为文盲付出的代价极其惨痛,丧失了后半生的自由,也许她内心觉得不用暴露自己不识字,在监狱里度过余生,是她的宿命。</p> <p class="ql-block">  听到判决后的迈克,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这一刻,他深深为自己的自私怯懦而负疚。她为了掩饰文盲,揽下所有罪责,他为了掩盖私情放弃可能的努力,在历史的颠覆中,一个罪孽深重,一个肩负阴霾,公共罪感,私人罪感之间的冲突,让迈克陷入无尽的痛苦自责之中,为此,他背负了一生的感情债。</p> <p class="ql-block">  爱是不能忘记的,越是刻意想忘记的人,越是难以忘记。迈克后来事业成功,有了三口之家,可爱的女儿是他的心肝宝贝。但是,他活的很累,有时,不经意的一个场景,不知哪里触动了他的心,他就会呆呆伫立,沉浸在回忆之中。回忆—痛苦,回忆—神往,循环往复。</p> <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一段迷人危险的感情,使迈克的青春有了绮丽的色彩,汉娜满足了他所有的想象,给了他所有的鼓励,那段看似畸形的爱情,是他一生中难以抹去的记忆。他深爱这个开启了他身体与命运之轮的女人,他在接吻时,情爱中,总是不自觉的用汉娜去比较,她的气味,她的气息,她的举手投足都深深烙印在他心里,爱情是有嗅觉的,是有距离的,丝丝缕缕,挥之不去。正因为这一点,他成年以后的婚姻,情爱,爱情都不顺利,都失败了,他再也找不到那种给他身心愉悦的温馨感受,再也找不到那个深深爱他,容忍他,呵护他的女人,再也找不到那个纯真的刻骨铭心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对谁都不坦诚的人。扮演成年迈克的演员是英国演员拉尔夫.费因斯,在《辛德勒名单》中的出色表演,证明了他演技派的实力。他用心揣摩,赋予中年迈克的形象气质很传神。他事业有成却眼神忧郁,渴望爱情却内心孤独,触景生情却灵肉分离,他把迈克的职业活动,精神世界演绎的惟妙惟肖,使观众感觉这个人活的特别拧巴,令人既爱又恨。</p> <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他不愿也不敢回家,即使父亲离世也没回去。他离婚后,把女儿送回了家乡,委托他母亲照顾。其实,他和汉娜并没有错,男未婚女未嫁,都是自由恋爱,只是时代不同。迈克和汉娜两个都是孤独的人,迈克的孤独是羞于向他人坦诉自己与汉娜之间的爱恋,是精神世界的苦闷孤独,汉娜的孤独是文盲造成的内心无知的孤独,是不可调和的本我孤独,影片在人物阶段性塑造方面是成功的,在深入挖掘和灵魂启迪方面也是成功的,观众能深切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活动。,</p> <p class="ql-block">  8年后,他又重新开始朗读,他翻看那些朗读记录,把那些作品重新朗读一遍,十几年坚持持续不断的给她寄送,他爱她,放不下她,想让她在监狱里很好的度过刑期,可是他又放不下她的犯罪,不能原谅她的犯罪,他一直困惑在爱与恨中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  汉娜接到这些录音磁带的时候,激动万分,她反复摩挲着这些磁带,想象着他的样子,回忆她们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她觉得他依旧是爱她的,她不能辜负他,她要通过这些磁带学会认字,给他一个惊喜,让她们的爱通过朗读,通过认字延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  她一遍一遍的听录音,每一节有几个字母,她用双手数着,然后在书上标记出来,自己读的时候与录音对照,这是多么浩繁巨大的工程啊,就是凭着心里的爱,用多少个日日夜夜,把它一本本的认识下来,然后自己能够看书了,然后自己学会写信了。</p> <p class="ql-block">  汉娜走进了文化,觉得文字把她的人生打通了,她终于可以自由的梳理自己,并非一味的羞愧,终于可以和心爱的人通畅的用文字交流了,这个奇迹给了她巨大的鼓励。她一生的罪感,开始源于羞愧,在自己与文化之间的鸿沟面前,卑微地退缩,学会写字后,发现和认识了自己更深层的不可饶恕的罪。她把这些巨大的幸福和自信用文字告诉迈克,她给他写信,表示自己没有辜负他的苦心与爱心,可以与心爱的人在文字上平等的交流了。</p> <p class="ql-block">  迈克爱汉娜,他可以为她彻夜朗读,只为将更多的录音带给她,让她分享作品的经典感受,但是又因为她的犯罪,而不肯原谅她,接受她,所以,他从不给她回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如斯坦尼斯洛名言: 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span> 这句话揭露了历史的真相,也表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指出了平庸的恶者内心的麻木与侥幸。识字的过程,实际隐喻着汉娜对自己犯罪的认识,在蒙昧中,重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代表她从愚昧无知中,挣扎出来,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救赎。</p> <p class="ql-block">  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在这里的表演,可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年轻时的汉娜,清纯可人,浑身充满了女性的柔美;以自由换取自尊的汉娜,麻木愚昧,目光呆滞;学会写字的汉娜,虽然苍老,但是惊喜的脸上布满了文化的光晕,举手投足中有了岁月的凝重感;没有接到回信的汉娜,一遍遍的询问,一次次的失望的眼神,令人心疼。