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一景一燕子楼

行行

<p>燕子楼前水悠悠,燕子楼内情柔柔。</p><p>水悠悠、情柔柔,轻拨琴弦漫啭喉。</p><p>月滿弦、人长久,夫妻和谐到白头。</p><p>世难料、愿难酬,阴阳两隔未了情。</p><p>情未了、思绪长,夜里常梦到洛阳。</p><p>北邙坟头树成桩,燕子楼里泪成行。</p> <p>燕子楼,座落于徐州市云龙公园内,是云龙公园的主要景点,因此,云龙公园也叫燕子楼公园,位于王陵路中段南侧。</p><p>燕子楼,中国古代徐州五大名楼之一,因一段悲悽的爱情故事而名声远播,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造访,并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p> <p>燕子楼的历史由来</p><p>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愔 (张建封之子)镇守徐州时,在其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lt;燕子楼&gt;。</p><p>燕子楼的历代废兴</p><p>千百年来,燕子楼屡毁屡建,基址几经变迁,历经沧桑。唐朝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朱全忠攻打徐州,徐州行营兵马都统时溥(彭城人,曾任武宁军节度使)战败,携妻子登此楼自焚而死,楼亦被烧毁。此后,徐州人思念关盼盼为人,多次续建续修燕子楼。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重修燕子楼于城西北隅。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徐州知府曾广照移至城西南隅城亘上重建,楼上下两间,飞檐拱角,四面皆窗。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徐州道段喆又迁建于城西北隅。1914年重修。1928年城墙被拆除,此楼亦被毁坏。1932年,又于西南隅重建,楼为二级,5楹7户 ,前有轩可方丈环以槛,璧嵌白居易《燕子楼》诗等刻石5方。日伪时期拆楼改建平房,遂使千古名楼再次湮没。</p> <p>北看燕子楼</p><p>燕子楼重建</p><p>1984年,为了发展日中友好关系,日本民间组织“日本徐州会”“歌留多会”及“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纷纷来信,愿意与徐州市一起重建历史古迹——燕子楼(唐代古迹)。1985年,在日本友人的捐助下,在云龙公园的知春岛上重建燕子楼,成为游客观赏游览了解徐州历史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成了传承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象征,楼前有中日双方合立的诗碑,由中国赵朴初先生所书的白居易《燕子楼》诗第一首的后两句:“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与其相配的是日本国冈崎嘉平太先生所书的大江千里为白居易诗而作的和歌。</p><p>重建后的燕子楼为双层,上下回廊环绕,秀丽典雅,古朴美观,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知春岛上,水浮绿洲,洲耸琼楼,四面临水,与北宋诗人陈荐《燕子楼》诗中“侍儿犹住水边楼”诗句所描述的佳境一致。登楼瞩目,近水远山,花木扶疏,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楼内陈列着红木家具,悬挂着中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燕子楼写的白居易咏燕子楼的诗句。</p> <p>知春島南岸远眺燕子楼</p> <p>燕子楼一角</p><p>知春島上话琼楼,燕来燕去已千秋。</p><p>人去楼空真情在,诗词歌赋说不休。</p> <p>燕子楼一角</p> <p>燕子楼角享</p><p>关盼盼其人</p><p>关盼盼,唐代彭城人,约生活于唐代贞元、元和年间,是一位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的才女。这位良家少女,因出身寒微、生活无着而隶身乐籍,以声乐事人。后被张愔以重金购得,再经过一番专门训练而成为一时名妓。她能舞唐代著名的《霓裳曲》,舞姿轻盈柔美,婀娜动人。她的歌喉圆润,声音清丽,诗人张仲素称之为“歌尘”,说她唱起歌来,音调抑扬跌宕,清脆激越,其势可以阻遏天边的流云,冲击起雕梁上的暗尘。关盼盼还是一位富有音乐天赋的管弦里手,对于“玉箫”,”琴瑟”之类乐器十分精通,吹奏弹拨起来音调和谐,优美动听。她经常与文人雅士交往,向他们学习诗词歌赋,渐渐通晓韵律,终至成为一名女诗人。她有诗300首,名《燕子楼》集,可惜未能传世。  </p> <p>亭内关盼盼塑像。</p><p>关盼盼其人</p><p>关盼盼姿色俏丽,品貌出众,对爱情忠贞不渝。由于张愔同情她的遭遇,关心她的生活,珍视她的技艺,尊重她的人格,她便视张愔为知己、知音,与他结为伉俪。