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厂官场(三)小说可能太真实,但无意冒犯谁,玉格格题图设计

春暖花开

<p class="ql-block">小汤遭吓了一跳。</p><p class="ql-block">媒体把厂里面的那个变电站值班室发生的案件曝光。老肖警惕的环顾办公室的四周,然后悄悄的把那张报纸递给了小汤。是《重庆晚报》第二版。社会新闻栏目,标题是:《值班室出现恶魔》文章特别批评了厂里面的管理混乱,松懈。</p><p class="ql-block">小汤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听到隔壁党委办公室传来了一阵高声喧哗。小汤就赶忙从办公桌边站起身往党委办公室那边去,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p><p class="ql-block">结果是厂部办公室主任王德全在那里发火,发脾气。他指责厂党委对这件事情要负责。说危机公关没做好,把消息透露给了媒体。给厂里面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王德全主任对李专一副书记说,宣传部要想办法拿出补救的措施。说,现在厂里面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好多工人都不敢上夜班了。小汤还看见厂保卫处处长赵德发也在那里。赵德发处长一言不发,满脸惶恐。</p><p class="ql-block">小汤见此情景,晓得自己根本就说不上话,参与不了什么,说不了什么话,就悄悄的回到宣传部自己的办公桌。老肖的办公桌刚好与小汤的办公桌桌对桌,面对面。</p><p class="ql-block">老肖压低嗓门儿,悄悄地发牢骚说:唉,现在变化太大了。一个厂办主任敢在党委办公室那里趾高气扬,胡作非为。以前他哪敢啦。现在搞行政的真是吃香了。我们搞政工的见人都矮一头了。</p><p class="ql-block">小汤|起了眉头,心里不是滋味儿。他觉得老肖说得也是有道理的,不是无中生有。刚才厂办公室主任王德全在党委办公室那个样子简直没把李专一副书记放在眼里。</p><p class="ql-block">早几年,哪个敢在党委办公室里来撤野?</p><p class="ql-block">小汤盯着老肖悄悄小声问:这个王德全是啥来头?</p><p class="ql-block">老肖嘴角上牵起一丝轻蔑的微笑说 :原来是小车班的一个司机。专门给厂长们开小车的。</p><p class="ql-block">小汤“哦”了一声,就再也不说话了。</p><p class="ql-block">不过老肖心里面翻江倒海,他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心里面的一些想法逐渐清晰起来。从王德全的表现来看。老肖可以肯定,完全可以确认,新组建的厂级领导班子肯定就是党政一把手,一个人兼任了,也就是说行政的权力和影响将会增强,政工这边的权力和影响将进一步削弱。</p><p class="ql-block">现在基层支部书记就有牢骚了,就有一些抱怨了。老肖听到了很多,他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这其中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吧,车间要任命一个行政干部,以前都要支部书记点头同意签字才行。现在行政那边口头说一声就行了。什么考察呀?考验哪政审啊,都免了。大事小事,都是车间主任说了算。支部书记就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的角色。职工跟职工吵嘴了哇,职工家里面两口子闹离婚啦。哪个班长又把那个工人打了,骂了呀,等等。</p><p class="ql-block">王德全虽然是一个厂部办公室的主任。他哪有什么权力在党委办公室来提意见?来大声武气说话嘛?!</p><p class="ql-block">老肖就从中看出了端倪了。</p><p class="ql-block">王德全是有来头的,有底气的。不会是个傻儿一样趾高气扬,招人烦,讨人厌。他最近在厂里面非常活跃,好像啥子事情都想管,都要管。</p><p class="ql-block">老肖猜想这个王德全味必是下届领导班子里面一个重要的角儿。老肖根据经验猜想,别看王德全现在闹得欢,新的领导上台后,他肯定不会受到重用的。一般都会用自己的人,不会用上一届的红人。尤其是办公室主任这个重要的岗位,百分之百是要换人的。</p><p class="ql-block">老肖曾经跟王德全在一起共过事。他们两个进厂后不久就一起调到厂保卫处帮忙。“以工代干”大半年。老肖调到宣传部。王德全就调到了厂部小车班。在和王德全相处的半年多的时间里,老肖感觉这个王德全的品行还是有问题。比如说嘛,有一次保卫处捉到一个小流氓。这个小流氓,把一个上夜班的一个女工挟持到一个小巷深处,糟蹋了一个多小时。王德全就对这个案件的细节特别感兴趣。详细询问这个小流氓怎样挑逗女工,怎样一件一件把这个女工的衣服脱掉的,为啥子中途又没做成,就威胁这个女工,直接用嘴巴帮忙。审讯过程中,王德全听得津津有味。