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学泳记

青铜器

<p class="ql-block">珠江是南粤人民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其两岸的子孙。虽然她没有长江黄河那么长,也没有长江那么壮阔,更没有黄河长江那么深厚的历史文化,但窃认为在神州大地上流淌的大河,珠江是最美的,她那一湾碧水是泥沙泛起的黄河浊浪排空的长江所无法企及的。她不仅美丽而且脾气温纯,决不会一下子雷霆大怒洪水泛滥,带来严重祸害,也不会下一回使使性子让河流干涸河床见底。珠江总是以充沛的水量静静流淌直至拥抱海洋,你什么时候见过她需要严防死守抗洪救灾?她所流经的广州两岸只有旖旎风景,哪见高堤峻坝?珠江的气质遗传给广东人相似的特质一一温良、谦和、包容、博爱、头脑灵活、有国际视野,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能首先在珠三角成功这也是其中的原因。</p><p class="ql-block">珠江与小蛮腰塔(网图)</p> <p class="ql-block">珠江因海珠石而得名,这在地方史志有载。但如果把她比喻为像珍珠一样闪亮美丽,也很恰当。撰写《广东新语》的清儒屈大均赞曰:"珠江烟波接海长,春潮微带落霞光。黄鱼日作三江雨,白露天留一片霜。 洲爱琵琶风外语,沙怜茉莉月中香。斑枝况复红无数,一棹依依此夕阳。"(《珠江春泛作》)此诗描写夕阳下泛舟所看到的珠江美景,烟波浩渺,江海一色,夕阳下春水泛着闪闪霞光,两岸既有绿竹红花,风送茉莉香,更兼三江雨、一片霜、琵洲塔,怎能不教人停棹留涟依依不舍?而我儿时看到的珠江仍有这样美景,尤其在寺背底猎德与二沙岛之间,那时两岸还是一派田园风光,尤其二沙岛(除西端省体育训练基地外)到处遍栽香蕉树、番石榴树和木瓜树,江水绿得透明,较浅处江底的河蚌都看得一清二楚。而我之所以熟悉这一带,与文革时期常到这里学游泳、摸蚌有关。</p><p class="ql-block">二沙岛附近江景(网图)</p> <p class="ql-block">其实学游泳早在读小学时已开始,那时上体育课老师有时会带学生到山河大街的东山区儿童游泳池学习游泳。但由于泳池小学生多,在池中学动作多有阻碍,要连贯畅游更是困难,加上本人悟性和身体协调能力都差,因此在儿童游泳池我没能学会游泳,只会用自由泳姿势在浅水中扑腾几下就站起来,更不敢到深水区游。</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珠江和海珠桥(网图)</p> <p class="ql-block">促成我学会游泳是因和街坊政杰去捕鱼诱发的。那时已是文革停课闹革命,我除了早上到东湖学打拳外,下午会和街坊小伙伴一起玩。一次政杰拿着鱼网约我们到新河浦捕鱼,我、二弟依仔、平如、锡康、明仔、蚬鸡都参加。但到了新河浦涌,发现那里到处是捕网,估计难有收获,于是改去东湖公园南门珠江边上碰碰运气。放网等了半个钟头,连小鱼都没捞着,政杰决计到珠岛宾馆那一带江边再试试。由是大家沿着江边往东走,但没走多远就碰到拦路虎,这里有一闸口把珠江和东湖水隔开,要想过珠岛宾馆那边必须从水闸口游过去。</p><p class="ql-block">二沙岛现状全景(网图)</p> <p class="ql-block">平如水性好,他掌握当时最新的蛙泳技术,随着嗖一声跃进水中,只划三四下就到了对面岸上,然后鼓励大家游过去,政杰、依仔、明仔等陆续都游过去了,就剩下我一个旱鸭子。怎么办?我打量了一下闸口宽度,大约有20米,试探了一下闸口的水温比江边冷多了,估计深不可测,顿时鸡皮直起。如果此时撤退回家,那会被街坊嘲笑以后难抬起头。但真要硬着头皮游,我那三脚猫本事能游得过去吗?万一沉下去怎么办?我踌躇不已,未敢贸然下水。大概看出我在犹豫,平如大声喊:"你大胆游过来吧,我地会拉你一把嘅!"见平如都这样说了,只好顶硬上,我跳到水中用尽全身气力拼命扑腾。经过一番挣扎式打水,以为到岸了,便直起身来,孰料脚根本踩不到地,顿时心慌意乱,身体往下沉,还连喝几口水。这时又听到有人说:"不使慌!就差几步了!"于是用手向下拨水,身体重回游泳姿势,突然感觉手被东西触碰到,伸手一抓,原来是一根捞鱼杆,这真是救命稻草!只见政杰、平如合力拉扯,终于把我扯上岸。我一边喘大气,一边庆幸自己没丢小命:"谢天谢地!终于闯过鬼门关!"同时暗暗下决心一一一定要学会游泳,不然再遇到今天的情况就太狼狈了?