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古风流人物—最爱东坡

东山樵夫

<p class="ql-block">定风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p><p class="ql-block">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 <p class="ql-block">数千古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苏迷,有幸拜读余秋雨先生、林语堂先生、李一冰先生笔下的《苏传》,三位文豪大家可谓各有着墨重点,各具魅力。余秋雨先生版本更具散文的愉悦,林语堂先生版本更具传统文学的风格,而,李一冰先生版本则是用心在书写东坡先生的心迹路程,或许,李一冰先生是东坡先生的千载隔世的知己好友吧!</p><p class="ql-block">看完李版苏传再翻阅《东坡乐府诗集》,更有一番感悟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夜读东坡小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趁着疫情管控的隔离期间,拜读祝勇先生的新作《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相对于林语堂大师的《苏东坡传》,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以故宫博物院为主收藏的苏东坡先生的传世之作为载体,娓娓解读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别有一番乐趣。不同版本的苏东坡传,各有风格侧重,各有着墨特色,都是拜读苏东坡先生的传奇一生不可错过的佳作名著。</p><p class="ql-block">在不经意间,已然行走过苏东坡先生一生的山水足迹,结合近年来阅读的佛学禅道、宋朝历史、古人生活、音律启蒙、词牌格律、宋词诸家名作等,更是亲自浅学毛笔书法之难,品尝了东坡先生的原创美食,每次走览全国各地博物馆之际,必然着意寻觅苏东坡先生传世的书香墨宝(遗憾尚未一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世之作),对苏东坡先生的热爱,更是入骨三分,难以自拔!笔下想表达的东西浩如瀚海,奈何才思愚钝,无法笔随意行,且用拙笔尝试写一下心目中的最爱苏东坡,谨此勉记。</p><p class="ql-block">随物赋形的诗词文章特色,字里行间笑纳生命中的所有阴晴悲欢,枯荣生灭。历经黑暗苦难的锤炼,历经人生起伏的文火慢熬,历经政敌的持久强烈的打击,方才造就了苏东坡先生的真正豪放气质!本来可以凭借绝世才华安稳躺平,然而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导致其政治生涯的起起伏伏。匆匆人生64载,前后历经五位北宋皇帝、八州知州、三部尚书、乌台诗案、四地贬谪,可惜三位红颜薄命的先行而去,最后病死于特赦北归途中(常州),在悲剧性的多舛命运里,依然不忘凝望生命的美好!</p><p class="ql-block">几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想必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以不同的方式,与他隔空千年的穿越相遇。“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傲坚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亲情期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洒脱释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痴情深爱,“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的禅意盎然,更不用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在他的诗词里,在他的书法里,在他的画作里,有孤独,有相思,有柔情,有豪放,有挣扎,有挫败,有苦涩,有不甘,更有洒脱,更有坦荡,更有真情……</p><p class="ql-block">苏东坡的诗词文学、艺术和人格的魅力,三者之间,可谓相互映衬,相互成就。虽然不断的颠沛贬谪,让朝堂之上少了一位有为官员甚至政治家,却让中华文脉在北宋达到巅峰,至今后人无可翻越!</p><p class="ql-block">书法也好,绘画也好,均是更多强调神韵,不拘泥于形似,直抒胸中的意趣。</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历尽沧桑北渡归来的《渡海帖》的书法作品开创宋人尚意的书法风格,笔锋所致之处,其意跃然纸上。唯二传世的绘画珍品,可惜历经千年流传下来却在二战战乱流入日本的《枯木怪石图》,仿佛在挣扎伸展的扭曲枯树,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虽然笔墨不多却有种孤傲险怪的气息。有幸被国家美术馆收藏的《潇湘竹石图》,整个画面充满张力,虽然在窄短的画幅内,却有如阅览千里江山的意境深远。</p><p class="ql-block">作为朝廷官员,不畏强权,坚守原则,进谏献策。虽然一生仕途坎坷,但是所任之地都是殚精竭虑为黎民百姓做实事,至今被后人所世代传颂。特别是杭州任期带领官民疏浚西湖,才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佳话。贬谪流放惠州儋州期间,依然不忘初心,一腔热血为百姓,开学授业,开启民智,造水井,传农学,把中原文明传播到岭南琼崖。</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先生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的第一位美食家,打破自古士子大夫不下厨的传统,肥而不腻、皮薄肉嫩的东坡肉。味道香醇,质嫩爽口的东坡豆腐。还有恐为人知的抢的羊蝎子、生蚝……更是体现了其有趣的灵魂。</p><p class="ql-block">笔末,借苏东坡先生在金山寺的自题画像诗结束拙笔,期待疫情管控下来后,有机会再次去拜会十载不见的三苏祠,想必,届时又有一番不同的感悟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坡自题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是已灰之木,</p><p class="ql-block">身如不系之舟。</p><p class="ql-block">问汝平生功业,</p><p class="ql-block">黄州惠州儋州。</p> <p class="ql-block">重读苏东坡新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别于传统的人物传记风格,李一冰先生笔下的东坡先生,见豁达豪迈,见自然深情,可喜气,可忧伤。李一冰先生用轻松简洁的流畅文笔,用心解读一个有趣灵魂的生命历程和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关于苏东坡先生的所有传记版本,最喜欢李一冰先生的版本,没有之一。墙裂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玉案·疫中樵夫</p><p class="ql-block">芒鞋难跨家门槛。梅子雨,夏将至。春风十里谁曾共?独困楼栏,窗外静默。只有风如故。</p><p class="ql-block">昏黄西风送斜阳。芳草萋萋抚琴心。若问心愁深几许?一抹余晖,满城灯火。月明星稀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