他又把受害女工喊来详详细细的,前前后后的问,哪个脱哪个的裤子啊?是啷个脱的啊,女工为啥子要用嘴巴?小流氓一句威胁的话就吓到了吗?老肖就发现王德全当时满脸通红,非常兴奋。</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人怎么就当了厂部办公室主任,老肖很有些不服气。</p><p class="ql-block">其实,老肖也明白王德全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嘴巴牢靠。从他的嘴巴里,你从来听不到他谈自己的事,家务事,家长里短,别人的事,别人的隐私。他听到了,知道了别人的私事或公事,他从不外说也不主动向领导们反映。</p><p class="ql-block">他还有一个特点,他从不与周围的人,身边的人套近乎,总是保持一段距离。还有就是对领导有一种天生的敏感。领导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他就能猜出八九分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给厂领导开小车那几年,他学到了不少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老肖从心底有点看不起他,但是又不得不服他。</p><p class="ql-block">党委办公室安静了下来,老肖以为王德全离开了。没想到王德全又来到了宣传部的办公室。王德全矮胖矮胖的,颈子粗,手脚短,眉毛浓,眼睛小。</p><p class="ql-block">他一走进宣传部办公室就在门口站定,十分威严扫视全场,最后眼光落在老肖的脸上,向老肖做了做一个动作,下巴昂了昂,意思就是叫老肖出来一下。</p><p class="ql-block">老肖就和王德全在走廊里叽叽咕咕说了好久的话。小汤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他猜不出都说了些什么。</p><p class="ql-block">好大一阵,老肖垂头丧气但是也难掩心中的得意的神情。他回到办公室,老肖苦笑着对小汤说,下午我们去把各车间宣传栏上的那个陈德胜部长的文章取掉,撕了。老肖告诉小汤说,厂长们发脾气了。</p><p class="ql-block">老肖表面上做出十分委屈的样子。其实他心里高兴得很。他的计谋得逞了,实现了,达到目的了。他十有八九能肯定陈德胜这下子栽了。</p><p class="ql-block">陈德胜原来是翻译室的一个小翻译,懂英语,懂日语。跟到厂长跑日本去考察了两趟,回来就当了宣传部长。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要大显身手。干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栽了个大跟斗。老肖心里想,这个陈德胜还是各自回去当翻译算球啦!</p><p class="ql-block">老肖一想起下午要去扯各单位宣传栏儿上的那篇文章。心里头就鬼火冒。正在气头上的时候,他心里面突然又打上了鬼主意。他觉得这件事情不能这样算了,结束了。还应该继续加把火,让它发酵。把这个陈德胜部长彻彻底底的制服,搞定。</p><p class="ql-block">他就坐在办公室里思前想后了一阵,然后站起身来朝陈德胜的办公室走去。</p><p class="ql-block">转身之间,他又变成十分谦卑,谨小慎微的样子。他敲了敲陈德胜部长办公室的门。门是虚掩着,陈部长正在里面打电话。老肖推开门,轻轻的走了进去。</p><p class="ql-block">陈部长一边打着电话,一边挥着手让老肖坐下。陈部长正在电话里面对23车间党支部书记赵长庆进行一番思想政治工作。他正在电话中说:“邓小平同志说过嘛,发展才是硬道理。所有工作的重心就应该转到经济工作当中来。市场上需要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去生产什么。我的同志哦。眼睛要盯到市场。现在我们党的生活,要实事求是,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少去讲一些空道理。好了好了,今天有事了,来了人了,我们下次再来谈谈。”</p><p class="ql-block">陈部长放下了电话。对老肖满脸堆笑。热情的说:“老肖找我有事?”</p><p class="ql-block">老肖还是那一副点头哈腰的模样儿:“是这样子的,陈部长,你的那篇文章已经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宣传栏上张贴上了反应很不错,围观那篇文章的工人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是吗,哈哈哈哈。”陈部长兴奋起来,满心高兴。他说。:“有没有不同意见哪?”</p><p class="ql-block">“还是有个别。”</p><p class="ql-block">“都有些什么意见啊?”</p><p class="ql-block">“瞎,他们那些意见,完全是偏见。说这篇文章好多都是抄报纸上的。”</p><p class="ql-block">陈部长一听,脸都变了颜色。