</p> <p class="ql-block">  1988年,迈克接到监狱长打来的电话,告诉他汉娜表现好,可以提前出狱了,她没有任何亲人,怕她出狱后无法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请迈克帮助她安排住处,找个工作,并去监狱看看她。迈克很高兴,尽心的租到一处小房子,收拾干净,一切安顿好,他去看汉娜。</p> <p class="ql-block">  迈克和汉娜在监狱食堂会面的场景,非常经典,令人无限心酸、压抑、无奈。汉娜虽然很苍老,但是眼神里更多的是欣喜和期待,而迈克的眼里却是一种善意的回避和躲闪。迈克和汉娜聊了自己的婚姻,带有审问的意味问询她的犯罪,这让汉娜很不自然。但是汉娜没有纠结这些,她觉得她们的爱情经得起这些诘问。她的神态,语气,动作仍然表露出对他的依恋,她甚至以为还能延续旧情。</p> <p class="ql-block">  她去拉他的手,他迟疑了一下伸出手,碰了一下,然后又慢慢的抽回去,他们没有更多的话,疏离感、陌生感在他们中间一点点蔓延,将他们淹没,他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他要回去了,明天再来接她出狱。汉娜站起来,迟疑的站在他对面,以为这么多年没见,他们能拥抱告别,可是他径自走了,汉娜憔悴的站在那里,什么也没发生,从最初的期待,到最后的失落,演员将她的内心世界抽丝剥茧般的展现出来,令人感到心寒,心疼,泪目。</p> <p class="ql-block">  汉娜的内心极度复杂,迈克的再次朗读给了她生命的新的希望,她对文化的理解,对经典的认知,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都来源于磁带。她的不懈努力和自我救赎,迎来了她的减刑获释,一切美好都指日可待。可是他的冷漠和疏离,人性的深不可测,风烛残年的脆弱,彻底击垮了她,她爱的城堡坍塌了,满怀的希望变成了深深的绝望。</p> <p class="ql-block">  汉娜静静坐在床边,想了很久很久。她唯一的最爱,已经远离了她,多年的服刑已经洗去了她的罪恶,认字已经弥补了她心里的遗憾,但是洗不去她在他心里的瑕疵,他接受不了她的不完美,鲜活的爱情已经凋零了,这个世界没有可留恋的了,她可以一身轻松的上路了。于是她把录音带整齐的排列好,给监狱长留言交代后事,在出狱的前夜告别了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迈克手捧鲜花接汉娜出狱,却只能和遗体告别,他悲伤不已,不顾颜面的哽咽哭泣,一个男人的眼泪,比女人的眼泪要震撼的多,痛心的多。为什么每到关键时刻,他就做出和他本心不一样的懊悔不已的决定呢?他为她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在真爱面前要佯装冷漠躲避游离呢?令人遗憾费解。汉娜留下一个茶叶罐,里面装有多年积攒的7000马克,她请迈克将它送给那个大火中幸存的犹太人玛瑟女士,以此表达忏悔和不安。</p> <p class="ql-block">  迈克远赴美国找到玛瑟女士,完成汉娜的遗愿,玛瑟不收钱,她不愿意原谅汉娜的罪行,但是她收下了茶叶罐,表达作为受害者同情施害者,释放了她最大的善意和宽恕。征得玛瑟女士的同意,迈克决定把7000马克捐赠给扫盲机构,以期更多人得到文化的救赎。他也简单向玛瑟女士讲述了他与汉娜的关系,终于可以与人分享他隐藏多年的秘密了。</p> <p class="ql-block">  1995年,他带着女儿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在汉娜的墓前,向女儿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卸下多年背负的感情债,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救赎,他终于如释重负了。</p><p class="ql-block"> 这部影片没有情节的跌宕起伏,只有叙事的娓娓道来,没有大场面,很多小环境,却让观众触动心弦,热泪盈眶。镜头从爱情出发,把一个纳粹的罪与罚的故事,一个背负战争负担的德国年青一代和参与战争的德国老一辈人之间,情感与心结挣扎的人文故事,描述的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引发人们对文化救赎,自卑与尊严,战争对下一代思想道德的影响等一系列命题的深邃反思。</p> <p class="ql-block">  这部电影看完后,意犹未尽,又找来原著读,然后再去看一遍电影,两遍电影一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对德国二战后,整个民族对战争触及灵魂的鞭挞反思,全体人民背负历史十字架艰难生存的经历,那些战后无辜孩子的曲折心路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谅解、理解,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有了更多的发自内心的敬意和赞叹,对世界的飞速发展,有了更多的感慨。浅夏六月,我再一次感受了经典的魅力!领略了思想的魅力!感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  惟愿世界永远和平!</p><p class="ql-block"> 惟愿有情人善待爱情!</p><p class="ql-block"> 惟愿人性永远正直善良!</p><p class="ql-block"> 惟愿智慧文明代替野蛮蒙昧!</p><p class="ql-block"> (谢谢逸鹤师友建议增添智慧文明代替野蛮蒙昧之建议,欣然采纳以壮文色)</p><p class="ql-block"> 谢谢朋友光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