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的在数学课堂落实“和爱文化”理念,践行“和爱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对复习策略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济宁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于6月10日开展了第二届和爱课堂教学研讨会一一数学复习专题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参加活动的有校长李玲玲、副校长梁婕、朱瑞礼以及各校区数学分管主任和全体数学教师。</p> <p class="ql-block"> 活动由曹清华主任主持,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p> 环节一:教学观摩 <p class="ql-block"> 首先一起观摩了由郭蕊老师和李聪老师带来的两节复习课。</p> 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郭蕊老师执教三年级《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郭老师以视频形式呈现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亚洲飞人”苏炳添,高铁再创新高速等中国速度为切入点,既高效的导入新课,又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扎根在学生心中,有效的将新课导入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郭老<span style="font-size:18px;">师通过实际生活引出相遇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动机。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整理信息后汇报交流,通过比较分析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同时凸显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针对性强,实现了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有效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span></p> 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李聪老师执教《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李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运动场上精彩的照片,抽象出平面图形。很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在欣赏照片时深刻体会到学校、老师对同学们的关爱,渗透了爱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探究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探索中逐步深化思路,理清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网络。整堂课学生积极思考,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p> 环节二: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老师们畅所欲言,从自己对这两节课以及复习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评课议课。老师们积极参与,收获颇多。</p> 环节三:专业引领 <p class="ql-block"> 朱瑞礼校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和爱课堂教学模式:一、和悦引导,设境启迪;二、和爱自主,探究育智;三、和谐共生,共学提升。</p><p class="ql-block"> 接着从“和爱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评价了两节复习课。复习课的魅力在于融会贯通散落的知识点,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让复习内容系统化。两位老师很好地把握复习课的精髓,成功地带领孩子温故的同时又达到了知新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朱校长为老师们提出接下来工作的要求:1.明确复习目标,有计划的复习;2.复习内容要确定,复习方法要到位;3.加强集团、校、同年级老师的合作;4.注意复习趣味性。</p> 环节四:总结提升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由李玲玲校长做总结发言。李校长就“和爱课堂”教学模式的创立背景与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度探讨与交流。阐述了“和爱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传达了“和爱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及策略。</p><p class="ql-block"> 李校长总结到:要让和爱文化理念在课堂落地,落出质量、落出成果、落出高效!要让文化理念指导教学研究,让文化理念引领课堂教学,让文化理念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p> <p class="ql-block"> 通过今天的活动老师们都有所思,有所获,相信老师们带着这份收获,怀着这种热忱,一定会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道路上乘风破浪,奋力前行,为我校数学教学奏响新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策划:济宁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办公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杨雪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吴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审:曹清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核:朱瑞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