嘴里就蹦出了一句脏话:“他妈的个X,简直是鬼扯、污蔑、嫉妒!”</p><p class="ql-block">陈德胜气呼呼的端起办公桌上的茶缸,喝了一口茶。一片茶叶塞到了他焦黄的牙齿上。他就用手去抓,好几下就都没有把那个茶叶抓掉,就走到了废纸篓跟前,“啪啪”吐了好几口水,把那个茶叶吐掉了。然后他回到老肖的面前说:“老肖,这几天你到下面去搜集一下这方面的信息,正的反的都要有。弄一份材料出来。”</p><p class="ql-block">老肖从陈部长的办公室出来,心里又生一计。他下去搜集整理这份材料要给陈德明雷霆一击。要悄悄的给厂部办公室主任王德全送一份去。老肖想了想:要罗例三条罪状。十条错误。总之,基层群众,包括基层党员干部对这篇文章十分的气愤,都表示坚决反对。</p><p class="ql-block">老肖想好了。收集到的文件信息,他要做两个版本出来。一个是反应好的。一个是强烈反对的。反映好的就交给陈德胜。反应不好的就交给王德全主任。</p><p class="ql-block">之前,老肖一直找不到传递这个信息的渠道。今天王德全找上门来了,真是天赐良机。把材料交给王德全,自己就不会暴露了,自己就不留一点痕迹。</p><p class="ql-block">陈德胜遭了“暗箭”,还不知道这支箭来自哪里。这就是他的最大的悲哀,人在官场一点警戒心都没有,咋行?</p><p class="ql-block">老肖也想好了,到车间去。第一站就到八车间去找老曹。那是老肖的“老家”,他就是从那里开始自己的“官场”之旅。老肖当时在八车间当团支部书记。没到一年,就到保卫处“以工代干”,会写一点文章就到宣传部去帮忙。他,为人谦虚,工作积极肯干,当时宣传部部长叫侯吉生的,觉得他还可以,就把他的关系调到宣传部,成为宣传部的一员。在宣传部一干就是十多年了,竟然还是一个组长。</p><p class="ql-block">他在八车间能够成为团支部书记也是很不容易。这里一共有128名青年团员。要想脱颖而出成为团支部书记,也得有点本事才行。他积极参加团支部开展的一切活动。像学雷锋啊。办黑板报啊。参加五讲四美三热爱读书演讲会啊。他还主持搞了一个八车间《简明新闻》,每个星期换一期,一期有12条。明白点说,就是标题新闻。某某工段某某班组提前超额任务了哇。某某某师傅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啦。某某某又捡了一块手表,立即上交,拾金不昧呀。八车间党支部书记叫范长河的,很是欣赏他。总是在大会小会多次表扬他。号召全车间青年向肖长顺同志学习。</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八车间为职工人们做好事,运了一卡车洋芋来分发给职工们改善生活。洋芋运来了,就是没人下货。一车洋芋七八吨,就停在八车间门口外面。办公室里一些办事员啦,工会主席呀,都梭边边。唯独肖长顺觉得这是个表现的机会,便赤膊上阵,一个人硬是把一车洋芋全部卸完。他一个人在卸货的时候,没有谁来帮忙。肖长顺一点怨言都没有,默默无声地苦干。他一边干一边心里想,办公室的窗子后面躲着有人瞄着他,包括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他这一次的辛劳付出,获得了广泛好评。当年他就被评为工厂的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据说是党支部书记范长河亲自提名。第二年八车间团支部书记因为超龄退下来,又是范长河提名由肖长顺担任团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后来,肖长顺同志总结经验:机会随时就存在着,都在自己的身边。关键是自己发现了没有,抓住了没有。 </p><p class="ql-block">第一站到八车间来找老曹,曹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曹兴对老肖是崇拜得五体投地。老肖离开八车间的时候,曹兴才20岁。曹兴当时一副娃儿像,上班下班都跟到老肖的屁股后头转。老肖要干什么事,他也跟着在旁边跑,忙得很。</p><p class="ql-block">曹兴一直把老肖看着是自己的师傅,一直师傅长师傅短的喊。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密秘。老曹的夫人就是曹兴的远房表妹。是曹兴牵线搭桥,他们两个认识,并恋爱结婚。</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曹兴是八车间的党支部书记了。老肖下来有什么事情,曹兴未必还不帮忙吗?</p><p class="ql-block">说起八车间就有另外的话题了。八车间的位置比较偏远,远离建设厂的政治文化中心。它就是长江悬崖边上的几个崖洞。洞口有几间低矮的平房,都杂草丛生,乱木交错。洞子内却灯火通明,宽敞明亮。嗡嗡嗡的机器轰鸣声长年不息。</p><p class="ql-block">这个车间主要生产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弹匣里面的弹簧。曹兴的办公室就在第一个洞子的门口的一个平房里。隔壁是调度室,工会办公室。当老肖踏进曹兴的办公室那一瞬间,曹兴惊讶得跳了起来。