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前的全国普通高考历年录取人数一览(1952-1977)

工农商学兵

恢复高考前的全国普通高考历年录取人数一览(1952-1977)<br><br>一、恢复高考前的全国普通高考(1952-1977)历年录取人数一览<br>1952年,报考人数:7.3万人,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 91(%)<br>1953年,报考人数:9.0万人,高校招生数7.0万人,录取比例 77(%)<br>1954年,报考人数:13.4万人,高校招生数9.38万人,录取比例 70(%)<br>1955年,报考人数:17.7万人,高校招生数9.8万人,录取比例 60(%)<br>1956年,报考人数:35.0万人,高校招生数18.5万人,录取比例 48(%)<br>1957年,高中毕业生人数:19.4万人,高校招生数10.6万人,录取比例54.6(%),报考人数:25.2万人,录取比例 42 (%),<br>1958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1.9万人,高校招生数26.5万人,录取比例121.0 (%)<br>1959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0.0万人,高校招生数27.4万人,录取比例 91.3 (%),报考人数:33.3万人,录取比例 81(%),<br>1960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9.0万人,高校招生数32.3万人,录取比例 111.4 (%)<br>1961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7.9万人,高校招生数16.9万人,录取比例 44.6(%),报考人数:21.4万人,录取比例 80(%),<br>1962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4.1万人,高校招生数10.7万人,录取比例 24.3 (%)<br>1963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3.3万人,高校招生数13.3万人,录取比例 30.7 (%),报考人数:53.1万人,录取比例 25 (%)<br>1964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7万人,高校招生数14.7万人,录取比例 40.1 (%)。报考人数:44.9万人,录取比例 34 (%)<br>1965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0万人,高校招生数16.4万人,录取比例 45.6(%)<br>1966年至1969年,推迟高考,大专院校没有招生。<br>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1970年9月-1971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9万人。<br>1971年,没有招生,原因待查。<br>1972年第二届工农兵大学生,1972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3万人。<br>1973年第三届工农兵大学生,1973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5.3万人。<br>1974年第四届工农兵大学生,1974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6.5万人。<br>1975年第五届工农兵大学生,1975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9万人。<br>1976年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21.7万人。<br>(人们把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大中专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从1970年至1976年,我国共招收六届(因为1971年没有招生)工农兵学员约有2300万人,另说有2880万工农兵学员,其中录取在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又称为工农兵大学生94万人。)<br>1977年,报考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 .7 % 。<br>二、全国普通高考时间<br>1952年-1965年高考时间:(各地、市有所不同,不一一列举。)<br>1952年:8.15-17,<br>1953年:8.20-22,<br>1954年:8.15-17,<br>1955年、56年、57年:7.15-17,<br>1958年:7.18-20,<br>1959年、60年:7.20-23,<br>1961年、62年:7.15-17,<br>1963年、64年:7.15-17,<br>1965年:7.10-12,<br>1973年:7.15-16笔试,7.18-19面试,有的:7.27-28,<br>1977年:12.6-8,12.9-10,12.11-12,或:12.17-18,12.20-22,等,<br>1978年:7.20-23,<br>1979年-2002年高考时间:7.7-9,<br>2003年至今高考时间:6.7-8,部分省市6.7-9,<br>三、我国全国普通高考招生政策的变革(1966年一1977年)<br>我国从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br>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也随之迅速发生变化,高考选拔人才的职能始终如一。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br>1950年实行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br>1951年公、私立大学实行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的统一招生。<br>1952年实行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1952年6月12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教育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规定全国高校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一律参加统一招生。并且实行统一分配制。全国统一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至此,实施近40 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宣告结束。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目前高考制度的雏形。