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午到达和顺古镇。<br>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腾冲西南4公里处,是中国十大古镇之一。原名“阳温墩”,因一条小河绕镇而过,改名“河顺”,其意又含“士和民顺”。古镇绕山依坡而建,牌坊、古刹、祠堂、明清古建散布整个小坝子。山清水秀,历史悠远,独具魅力。<br>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 古镇入口就是一座新修牌坊,正面上书“和顺”,背面上书“仁里”。 过了牌坊,路边最显眼的是“和顺人家”饭店,饭店青砖大门上一副对联“旷野火山窗外,龙潭湿地门前”描述了和顺古镇紧挨火山地质公园,镇外就是龙潭湖和湿地的特色。饭店内装饰古香古色,砖雕木雕、牌匾对联一应俱全,立刻就让人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蕴。 和顺人家内院 再往前还是一座四柱三门古朴厚重的牌坊,上书“文治光昌”,左右是“士和”、“民顺”。牌楼反面,上书“佑啓人文”左右是“俗美”、“风淳”。穿过第二座牌坊是双虹桥,因镇口两座并排的圆拱桥而得名。过桥后经过一座微派特色白墙灰瓦的马头墙中的拱门就进入古镇了。正对着拱门的墙上,有朱镕基书写的“和顺和谐”。 “文治光昌”牌楼反面 <p class="ql-block"> 过了双虹桥是一堵白色的马头墙圆拱门,墙头上书还是“文治光昌”,过了这道门就算进入古镇了。</p> 镇外拱门与牌楼之间的小河与双虹桥。 双虹桥的桥洞 <p class="ql-block">双虹桥边的老树几乎横悬在河上,成了一景。</p> 朱镕基题写的“和顺和谐”。 <p class="ql-block"> 一进古镇,迎面是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和顺图书馆”。这是全国最早,最有历史的乡村图书馆,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馨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赠图书,1928年改为图书馆,1938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和顺图书馆的大门在台阶上的月台后,双层挑檐,古朴大气。“和顺图书馆”的牌匾字体雄浑苍劲,落款处写着“大中国十七年”,大概是指民国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下面的牌匾“文化泉源”是旅缅同乡会为纪念和顺图书馆建馆六十周年敬献的。</p><p class="ql-block"> 进门后的二道门前的台阶墙上有数学家熊庆来手书的“民智泉源”四个大字。二道门上的“和顺图书馆”牌匾为胡适手书。</p><p class="ql-block"> 二道门后是一栋传统中国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这是图书馆的主要建筑。一层是阅览室,阅览室正面是金色圆形的和顺图书馆的logo。最后是图书馆藏珍楼和景山花园。</p> 和顺图书馆大门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大门的匾额“和顺图书馆”与“文化泉源”。</p> <p class="ql-block">门内墙上的“民智泉源”为数学家熊庆来手书。</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的二道门,“和顺图书馆”为胡适手书。</p> 和顺图书馆的主楼 一楼阅览室 <p class="ql-block">主楼后的景山花园</p> <p class="ql-block">“藏珍楼”,大概也就是“藏书楼”。</p> 图书馆的隔壁是文昌宫。和顺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民间又称为文曲星。进门左右两栋楼阁有点像钟鼓楼,一楼镶嵌的《和顺乡两朝科甲题名录序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的8个举人,403个秀才。大月台后的大殿经常办一些展览。 文昌宫大门内 门内左右两栋对称的阁楼 《和顺乡两朝科甲题名录序碑》 文昌宫大殿 文昌宫大殿内 从镇前流过的小河边由近万平米的古建筑组成,镇外一侧有各种书法、玉石的大师馆。靠镇内一侧是和顺小巷,有“大马帮博物馆”,用3000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有“全国最小的造纸厂”,展示和售卖手工制作的宣纸等;有总兵府,是清末腾越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建于光绪末年,现在也改建成客栈;顺着河边逆流往前走,还有一些特色工艺品店、餐饮店等。 镇前的小河 和顺小巷 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馆 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馆 大马帮博物馆 “马帮”雕塑,后面是“全国最小的造纸厂。 古法造纸 总兵府大门 总兵府二道门,上书”诰封一品将军第“,下面的对联是”昔时鼎食公侯第,今日寻常百姓家“,道出今昔对比两重天。 现在是客栈的内宅 街边的“原牛皮艺馆” 沿着小河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四柱挑檐的小亭子矗立在水中,下面只有几条架在水上的石堤,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这样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洗衣亭,既可以供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对亲人的相思。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 洗衣亭 古镇依山而建,进镇内可谓“步步高升”。 古镇东北有一片野鸭湖,河水向南流过湿地,由古镇前的小河流出。青山绿水,使得古镇更具灵气。 野鸭湖 野鸭湖 野鸭湖南端的大月台矗立着高大的古树,边上还有大水车,洗衣亭,是和顺乡民、游客休息之处。 野鸭湖边的大月台 古树与水车 大月台的南边的小湖是龙潭,角上的小亭子还是洗衣亭。 龙潭中有一小亭,元龙阁就在潭边。元龙阁建于明代,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人间仙境。 龙潭 龙潭中的小亭 龙潭后的元龙阁 元龙阁 从元龙阁前的马路走不多远有一座水碓村“李德贵妻百岁石牌坊”。和顺百岁坊有三座,还有贾家坝贾李氏百岁木牌坊,东山脚许廷龙百岁木牌坊。百岁坊是和顺人家长寿的象征,也是和顺一景。 李德贵妻百岁坊 野鸭湖大月台东边是和顺乡水碓村,也建有不少客栈,不过最值得一往的是艾思奇故居。 鸭湖上通往和顺乡水碓村的小道 水碓村远眺 村口的李府翡翠大院,沿村口上坡不远就是艾思奇故居。 水碓村村里的客栈——思齐小墅。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艾思奇就诞生在水碓村,现在艾思奇故居改建成“艾思奇纪念馆”,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一座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显得古朴典雅。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 艾思奇纪念馆 门内小花园竖立着艾思奇塑像 纪念馆展厅入口 艾思奇故居 <p class="ql-block"> 在和顺还值得一看的是宗祠。和顺古镇共有八大姓氏,各有各的宗祠,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虽然建筑风格各异,但都气势恢宏,显得古香古色。其中最有名的属刘氏宗祠,以及李氏宗祠、寸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 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刘氏宗祠存有乾隆时的“永免钱粮”、“保我子孙”古碑和恢复的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即供奉祖先的神龛。</p> 刘氏宗祠大门 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 <p class="ql-block"> 家堂门外左边的两块石碑,旧一点的是乾隆时的“保我子孙”碑,新的是重新恢复的汉蜀昭烈帝刘备的遗训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p> “保我子孙”碑 李氏宗祠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建筑有楼阁、石阶、拱门、林园,以地势高峻,布局宏伟,视野宽阔,风景优美而闻名遐迩。 李氏宗祠 寸家祠堂也是一个较大的宗祠。当年寸家靠马帮从缅甸运来玉石发家,现在祠堂里还在卖玉石,使人了无兴趣。 寸家祠堂 和顺古镇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确实值得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