因为老肖有大半年时间没有到八车间来了。今天突然出现,让曹兴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因为曹兴知道最近一段时间,厂里面的干部,机关里面的干部各怀心思都在忙自己的事,哪里还有心思到基层单位来哦。老肖早在电话里多次告知了曹兴,厂里面的各种变化,将要发生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建设厂将迎来一场巨变。这个巨变就是厂里领导班子要重新搭配,重新组合。按官方的话说就是要适应新的形势下的市场竞争的需要,适应“军转民”的需要。</p><p class="ql-block">曹兴估计是上面对建设厂领导班子的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不大,观念不新不满有关。前几年总是小打小闹,生产什么缝纫机呀,燃气灶啊,玩具气枪呀!还是没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很快就败下阵来,库存大量积压,卖不出去。</p><p class="ql-block">从日本引进的摩托车又是胆子小,起步低。大起胆子引进了50型摩托车,还是一个低端的日本人已经淘汰了的。结果不到一年又大量积压。赶忙又从日本引进80型摩托车。</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曹兴从厂部办公室他的一个高中同学那里听来的,这个同学叫陈静。这个陈静是厂办秘书当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是一个副厂长名叫陈高升的秘书。陈静经常跟着这个叫陈高升副厂长跑日本,跑美国,跑北京,长了不少见识。</p> <p class="ql-block">昨天高玉兰给宣传部的同志们发购书券,大家都像过节一般的高兴。部长陈德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以后,立即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到宣传部大半年了,只想着大家努力地工作,辛勤地付出,怎么就没有想到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实惠?你看刚才那些人听说了“购书券”,那个高兴的样子。马克思主义有一条理论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宣传部里,你既要要求大家努力工作,又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实惠的话,就可以争取“民心”了,大家就喜欢你拥护你。你一味的严格要求大家努力的工作,却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实惠,时间久了,大家都厌倦你,讨厌你。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喂草,怎么行呢?本来,宣传部在厂里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哦,名义上好听点,是机关部门:厂党委领导下的宣传部,文化人集中的地方。但,奖金很少,没有加班费,更没有其他的什么一些类似于“购书券”之类的“灰色”收入。</p><p class="ql-block">陈德胜就开始考虑了,除了“购书券”还能不能给宣传部的同志们弄点什么实惠的东西?那个电视台,是工厂内部闭路电视系统,当然不能打广告了。有没有其他的途径?搞点增收创收?他决定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电视台,那个新来的叫李娟的副台长,叫她想想办法。他觉得他跟李娟是一个频道上的人,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左臂右膀。</p><p class="ql-block">陈德胜想到这个李娟,也有一些头疼。这个李娟是厂军代表的儿媳。建设厂军代表是干什么的?就是监管建设厂兵工生产这一摊。尤其是军品质量方面,军代表不签字的话,你的军品再好都交不出去的。</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李娟的时候,李娟不像其他的那些小姑娘那样胆怯怯羞涩涩,她一走进办公室,两眼就非常明亮的盯着陈德胜,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她两腮有浅浅的酒窝儿,头发整齐,一丝不乱。李娟是建设厂子弟中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听说厂里要招聘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她就来报名了。陈德胜就叫她写一篇文章看看。陈德胜害怕让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思想的人来电视台,那就麻烦了。电视台是什么地方?不是来游山玩水,喝茶聊天的地方,而是要采访编辑宣传的上层建筑,是“劳心者”。