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许三观卖血记》

鲁迅故乡-哨星

<p class="ql-block">  《许三观卖血记》是继《活着》之后我看的余华的第二个作品,这个作品同样表现出当时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在艰苦环境下的艰苦生活。《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文共29章,讲述了一个叫许三观的丝厂送茧工在生活困难的年代多次卖血求生的故事。他在韩文版自序中说这是一本关于平等的书,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余华确实是这样认为的,而我在阅读完之后也感觉到如此,譬如,文中人物想要轻松的得到金钱就唯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卖血,卖血可以得到35元,以此来达成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长时间卖血便会使身体垮下来,甚至是失去生命,这便是作者口中的平等。就如海涅所说:“死亡是凉爽的夜晚”海涅也赞美了死亡,因为“生活是痛苦的白天”海涅也知道死亡是唯一的平等。</p><p class="ql-block"> “许三观”这个名字首先吸引到了我,这使我想到了人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许三观一生都在追求平等,直到“一乐”给何小勇叫魂的时候许三观的缺憾才真正磨平了。许三观靠着卖血度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许三观有着所有农民的善良淳朴,他在面对饥饿时有着积极的心态他能用想象填充现实他一生贫苦,经历了那么多艰难,还差点丧命,最终把孩子们抚养成人,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命运的不公平。“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温一温”许三观第一次卖血后想在胜利饭馆补回身上卖掉的血,可不论他吃多少猪肝和黄酒都补不回他逝去的健康和人生,而卖血就像许三观灰暗生活中的一束光,在厄运中不断给他希望。</p><p class="ql-block">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大半生的时光中许三观一共卖了十二次血,第一次:因为乡里人的好奇去买了血,从而娶了许玉兰,第二次:为了给被并不是亲生的大儿子一乐打破头的方铁匠的儿子赔偿,第三次:为了给跟自己有一场交情摔断了腿的林芬芳买补品,第四次:人民公社以后的连续几个月的大饥荒,为了带家人吃一回饱饭去胜利饭店吃了阳春面,第五次:为了让下乡的一乐和二乐能在乡下过的好一点卖血,第六次:为了请二乐的的生产队队长吃饭而去卖血,第七~十一次:为了给得了肝炎的一乐在上海治病,一个月的时间里买了五次血,第十二次:到老了,孩子都安抚了,想起从前,许三观想为自己去卖一次血,然后去胜利饭馆吃一份炒猪肝喝二两黄酒,但是被新来的沈血头说他老了,看不上他的血了。之后许三观痛哭了,他伤心的不是沈血头看不上他的血,而是在担忧以后家里再出什么事,他也不能去卖血来救急。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亲人,许三观多次卖血使这个家庭和亲人最终都度过了难关,许三观的血或许滋养了另一些的生命,到许三观关心的还是用这些血来滋养自己的家庭,他不是圣人,终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却看到了生活中的种种幸福。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刚开始对许许三观卖血赚钱的行为是持反对意见的“我爹从小就对我说,我爹说身上的血是祖宗传下来的,做人可以卖油条,卖屋子,卖田地……就是不能卖血 ”然而当生活的重担压在这个家上的时候,许玉兰的看法还是改变了,开始让许三观去卖血来贴补家用,而在一乐闯祸了之后,找何小勇这个亲爹的时候,许玉兰也看清了何小勇这个人,而许三观如卖血赎家具,也让许玉兰明白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得正确,文化大革命来临之后,大街上贴满了许玉兰是破鞋的大字报,然后就开始了对许玉兰的批斗,在批斗的过程中,一乐、二乐都不愿意去给自己的母亲送饭,许三观对三乐不放心,于是每天中午去给许玉兰送饭,偷偷给许玉兰做红烧肉,晚上呵呵许玉兰洗脚,都体现出许三观的善良淳朴,也表现出许玉兰的无辜,侧面反映当时时代背景下社会给予人的心灵上的伤害,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许三观最后一次为自己卖血却被拒绝后痛哭,家人来了之后,孩子们心里净想的是丢人,而没真正理解父亲为何痛哭,只有许玉兰问清楚缘由,然后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带着许三观去胜利饭店吃了三盘爆炒猪肝,一瓶黄酒,这其中就体现出夫妻两人的互相体贴关心。