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沥弥情怀(散文)

林旭华

春雨淅沥的午后,置身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我深深感受到一种弥漫而起的浓烈绵绵情怀,赤城而壮烈,真挚而热切。<br><div><br></div> 教育馆总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地处瑞安西山之巅的烈士陵园边,隐建于静谧的绿树掩映之中。黄绿相间的枝叶在霏霏细雨和轻拂的微风中摇曳,偶尔传来几声婉转的鸟鸣,宁静安详,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而一块由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彭德怀军事秘书杨凤安将军题写“志愿军英雄万古流芳”的遒劲刻碑上,矗立着三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战士雕像,其凛然勇猛的豪情,其视死如归的壮怀,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增添了教育馆肃穆的气氛。 馆外,是一块约1700平方米左右的草坪。一架已经退役的歼击8E型战机突兀而起,高耸的机头,宽展的机冀,犹如高大威猛,振翅欲飞的雄鹰,其勇锐不减当年。旁边有两门“三七”式高射炮,绿色的炮筒直指铅灰色的苍穹,威严而冷峻,我仿佛置身硝烟弥漫的壮烈朝鲜战场—战地上隆隆轰鸣的炮火声,天空中战机风驰电掣,杀声振天,血肉横飞......<br>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为2002年由瑞安志愿军老战士马发泉组织瑞籍108位老战友自筹资金所创办的全国唯一一家带公益性民办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国防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温州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瑞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温州市十佳博物馆之一等。<br> 教育馆共有2层楼房的5个宽大功能展厅,分为领导题词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友谊厅、英烈厅、运动参展厅等,目前计收藏实物展品210多件、图片1100多幅,可谓琳琅满目,全面丰富 。<br>二楼英烈厅,我在一张老照片面前久久伫立,内心被这张手持卡宾枪的英姿勃发年轻战士坚毅果敢、凝重凛然的神情所深深震撼。<br> “这是我父亲在朝鲜战场上留下的一张意义重大、尤其珍贵的照片。每当说起这张照片,老父亲总是泪流满面。”马发泉的女儿、现任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馆长马军美女士动情地说。我觉得很惊讶,为什么这张照片对马发泉老人触动很大?随着马军美馆长展开的娓娓叙述,我才了解到这张照片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和感人的故事。 1951年3月,年仅18岁的马发泉和叔伯大哥、二哥等七位亲属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2年8月,在金城541防御战中,他与战友们经历了生离死别。有的战友在牺牲前把自己珍爱的钢笔赠送给他,有的战友准备牺牲时穿上了新军装,甚至有的战友来不及与他告别就已经壮烈牺牲了。那种生死战友情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有一次,他的大哥与战友们在侦察返回途中遭敌袭击,大哥不幸中弹,躺在血泊之中。他要奔出战壕去营救,但严酷的战场纪律只能使他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牺牲在残酷的战场上。后来二哥马荣根因腿部负伤回丹东治疗,闻讯以为是他的弟弟马发泉牺牲了,就强忍悲痛,给马发泉母亲写信告诉噩耗,结果让母亲悲痛万分,在家为马发泉摆了二年的灵堂。但当马荣根重返战场与马发泉重逢时才得知他还没牺牲,此事就闹出了乌龙。为告慰母亲,在上甘岭战场,马发泉赶紧让翻译官给自己拍了这样一张英姿勃发的持枪照,并在照片上给母亲简单地写了一句话:妈妈,我还活着。这是他唯一给亲人在战场上寄出去的一封信。<br>所以每当说到这张持枪照,马发泉老人就想到了那种生离死别的深厚战友情,那种无限眷恋的浓浓亲情,于是声泪俱下,哭得像一个孩子。<br>2000年10月23 日,马发泉与一些志愿军代表应邀重返朝鲜访问,瞻念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烈士。那一座座无名烈士墓碑,勾起了他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并由此在心中萌生了一种使命感——建一座永久性的纪念馆,让人们永远记住那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友,永远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心中,以告慰长眠在地下的志愿军先烈们。经过他与当时战友们的努力奔走,2002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在瑞安西山创办了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br> 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的创办,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志愿军首长及瑞安市委市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题写馆名,一些离休老将军、老干部也纷纷题写书法或贺词以示勉励和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经国防部特批,还向该馆捐赠了一架退役的歼击8E型战机,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则捐赠了国家二级文物——两门曾参加朝鲜战争的“三七”高炮,而社会各界也纷纷捐款捐物,慷慨相助等等。<br>“现在,我父亲已经到了风烛晚年,把这个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交给了我。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说到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接力棒”,作为“红二代”,马军美神情开始变得凝重起来。<br>马军美果然不负众望,接班后,为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发展忙前跑后,到处奔波,操尽心思,并且组织关爱志愿军老战士慈善义工服务队,为这些老战士提供无偿的关爱服务,举办影响重大深远的大型宣传和慈善活动等。有时她感到非常疲累,但每当看到志愿军抗美援朝精神在人们心中不断生根发芽,她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真诚希望这种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通过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进一步发扬光大,永远传承下去。<br>“如今,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志愿军老战士像我父亲一样,都进入了风烛晚年,留给他们时间也不多了。所以我想,今后还要立足慈善爱心,整合关爱志愿军老战士慈善义工队等方面的资源,再建立一个像家一样充满爱心的志愿军驿站,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陪伴他们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让这些曾经出生入死,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志愿军老战士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能够深深感受到‘家’的亲切,‘家’的温馨,‘家’的安详,以告慰英灵。”<br>马军美轻轻地说。我看到她的眼中似乎闪动着湿润的泪光。<br> 馆外,春雨依然淅淅沥沥。这淅沥的春雨啊,仿佛在烟雨茫茫的西山上,弥漫起一种浓烈壮美的爱国心怀和绵绵关爱的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