没隔两天,李娟就交了一篇文章给他,让他大吃一惊:当时陈德胜就猜想这个李娟肯定是从杂志上报纸上或者书本上抄袭什么文章自己再改一改凑一篇,可是李娟交给他的文章完全不是那样的。</p><p class="ql-block">这是《重庆日报》第二版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署名就是李娟。文章的标题就是《薄利的中国摩托》。陈德明当时一看标题就吓了一跳:哎,建设厂教初中语文的老师里居然还对摩托车有研究?!</p><p class="ql-block">他就赶紧一目十行看下去:</p><p class="ql-block">1980年前后,以建设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发生产了第一批50 CC排量的摩托车,标志着中国摩托车工业进入了真正的发展时期,每年以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速度发展。短短几年,中国摩托车总产量超过了一千万两,而且大大小小的摩托车厂家,商家,工厂店铺,不计其数,年产摩托车达到了十万辆以上的厂家企业就有300多家。</p><p class="ql-block">中国摩托车如此快速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摩托车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p><p class="ql-block">高额的利润驱使许多厂家,商家不顾一切地涌入摩托车行业,这就使中国摩托车行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跨越了资本主义几十年的发展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又使许多人及商家,厂家一哄而上。搞服装的,搞房地产的,转眼之间投产于摩托车生产。甚至于卖冰棍的老太太也可以开店铺进行摩托车零配件买卖。</p><p class="ql-block">以重庆为例,1980年前后,重庆市南区路、解放东路、解放西路街两边的摩托车零配件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几百家,上千家。从朝天门出发,沿着长江岸往上行,到菜阳坝,你就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摩托车配件店铺,那是80年代重庆摩托车迅猛发展的产物。</p><p class="ql-block">摩托车行业总产量节节飙升,但各个厂家的生产利润就呈大幅下滑趋势,形成了行业无序发展与消费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格局。</p><p class="ql-block">产品供过于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品利润大幅下降,出现薄利。</p><p class="ql-block">薄利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的经营者生产策略惊慌失措。如果我们还以为开发一个新的产品就能够救活一个企业,就能够赚大钱,那实在是太可笑了。各企业特别是摩托车企业手里仅有一两个产品不行,两三个仍然不行。当前我们要做的,按农业上的一句话来讲:叫做多种经营。</p><p class="ql-block">因为摩托车生产出现了薄利,我们就要发挥品牌的优势,创造塑造品牌,拓展市场,取得发展;因为薄利,我们就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p><p class="ql-block">预计今后几年,摩托车生产经营的竞争主要是新品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以及售后服务的竞争。(完)</p><p class="ql-block">这仅仅是李娟交给陈德胜部长的一篇文章,随后还交上了了好几篇文章,都是在《中国摩托车》杂志上或者是《重庆日报》上发表过的散发着铅字墨香的文章。什么《中国摩托车市场将掀起一个新产品的热潮》,《今后几年摩托车市场有大行情吗?》等等。陈部长看到这些文章,第一感觉就是很有见地,很有思想,比他自己写的哪篇文章考虑问题更加深刻全面,格局更高。陈德胜感觉自己写的那篇文章,视角老是在厂子里面转,没有投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摩托车行业。眼睛只盯着建设厂摩托车,卖不出去,库存严重,质量下滑等问题,没有从全国摩托车大背景下去审视建设摩托车的生产,当时自己的《建设摩托路在何方?》文章发表了,他还喜气洋洋,就是现在一直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对比,他才发现自己这篇文章的缺陷短视。</p><p class="ql-block">现在,他觉得自己缺点就是坐在宣传部办公室的藤椅上查查资料,翻翻报纸,对建设厂基层单位的摩托车生产情况并不是很熟悉。