</p><p class="ql-block"> 而对于这个并不是许三观亲生的一乐,最后成为许三观最喜欢的孩子,一乐九岁时,在街坊的多次议论之下,一乐也越来越像何小勇,虽然一乐总是跟随许三观,坚持许三观就是自己的亲爹,但在街坊的议论和母亲的不确定之下,一乐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何小勇的儿子,因为自己闯祸而赔偿不起钱,一乐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何小勇却不认,然后一乐便离家出走,到处叫谁带他吃一碗阳春面谁就是自己的亲爹,最终许三观带一乐吃了阳春面,也成为一乐名义上的亲爹,最后何小勇需要招魂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一乐,而一乐在房顶上的表现,让许三观彻底弥补缺憾,把一乐当作自己的亲儿子,而后有了之后的为救一乐一个月连续卖五次血。</p><p class="ql-block"> 二乐和三乐虽然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但当许三观对一乐放下芥蒂之后,一乐终究是许三观最喜爱的孩子,不过同样是许三观的孩子,许三观同样没有亏待过哥两,当二乐的队长来城里的时候,许三观不惜卖血去招待,而三乐是依据毛主席的话,留在身边,在城里上班,不用去乡下吃苦。文中,三兄弟感情也是很好,当三乐被欺负时,叫来了二乐,之后又叫来了一乐,一乐帮弟弟们出气了,之后,一乐重病,二乐去看望一乐的时候,一路把一乐背回家,而,三乐听到父亲要钱是为了给一乐治病,把自己所有的工资十二元都给了父亲,从这些表现都可以看出三兄弟的感情也是很真挚。</p><p class="ql-block"> 饥荒年代中,到了许三观的生日,许玉兰为许三观多做了一碗玉米粥,但许三观分给了孩子,然后在晚上,许三观用嘴“炒”孩子们和妻子用耳“吃”一家人如此开心融洽,家庭存在的意义也从为如此清晰。相互的温暖不止这一家人,一乐住院慷慨解囊的铁匠,何小勇的寡妇和女儿,许三观卖血路上的送茶人,载着许三观的来喜和来福两兄弟,把小猪仔送给卖血后的许三观用来取暖。人们相互之间的帮助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温暖与幸福。在时代宏大的背景下,人是多么的渺小,饥荒里吃不上饭的一家人,文革中被批斗的许玉兰,上山下乡时感染肺炎的一乐,为了给一乐治病连续卖血多次的许三观,都像是死亡的的伏笔,但因人世间相互点亮的一点光,许三观这一家人活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许三观卖血记》中留下一个问题,究竟是谁逼许三观卖血呢?我认为,是在生活的压迫下,为了生存,许三观不得不卖血来保障生活。我从许三观这个平凡人的身上看到了情义,他是一个悲苦的英雄,是千千万万贫苦大众的群众也许他没有什么能力,但他依旧是家庭的顶梁柱,小说最后许三观对许玉兰说:屌毛出的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身处那个时代,人生而不平等,只有被迫接受,而我们身处于这样一个繁荣稳定的时代,应当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 许三观用一生追求的平等,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我们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更应该努力奋斗。我们是长在国旗下,在繁荣的社会长大,没有黑暗时代背景的腐蚀,我们更应该锻炼自己。而作为子女,其实每个父母都如许三观一样伟大,都需要我们去感恩,父母委屈自己来让我们的生活可以过的好一点,父母期盼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将来,不求我们能让他们的后半生能过的安逸,只求我们的生活能比他们过的好。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好当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学不是安逸的住所,而是人生到达一个新的阶梯,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在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许三观卖血记》也告诉了我们,当生活给予你重击时,我们不应该轻言放弃,应当坚持自我,相信自己,努力与困难做斗争。</p><p class="ql-block"> 《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