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韦云海~巴师人(3)

寿乡人明明

作家韦云海简介 <p class="ql-block">  韦云海,笔名云海,男,壮族,广西都安县人,生于60后,都安高中94班学生,先后就读于河池师专中文82级和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7月至1989年6月曾在巴马民师任教,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当过教师,目前从政,蹲过基层,待过很多县直部门,现任都安县文联主席。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约60多篇,有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辽河》《三月三》《金田》《壹读》等杂志,著有长篇小说《潮湿的记忆》;主编文集《温情瑶山》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 《失 误》</p><p class="ql-block"> 文/云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前两天,也就是2021年9月29日上午11时,都安至巴马的高速路顺利通车,国庆长假,很多的朋友晒得最多的是去巴马耍耍玩玩,可惜,我没有去。</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我从河池师专毕业之后参加统一分配,到巴马民师任教,那时我刚满21岁,不是血气方刚,而是懵懂“少年”(阅历和心态都是少年的)。那天是巴马民师的班车从宜州接我们到学校,到学校的时候天色已晚,跟我一起的还有覃波和王子元等同学,我从心底感激学校的专车来接我们,巴马民师成了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一个专科生去一个师范学校当老师,对于我是多么的幸运,因此我特别努力,上进心特别强,不管是上课还是跟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自我的完善意识一直是我的唯一追求。</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开始评职称,我这个专科生当然没有办法评上助理讲师了,我在学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启发式与导学式》都被别人拿去当作他们的教学经验了,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只能说,我的经验已经不是我的经验,我的教学已经是别人的教学,我没有必要再啰嗦,再总结了。一帮人故作惊讶,只有我心里知道,那份滋味。我觉得自己失误了,我不应该发表什么论文,不应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公布,我觉得自己很傻,没有什么阅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8年,我想报考成人学校,想读一读本科,想让自己的职称不断地提升,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报考不了广西教育学院,原因不明,直到我跟资深的师兄打听之后才知道其中的原因,那就是我还没有结婚。读了教育学院之后回巴马民师的几率太少,我忽然觉得自己很窝囊,居然没有办法逾越婚姻这道门槛,这算是我人生的又一次第一失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家里的父母多次催过我,要求我尽快找个女朋友。找女朋友不是买菜,去了菜市场转一圈就可以买回来牛肉,或者青菜,谈何容易啊——我说,不急。其实,我知道自己的斤两,当时主要是家境贫寒,不怕大家笑我,我读大学的时候没有穿过什么衬衫,所以当教师之后我特意买两件衬衫,唯一值钱的家产就是一辆天鹅牌自行车,其他家具基本上没有,因为没有书架,所以大学的课本都装在纸箱里,还有弟妹读书,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凭什么找女朋友呢?</p> <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237, 35, 8);">韦云海老师是位业余歌手,这是韦云海老师参加巴马县比赛的奖品</u></p> <p class="ql-block">  低头一想,我还有一把吉他,那是我的爱好,每天晚上,寂寞的时候我弹着吉他,哼着那句“你到我身边”的歌,或者弹着古典的那曲“爱的罗曼史”,弹完了,心里爽一下,似乎有些安慰。在巴马民师我收了三批徒弟,教他们弹吉他,学弹唱,三个月可以登台演出,全靠吉他这个家伙了,学校领导干预之后,我不教了,改收气功治疗近视眼班,结果跟吉他班一样不久就夭折了。我觉得自己又一次失误。</p><p class="ql-block"> 在巴马民师我曾经给全校的写作兴趣小组的学生讲课,主要是小说和寓言,那时我写过小说,在河池日报发表过寓言,跟不会游泳的教练教徒弟游泳一样,自己也慢慢学会游泳,可是发表文章太多还是被领导说不务正业,我纳闷了,一个语文老师写作,发表文章也是不务正业的吗?我的失误一直不间断,就像一个乞丐沿街讨饭的时候被认为是影响市容市貌一样,我成为别人眼里的一种异类。从此我停笔,不再写作。</p> <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9年7月韦云海老师应邀参加八五三班聚会时的合影</u></p> <p class="ql-block">  1989年,我调回老家都安地苏中学任教,我把心爱的吉他送给了我的学生,心里一直以为这样做就是一种打发,一种远离,一种放下。谁知道,学校除了安排我教语文,还安排我兼一个年级的音乐,校长叔叔说,学校没有音乐老师,你就兼课吧。我忽然觉得这个任务十分的繁重,幸好我天生喜欢音乐,弹琴,唱歌,在巴马民师还是有经历的,我觉得我应该把巴马民师的音乐教材再读读,再梳理一下,上音乐课就不是难事。有幸的是我每年培养的图音学生都有一个考上南宁师范图音班,有时也创作一些新歌让学生们拿去比赛,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我终于不辱使命。</p><p class="ql-block"> 同时,在地苏中学我创办了一个文学社,叫碧天文学社,社员近百人,社报是用蜡板刻出来的,当时教育局的陆严天主任对我赞赏有加,我似乎觉得自己有些成就感。搞文学社,学校的领导很支持,我觉得这不再是失误了。</p><p class="ql-block"> 1996年7月,我改行到县委办工作,这是我的写作经历带来的福利,之后的种种经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我的中篇小说《五棵老树》就是写巴马民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来到县文联工作,更是我的写作经历带来的福祉,驻村让我完成了两篇小说的写作,每天的编稿让我变得十分的充实,每次的交流活动让我获得了更新鲜的知识,学无止境——我终于认定,写作不是不务正业,写作可以让自己总结一下过往的失误,总结一下当下的业务,还可以展望一下未来的期许。我记得鲁迅说过,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p><p class="ql-block"> 昨天,巴马书协的兄弟们到都安来交流,其中巴马民师的老师就有好几个,老九(唐旭国),海相,佩敏,等等老同事,风采依旧,大家在一起,谈说过去的种种,过去的时光,谈说当下的感悟,谈说未来的期许——很是惬意。</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忽然回想起在巴马民师的日子,偶然觉得自己以前的失误给今天的我一种铺垫,一种激励,一种鼓动。</p> <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237, 35, 8);">巴马民师师生合影</u></p> 创作成果 <p class="ql-block">以下是韦云海主编的一本都安作家群的小说集</p> <p class="ql-block">都安作家群小说集《依山而上》收录了都安县12位作家的小说,他们是凡一平、李约热、红日、韦俊海、翔虹、周龙、韦雨薇、黄伟、韦云海、陈昌恒、韦绍新、郭丽莎等,《民族文学》原主编石一宁作序,由漓江出版社出版,韦云海主编。此书33.7万字,468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