应该还多去销售摩托车的单位了解具体的情况。他在想,这个李娟是学校的老师,她怎么知道这么多的摩托车的情况?</p><p class="ql-block">陈德明知道自己在文章里指出了:建设厂摩托车库存增加,成本增加残酷的严峻的现实;但是没有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更没有明白无误的提出来:建设摩托车到底路在何方?</p><p class="ql-block">当然,提出问题震耳发聩,当然也是好文章嘛!</p><p class="ql-block">陈德胜自己都感觉自己的这篇文章有一种倾向,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干脆放弃摩托车生产,去开辟一种新的产品。致于新的产品当然就多了:空调压缩机,汽车零配件等等。</p><p class="ql-block">他同李娟交流交谈,才知道李娟的丈夫是没摩研所的副所长,叫童什么欣。她是从她丈夫那里了解到了很多摩托车的有关信息。</p><p class="ql-block">如此,陈德胜就认定这个李娟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当然就应该有能力了,当个副台长,应该问题不大。</p><p class="ql-block">的确,这个李娟上任后就策划制定了《建设电视台》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等等。尤其是她写的那份建议方案,非常新颖!她在报告里建议说,为了让建设厂广大职工家属重视并喜欢《建设电视台》的节目,建议每天晚上播放一集精彩的电视剧节目,(播放《上海滩》电视剧在全厂职工家属中引起了轰动,引发了空前的热度就是证明)</p><p class="ql-block">这份报告还提出来,建议《建设电视台》每个星期采访编制一期“建设新闻”。“建设新闻节目”主要是报道宣传好人好事;宣传报道传达上级领导各种会议精神等等。陈德胜看到这个报告,满心欢喜,就签下了“同意”。后来一想:哎,不对,作为一个宣传部的部长,应该还有自己的意见呢!?左思右想就添了一项内容:每天晚上播报“建设新闻”之前,先转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p><p class="ql-block">在党委会上,这份报告得到了好评。</p><p class="ql-block">李专一副书记坐在党委办公室二号会议室那张椭圆形会议桌桌前,扫视了大家一眼,右手拿着老光眼镜(李专一书记也是50多岁的人了),习惯性地在自己的文件上敲了敲说:</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看了,没意见吧?现在这个电视台群众关注度比较高了,咱们很多的领导也非常关心。所以,电视台的工作,大家要多多支持!”</p><p class="ql-block">本来宣传部这一摊的工作是国华书记分管的,可是最近国华书记生病住院了,也就是提前退下来,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等到新来的厂长兼党委书记上任,国华书记才灰溜溜离开的话,那就有点尴尬了。所以国华书记以生病为理由提前退下来了。</p><p class="ql-block">国华书记走了,自然而然的李专一副书记就主持建设厂党委的全面工作。这次党委会陈德胜例席了会议,因为他还不是党委委员。李专一副书记提出来:以后,党委会在陈德胜没有成为党委委员之前就列席会议。陈德胜,利息这个会议高兴了,一会儿就憋屈了,因为他参加这个会议,只能听大家说,他自己没有发言权。</p><p class="ql-block">党委会在讨论工厂变电站发生的恶性侵害事故时,李专一副书记盯着陈德胜指名道姓地明确表态:</p><p class="ql-block">“关于宣传报道曝光批评之类的稿件消息,你陈德胜要把好关!不该报道的,不能报道;不该说的,不要瞎议论。关于我们厂里面的生产经营情况,尤其是摩托车这一块,你们也不要在那里瞎起哄,乱议论。今天,我在这里宣布了,这是一条纪律。”</p><p class="ql-block">平时,娘娘腔的李专一副书记,这个时候变得大义凛然,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会议室里异常雅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大家都被这个李专一的神情吓住了。</p><p class="ql-block">最近厂里面发生了一些事情很不顺他的心思。谣言四起,小道消息满天飞。说什么李专一同国华书记大吵了一架,把国华书记赶跑了。其实,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跟国华书记打个照面说过一句话了,两个人心照不宣,隔着肚皮的。肯定没有吵架,也肯定不是他把国华书记赶跑了。他心里非常清楚,即使他主持建设厂党党委全面工作也只能是个副书记,要接受新来的党委书记兼厂长的领导。如果要排位置的话,说不定他还要排在那几个副厂长后面。</p><p class="ql-block">但不管怎么说,先把自己党委这边的人管好了,少添乱,少出乱子。