1952年8月15、16、17日3天,举行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1965年之前基本沿用了这个模式。这一时期的高考,招生考试规模较小,录取率比较高,考试形式的主观性比较强,尚缺乏对大规模考试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br>1957年,全国有高等院校229所,1958年“大跃进”一跃而增加为791所,一年几乎翻了两番,1960年达到高峰为1289所,普通高校招生数从1957年的10.6万一跃为1958年、1960年的26.5万和32.3万人。分别超过了当年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当年高中毕业生分别为19.7万和28.8万人)。大量不具备条件的高校仓促上马(新增一千余所高校中,除个别学校外,多为中专戴帽),招生人数又大大超过高中教育所能提供合格生源的可能,必然造成一度高等教育严重虚肿的现象,加以政治运动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和经济困难时期的影响,不同程度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这几年中,也出现了高考录取率极低的1962年,录取率仅有24.3%,是历来高考录取率最低的一年。其中1962年高中毕业生多达44.1万人,而经整顿后,高校数量也从1960年的1289所下降了二分之一,1962年仅剩高校610所,招生人数只有10.7万。生源最多,招生数量最少,因此1962年的高校的录取率成为最低的一年。1963年高校剩下407所。<br>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高考制度成为政治话题,一些人蛊惑“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高考是为资产阶级造就接班人,要“砸烂旧的统一招生制度”。1966年高考在即,国家的高考试题、考生的高考报名等都基本就绪。最值得同情的是:1966届高三毕业班的同学们,他们十二年寒窗,参加全国高考的备考等工作也都准备就绪,7月中旬就要参加全国高考。但是,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然后就是文化大革命,许多适龄学生成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52年以来实行的全国普通高考招生考试办法,于1966年至1969年被暂停了达四年之久。加上1971年没有招生,我国普通高考和大学招生共暂停了五年。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br>1970年6月20日,毛主席批示:照办、中共中央批示:同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请示报告》(中发[1970]46号),招生办法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推荐保送办法。学生条件: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识青年。人们把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大中专学生),1970年工农兵学员应运而生,其中录取在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又称为:工农兵大学生。1970年10月15日,国务院向各地发出电报: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学制三年和三年半。<br>1973年进行了“文革”中唯一的一次全国高考。1973年4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文化考查。高等学校招生除需经过评议推荐及审查、复查外,着重增加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四科的书面文化考试,由地、市命题,县(市)主持,文化考试采取开卷形式考试。考试很正规,分笔试和面试,还有体检。考试后由于张铁生的一封信,考试成绩就作为参考,基本上按1972年的推荐保送制招生。<br>从1970年至1976年,我国共招收六届(因为1971年没有招生)工农兵学员约有2300万人,另说有2880万工农兵学员。其中工农兵大学生94万人,约占工农兵学员的三十分之一,所以:工农兵大学生只是工农兵学员的一部分!<br>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清华、北大8月底报到,9月入学。此后全国推广清华、北大的招生经验,有招生的院校学生于1971年3月入学,都称1970年为第一届(有少数院校是1970年以后才开始招生,这些院校内称是他们院校里的第几届学员会有不统一,对全国而言称1970年为第一届)。1971年没有招生,第二届1972年9月入学,第三届1973年9月入学,第四届1974年9月入学,第五届1975年9月入学,第六届1977年3月入学。学制三年半的1980年8月毕业,所以,工农兵大学生在校时间是1970年至1980年共十年整。<br>1993年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联合下发教育部第[1993]4号文件,其中规定,“对于1970-1976年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学习期满毕业时已由学校颁发了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为大学普通班毕业。该时期进入高等专科学校的则为专科毕业,该时期进入高等专科学校的,自然为专科毕业。”我国每年全国普通高考就是大学普通班招生考试,大学普通班就是大学本科。还有,这里的“进入高等专科学校的,自然为专科毕业。”,明确了大学普通班毕业就是专科毕业的上一级学历,就是大学本科毕业!<br>粤职改办字(1993)13号文件《关于实行评聘分开有关问题的通知》:六、“对一九七0年~一九七六年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申报评审高级技术资格时,凡本科院校毕业的按本科对待,专科毕业的按专科对待。”<br>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具体要求是“年龄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对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以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具体包括: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录取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全国的知识青年纷纷报名参加,这批人中最大的已经三十六七岁,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终参加高考的考生一共有570多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1977级于1978年2月至3月入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