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抑或实现

冯其永

<p class="ql-block">  本周,全民瞩目、一年一度的高考悄然结束,高考作文也成为了老师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作为一名写作教师,自然更不列外。</p> <p class="ql-block">  周一下午,见到一朋友写了一篇试水的文章,结构之精妙、言辞之熨帖、道理之深刻,处处“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便以此为范本为学生讲解。</p> <p class="ql-block">  刚刚说到:“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的时候,就有同学说:“老师,我们不会下围棋,是不是就不用写作业了?”我听完甚为惊讶----惊于学生的机心,讶于学生的托词。</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也不会下围棋,在每次和孩子的对弈中,我都是在孩子的笑声中以失败告终。于是我对学生解释:“所谓的围棋,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就如同去年的作文是以书法为素材一样。你不懂,别的同学也不懂,命题者肯定会有解释。”然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给学生解读这三种手法以及三种手法所对应的结果。还让学生对应每一句做了详细的审读解释。但是结果真的不如人意。</p> <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马校长在解读《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之后,给学生安排《刹那永恒》的主题写作。作业批阅之余,同样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为了明白这个情况,便找了几个学生了解出现这个状态的深层原因。</p> <p class="ql-block">  某然同学说:“我们平时作业多,压力大,时间少,与专门有时间雕琢写作的肯定不一样”;某豪同学说:“我们的压力并不大,只是不想为了完成不考试的作业去进行深入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对比几个班级进行写作的实验教学。对于另一个班级,作业也是很多,经过一周的思想转变之后,写作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大有改观。很多同学都表示和自己三周前的写作相比有天壤之别。学生通过认真写作之后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看到自己得到满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是自己的劳动让孩子有了实现的感觉。通过学生的对话和自己的判断,我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的构建有了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为谁学、学什么、怎样学一直是困扰教师,也是困扰学生的基本问题。当学生以教师的预设目标为终极追求的时候学生地学习会因为目标的缺失而中断力量,这种学习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当学生以完成教师目标自我实现,进而催生更大的内驱力的时候,学习会更加主动和自觉,这种学习是打造自己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学生,压力普遍存在,但压力不应该成为选择性的不做作业的借口。如何在压力之下,找到自我,实现自我,救赎自我,更应该是学生该关注的问题。应试之下,学生会关注考试的内容与分数,把这个当作目标本无可厚非,但是更应跳出考试看考试,才能看的更加明晰。现在的春考也是国家选择人才的重要渠道,各门各科的题目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考察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要学清楚原理,更要会灵活运用,记住答案不是学习的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答案,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p> <p class="ql-block">  妙手很难得,本手最重要;基础不牢,食而不化,止于俗手而已,只有本妙相济,定会出手不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