</p><p class="ql-block">他对陈德胜这一段时间在报纸上发表的那些文章很生气。认为是无事生非,胡说八道。听说那个孟厂长在工厂“生产作业会”上指名道姓的骂了一通。差点破口大骂“娘x希”了。孟厂长骂的原话是:给老子球经不懂!库存增加又咋了?这是国家“银根紧缩的后遗症”嘛!在那里惊抓抓的叫唤,造成人心混乱!我们的报纸,我们的宣传工具,要为我们的生产经营鸣锣开道,保驾护航嘛!</p><p class="ql-block">陈德胜已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自己这个文章的观点,并没有错。心想,孟厂长马上退下来,新来的厂长说不定会重视并同意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而现在第一次参加党委成员会,陈德胜以为,宣传部电视台的工作走上了正轨,自己参加了这个党委会,应该要得到一系列的表扬,哪知道这个李专一副书记当着大家的面就给了他“当头一棒”!</p><p class="ql-block">陈德胜感觉他在党委这边并不受宠,感觉李专一并不太器重他。他深切地体会到:生活中有本事,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常常遭别人嫉妒,而且随时随地还要遭那些小人的陷害。</p><p class="ql-block">这个李专一副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大家突然觉得他起了很大的变化。看人对人都变得比较严肃起来,不太多言多语了。</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突然面对着“天下无敌”的状态,心里肯定要起变化。首先,他考虑的事情就比较多而且复杂。最重要的事,面对一众手下,肯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嘛!今天这个党委会是李专一副书记主持建设厂党委全面工作的第一次工作会议。纪委书记张正芳在接待来访的群众,迟迟未到,李专一就虎起一张黑脸。李专一说,张书记不来,我们这个会就不开了。</p><p class="ql-block">建设厂党委二号会议室,大家都这么傻呆呆的安安静静的坐着等。组织部副部长杨利,是一个烟鬼,一天要抽两包香烟,坐在会议室里也不敢造次,忍着不敢抽烟。李专一正在气头上,正要树立自己威信的时候,他不敢撞枪口。好几次他就想从座位上站起来,悄悄的去给张书记报信,但是看见李专一虎视眈眈的一张黑脸,他不敢轻举妄动。</p><p class="ql-block">大家不敢抽烟,不敢交头接耳,就假装埋头看自己手上的文件或者什么资料;还有人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划划,鬼知道他们在划什么。</p><p class="ql-block">纪委张正芳书记进会议室的时候并不知道会议室发生的事,还是像往常那样笑容满面,依次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点头示意。纪委书记在厂里还是蛮受人尊敬的,这几年的纪委工作好像大多数干的是替各位领导们“揩屁股”的事,因些就有一种优越感了。当张书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的时候,大家齐刷刷的看着他的时候,他才发现情况有点不妙。</p><p class="ql-block">“你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你给大家说说怎么回事儿?”</p><p class="ql-block">笑嘻嘻的张书记立马就愣住了,僵在那里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会议室里奇怪得安静。李专一沉默不语,大家也都不敢说话。</p><p class="ql-block">“嘿嘿,有一个来访的老干部反映问题,我走不开……”</p><p class="ql-block">“屁话!”谁都没想到李专一书记火气那么大,一拍桌子“彭”的一下,桌面上的茶杯纷纷弹跳一阵。</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座的哪个没有紧要的事情要做?!就你走不开?建设厂纪委的工作离不开你了是不是?!”</p><p class="ql-block">语气严厉,说话的内容也非常严重。</p><p class="ql-block">这个纪委张书记被吓傻了,头低垂了,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p><p class="ql-block">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专一的这第一把火,居然是会议纪律。可能他早就对党委这边开会,有人经常迟到看不顺眼了。</p><p class="ql-block">所以,在机关混的人就有经验,凡遇到上级领导新上任的,就要小心了,小心被他的三把火烧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