张愔死后,她矢志不嫁,在燕子楼中度过了孤独、凄凉的后半生。燕子楼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与关盼盼忠于爱情的寂寞身世有关外,也与历代无数文人以燕子楼为题材吟诗填词、度曲作文有关。唐宋有吟咏燕子楼的诗词名篇,元代有《燕子楼》杂剧,明代《警世通言》和清代《聊斋志异》等小说中都曾提及燕子楼本事,《红楼梦》里林黛玉《柳絮》词中有“香残燕子楼”的诗句。  </p> <p>燕子楼画廊</p><p>燕子楼前燕子飞,双双对对敬如宾。</p><p>昔日郎君今日燕,君去燕来伤妾心。</p><p><br></p><p>能歌善舞功诗文,红颜薄命多伤悲。</p><p>如意郎君撒手去,空床孤灯人憔悴。</p> <p>画廊里的雕刻画背景是透明的,所以无法拍清楚。主要内容有二:一是表现张愔与关盼盼的爱情生活,二是反映历代文人墨客造访燕子楼题写的诗词,计有白居易、张仲素、文天祥、苏轼、萨都刺等。</p> <p>以下是张仲素与白居易关于燕子楼的三次唱和</p><p>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张仲素</p><p>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白居易</p><p>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张仲素</p><p>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白居易</p><p>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张仲素</p><p>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p><p>诗中几次说洛阳和北邙,因张愔死后葬在洛阳北邙山上。</p> <p>苏轼《永遇乐》题:“彭城夜宿燕子楼</p><p>词曰:“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p><p>文天祥被俘北上,途经徐州凭吊燕子楼,写下“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常不没”的诗句,借题抒怀,表明忠于国家民族的心迹。</p><p>萨都剌在徐州也曾到燕子楼寻访,看到关盼盼居住的燕子楼的凄凉,睹物伤情,亦作《燕子楼》诗:“何处春风燕子楼,断碑落日古城头。画眉人远繁华歇,无数青山生暮愁。” 写的是阴风惨惨,一派昏暗,感慨关盼盼的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他对所处现实的不满。</p> <p>这就是前文所说的中日合立的诗碑</p> <p>这就是白居易的诗和曰本友人的和歌,时间久了,字迹不清了。</p> <p>云龙公园内又一景观</p><p>汉安国候、太傳右丞相王陵母之墓</p><p>园区东北隅有一土丘,占地约400平方米。丘上松柏苍翠,古意幽幽,相传为西汉王陵母墓,墓前立有刻“汉安国候太傅右丞相王陵母之墓”的石碑。 </p> <p>墓前牌坊(正面)上书:高风亮节</p> <p>墓前牌坊(背面)上书:光辉典范</p> <p>坟上墓亭</p> <p>墓旁奇石</p> <p>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儿甘愿自殒身。</p><p>封侯之日拜相时,告慰父母谢天恩。</p> <p>墓南广场石雕图</p><p>本图为项羽执王母,让王母劝儿子王陵弃汉事楚,王母断然拒绝。</p> <p>王陵拜母</p> <p>王母让王陵事汉不事楚</p> <p>王母为让王陵无后顾之忧,伏剑身亡。</p> <p>王陵封侯拜相</p> <p>云龙公园又一景点一艺林苑,即胡琴博物馆,馆前雕塑。</p> <p>艺林大门</p> <p>正对大门一雕刻图</p> <p>院内人造山水,中间一艺人专心致志演奏二胡。</p> <p>院内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塑像</p><p>琴声悠悠诉平生,苦中奏乐谁知情?</p><p>风餐露宿千家饭,路漫漫兮何是终?</p><p>说的是刘天华解放前的乞讨生活。</p> <p>公园内又一景观,十二生肖铜像,是由著名漫画家张旺设计的。个个造形逼真、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每尊铜像都有一个好听的成语名称,分别是:</p><p>子鼠:鼠(熟)读经史</p> <p>丑牛:初生牛犊</p> <p>寅虎:如虎添翼</p> <p>卯兎:蟾宫折桂</p> <p>辰龙:龙(隆)情厚意</p><p>子丑寅卯辰已午,三羊开泰德齐天。</p><p>旭日翰音开新宇,灵獒如意福双全。</p> <p>巳蛇:仙芝长寿</p> <p>午马:云升千里</p> <p>未羊:三羊(阳)开泰</p> <p>申猴:祖德齐天</p> <p>酉鸡:旭日翰音</p> <p>戌狗:灵獒如意</p> <p>亥猪:有福双彘(至)</p> <p>化石林简介</p> <p>化石林景观</p> <p>牡丹园牡丹亭</p> <p>远眺荷花榭</p> <p>站在木栈桥上拍水中塔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