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6月12日下午三点,好友一行七人于上周预约好的时间来到了位于荔湾区黄沙大道誉江路3号的广州铁路博物馆参观和拍照。当时广州下大雨,谁料我们抵达博物馆即时阳光灿烂,真的是太好运气了。据百度资料记载,这个博物馆经过了多年的筹备建设,今年5月18日才正式对外开放,是在百年黄沙车站原址上打造的,集陈列、收藏、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通过实物和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展现铁路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铁路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负责改造设计,是一座融现代设计与历史风貌为一体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28950平方米,其中室外面积18489平方米、室内面积10461平方米,分两个室内展馆和一个露天展区。两个展馆是以前的车站旧货仓,属于广州市历史建筑“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1号馆有五个展厅,分别是“艰辛历程”“新生之路”“开拓先行”“高铁时代”“继往开来”。2号馆展出铁路工业遗产和铁路老物件,有粤汉铁路的界碑,股票、百年钢枕和钢轨等,同时陈列着多种动车组模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最大兴趣的是露天展区,曾经熟悉的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等铁路设备,还有蒸汽机车、绿皮硬座车厢、铁路道口、列车方向牌及展示墙等等,看到这些感到格外亲切。好友们兴致冲冲地体验铁路时光的穿越,随后又在铁路枕目左看右看,七嘴八舌地发表各自的看法,回忆旧时乘坐火车的的日子,最后在旧仓库和火车头争先恐后地拍下很多美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们常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段历史,我们置身其中既可温故知新,品读铁路历史文化变迁,又可回顾百年铁路人的奋斗历程,这个浓缩了中国铁路百年的风雨巨变的博物馆,从“蒸汽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再到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都记载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据2021年底统计,广铁管内运营的京广、海南环岛、广深港、厦深、沪昆赣深等高铁和城际干线23条,时速200公里铁路里程5329公里,当今四通八达铁路网络和高铁时代,提升了人们出行品质,带给我们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从而更深刻感慨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完了博物馆的全部内容,我由衷地感到铁路人真的不容易,我们铁路的发展真的太艰辛了,由此又想到,这个博物馆是花了很长时间的规划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到最后的建设和布展等等,这些大量的工作是非常的复杂和艰巨的,感谢所有为铁路付出辛勤贡献的建设者,感谢为展览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他们为我们流下了汗水,留下了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博物馆的内容非常的丰富,但我个人认为还要增加一些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和大众需求的内容,依托自身的铁路文物和文化,开发一些铁路文化文创产品,比如增加铁路之父詹天佑图片展览,或延伸铁路有关交通枢纽的视频小课室。我曾记得多年前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曾在小区里举办过詹天佑图片展览,可增加一些铁路有关知识的冲关小游戏,还可以参考羊城通设计一些铁路主题的旅游手信,让博物馆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多样化,全方位体现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魅力,增加博物馆和游客之间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