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第三次到呼仑贝尔盟的滿州里,是应邀访中俄边防合作。<br> 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1907年,满洲里正式开设商埠。它地处欧亚大陆桥的咽喉要地,是连接中俄、东欧陆路运输的枢纽,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承载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是我国最大的国际陆路口岸。<br> 满洲里国门,实际就是设在满洲里的中俄铁路边防检查站。俄方一侧是座上书《POCCNR》的跨铁路牌楼;中方一侧几年前也是一座与俄方<br> 登上这座连接欧亚大陆桥头堡的楼上,对面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的车站、建筑、以及岗楼尽收眼底。而这座大楼的下面,竖立着镶嵌着红色国徽的41<br> 这里曾经是国内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前往苏联的秘密通道,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李立三等数百名中共早期领导人都是从这里秘密进出苏联。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出访莫斯科时,就是从这里经过并在此小憩。<br>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组建于1951年,担负着3个国家一类口岸、6个执勤现场的边防检查任务。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边检站每24小时检查30列次列车,每天检查出入境货物40万吨,日行走的检查路程60公里,24小时全天候作业,365天不间断检查。如今,满洲里边防检查站承担起年过货量3000余万吨,占中俄贸易总量60%以上的货物查验任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大贡献,也用真诚的服务温暖了每位旅客的心。<br>国门对面俄方没有铁道转运,只有出入境检查站,过了边境除了一条宽宽的公路就是一片旷野。<br> 椐了解俄罗斯边检站上属俄罗斯内务部边境管理局,相当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访问了边检站,顺便访了当地的警察所,警察所也上属俄内务部,是内务部的警察总局。俄警察总局前身是著名的克格勃。<br> 俄方边检站在紧临边境的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我们在俄边防站外一片白桦林中吃午餐,没想到在这偏远之地吃到非常地道非常精致的俄餐。烤香肠、中国黄瓜和西红柿,中国的二锅头(我特意从北京带去的),还有俄国的酒等,特别是俄方现做的沙拉,沙拉中的土豆泥沙沙的,包菜切的很碎,真是绝好美味。必喝的伏特加大半杯下肚,从头到肚子马上就烧起来,开始不辨东西南北,腿软软的,好在坚持着没倒下。<br> 在中俄两地处处见到的是认真,热情和真挚的友情。<br> 满州里国门。 我边检人员检查出境列车。 俄边检人员在我方。 朋友相见。 中俄边检人员。 俄方检查从中方入俄境人员。 与俄方定期会谈。 去俄边检站。 俄办公区走廊墙报栏。 一起喝咖啡。 遇中国侨民投诉。 随中国侨民进警察所。 遇俄警察士兵接待。 分别时。 中俄边检人员一起到我方呼仑湖游泳放松一下。 界碑与俄方哨所。 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