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接到某镇一位领导同志的电话,请我帮忙找几本收藏的旧书看看。我不懂收藏,只是爱惜读过的一些书舍不得丢,就一直存了起来,早一点的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书刊,文件。有一本大型期刊,与我有一点人生经历的情结,就翻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新文学史料》,这是我写的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并发表于大型期刊。这是一家国家级的权威丛刊 ,内容均是著名作家人物的亲身经历和回忆,开篇是中国作协原主席、著名作家茅盾的回忆录,书刊的主人公都是新文学运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的见证者,其史料价值十分宝贵。</p> <p class="ql-block"> 我的文字发表了只是几行字,纠正了《新文学史料》第一辑里面的一个地址史实,但它很重要,关系到史实发生地点的真实准确性,因此幸运地得到了编辑部的高度重视并于第四辑“编读往来”发刊,予以纠正。</p> <p class="ql-block"> 此期刊定价一块钱,刊物是作为丛书由新华书店发行的,我是从单位图书馆借阅的,偶然发现了关于梁漱溟在山东搞农村建设研究院的历史回忆录存在地点有误的问题后,出于青年的热心肠就把我的经历、听闻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关于梁漱溟的权威注释作为依据和纠正的理由写成一封信根据书刊版权页的地址寄给了编辑部,大约半年以后突然收到了编辑部寄给的期刊,当时在那所地区直属中学的老师们眼里是一个小小的惊讶。</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多少年也不听说有人发表了什么文章,尤其是这么高级的丛书刊。记得当时学校教务处彭主任(后来调任副市长、地区环保局长、某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听说后,专门跑我的办公室兼宿舍要去看了看,逗笑的说“很好!小杨,厉害呀!”(嘿😁我当时为司务会计兼仓库保管员,总务处的小职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的第一年(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从邹平驻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回原单位工作第一年(1976、11—1978、1、1),23岁。</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来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当时确实是让一个年轻人激动的一件事。人生最需要的就是年轻梦想路上的鼓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杨仲春(杨岸)、副研究馆员,山东博兴人。现为中国水利文协创意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博兴县作家协会顾问。</p><p class="ql-block"> 有散文发表或连载《大众日报》、《黄河报》《东西南北水文化》等报刊;有诗歌发表《作家报》《望月文学》《老干部之家》及天津诗社、长江诗歌、安徽诗歌等网刊平台;作品入选作家、言实、经济日报、羊城晚报等出版社多种选本,为《滨州区域文化通览.博兴卷》《博兴文化大观.水文化卷》《平野苍流》等地方文化志书的学术主编或副主编。著有个人诗集、文集各一部。获全国性诗文大赛10多种奖项,入选第五届全国旅游散文创作金牌作家,国际城市诗歌学会新诗百年优秀诗人,望月文学2018年度十佳作家。</p> <p class="ql-block">编辑:杨岸山东</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