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乡村集市

诗情画意

<p class="ql-block"> 散文:乡村集市</p><p class="ql-block"> 作者 岳玉根</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乡村的集市多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邻村上下,十里八乡,各村有各村的固定庙会。每逢庙会,必然要唱大戏,周边村民便有了看戏赶集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庙会是乡村比较大的集市,那热闹劲儿自不必说。还有好多规模较小的集市也够热闹的。</p><p class="ql-block"> 每个月的15号是乡电管站到我村收电费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到村委会交电费。聪明的商贩们看到了商机,就来摆摊卖货,效益还挺好。商贩们互相串通,来做生意的越来越多,每到这天街巷里塞满了商贩们各种各样的摊位。吃吃喝喝,穿穿戴戴,日用百货,针头线脑……应有尽有。乡亲们也趁交电费的时候置办点儿适用的东西。慢慢又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新集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费实行网上缴费,好几年电管站不再来村里收 电费了,乡村集市却保留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十五日这天一大早就有商贩前来占设摊位。陆陆续续,越来越多。摊位都是自己挑的,顺着街道,沿着墙角,没有固定的位置。卖服装的支起棚子,挂好衣服。卖菜的在地上铺个麻袋,吆喝着就开张。卖饭的临时架起锅灶,露天摆放桌凳,面、肉、菜、酒等料就放在自己的三轮车上。炸油条的胖师傅热得满头大汗也耽误不了和熟人打招呼:“李大妈,称斤油条吧,现炸的,热乎的!”“张哥,转球什哩,坐下坐下,要个小菜,一壶老白干,把早饭解决了算球了!”“赵叔,一月几千块退休金咋花呀,快快坐下吃饭吧……”有人和他开玩笑说:“胖子,还是你长姿膘,肥头大耳的。”胖师傅说:“天天吃油条还能不长膘,老婆表扬我比猪强多了,能吃能长不浪费粮食。”引来人们阵阵笑声。</p><p class="ql-block"> 街巷里,一个个临时棚子搭起来了;一个个遮阳伞撑起来了;一个个摊位摆起来了。鳞次栉比,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把小街装扮成一条彩色的河。等到太阳升高,街面上早已人满为患了。</p><p class="ql-block"> 上午,街面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彩色的河里流动着各种各样的人群。几个老者要几盘小菜,开瓶啤酒,边喝边聊。家庭主妇们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大声地讨价还价,买啥都得挑来挑去几个来回,前前后后货比多家才能成交。如果没有带足钱,先拿走货,一会儿送来就可以,赊欠也行。乡下人淳朴,又是乡里乡亲,不会赖账。小孩们手里拿根烤肠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哪儿人多往哪儿挤,哪儿热闹往哪儿钻。有时不小心踩了边上的菜摊子,妈妈赶紧给人家陪个不是,摊主笑眯眯地说:“小帅哥,小淘气,再踩了我的菜,看大爷不掐掉你的小鸡鸡。”市面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商贩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混杂在一起,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乡村街市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直到黄昏,街面上的集市才肯散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