</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珠江上的海珠桥(网图)</p> <p class="ql-block">水闸口遇险对我刺激很大,当天晚上睡觉一直做梦,一时感觉有水鬼扯脚,深不见底,很黑很恐怖。一时感觉自己漂在水面,太阳正抚慰全身,碧水蓝天,飘飘欲仙,何等惬意!我说梦话被父亲听到了,第二天他了解情况后决定以后每天傍晚带三个仔去珠江学游泳,邻居明仔等知道后也跟着前往。我们学游泳的地点就在东湖公园南门江边,对面是二沙岛省体工大队训练基地,这段北珠江不是主航道,平时经过的船只不多,宽度大约在200一一300米,江流平缓,这是学游泳绝佳位置,故江滩泳客如鲫。</p><p class="ql-block">大沙头码头江景(网图)</p> <p class="ql-block">父亲之所以敢带我们去珠江游泳,是因为他会游泳。我父是抗战时期国军老兵,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万家岭大战、桂南会战。最惊险一次是在南京光华门突围时脚被子弹打伤掉队,眼看日军快追上便跳芦苇荡潜水躲藏,他在芦苇丛里躲了两天靠当地老乡抛投的粽子吃才最终脱险。这会游泳在当年可是救了许多广东兵的性命。</p><p class="ql-block">当年游泳的北珠江(网图)</p> <p class="ql-block">为安全起见,我们游泳还是带上了救生圈、汽车内胎、篮球,先扶着这些器械学打水学蹬腿,或者就在半深位置学踩水影。待熟悉水性后便把救生圈上绳子绑在身上,沿着岸边慢慢划着游。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已可以不需要借助救生器械横渡到二沙岛上,並且实现梦中理想,仰躺在江面上基本不动,直面蓝天白云,太爽了,太有诗意了,难怪毛爷爷游长江会大发诗兴!最令我刮目相看的是,当时只有12岁的三弟阿咪完全不需要人教,自己抱着篮球在江水中飘,无师自通竟也学会游泳。</p><p class="ql-block">从前的东堤柴栏(网图)</p> <p class="ql-block">学会游泳也就壮起了胆,我们不再滿足在东湖公园南门外游泳,便顺水流向寺背底、猎德与二沙岛之间方向游玩。我主要目标是潜水摸蚌,那时候江水清净,江底的蚌没什么污染,捞到的蚌取出肉回家炒来吃是很美味的。说来也怪,那时候3米深的江底一个猛扎便潜下去了,现在到游泳池游泳钥匙不小心掉到深水区池底,我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直接从水面潜到池底,应该与人胖了力量差有关。</p><p class="ql-block">清末东堤外的花艇(网图)</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学泳队伍越来越壮大,连住18号二楼马叔的文仔、灵仔(比我们小4、5岁)也参加进来。马叔是潮汕人,与我父亲、阿钟是好友,天天在一起泡功夫茶吹水。他是海员,当轮机长,黑红脸庞很壮实。他更是能人,很会修机器,像修理单车、风扇对他来说就是食生菜。游泳对海员来说自然也是必备技能。他看我们喜欢游水,有一天便对我说:"想唔想到江中间去游?果度水更清,浮力更大,游起来更爽!"我说:"梗系好啦,就唔知带我哋係边度游?"马叔说:"听日下宙2点,我带你哋去就知。"</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马叔如约带上文仔、灵仔和二女阿娜来5号地下找人一起去,我和平如、明仔、锡康、蚬鸡都参加。马叔带我们穿过大沙头来到东濠涌口旁边的鱼栏(从涌口铁桥过来之路称为东堤,除鱼栏外,还有果栏、柴栏等,是广州市东部水果蔬菜、塘鱼、木材的批发集散地,现在已填平建为江湾商业中心),通过栈桥跨过多块木排来到靠近江中心的鱼栏趸船。我们就在趸船换上游泳裤准备下水,却被马叔拦住,他先交待注意事项:1、所有人都要带上救生圈才能下水;2、一起游,只在趸船附近10米距离玩,大的要照料细的;3、不准潜水,尤其不能潜到木排下面,若潜到木排下找不到正确的出口,小命就玩完;4、1个钟头为限,听到吹鸡就上水。大家都表示听清楚了,然后陆续下水。果然江心的水更清,江中游弋的鱼都看得到,浮力大。不过流速比岸边急些,甚至一用力似乎就可以飘到大沙头客运中心。往西看海珠桥就在不远处,真想先游到海珠桥再顺水飘回鱼栏。但马叔有交待,如果这次要求做唔到,以后就不使再来。</p><p class="ql-block"> 我和平如在趸船边玩了一阵便游到木排处,这些木排全部用马钉和绳子联结在一起,缸口粗大,靠水处长着青苔又湿又滑,用手无法抓牢,而钻入木排底下确实容易发生危险。故不敢待久,便转身游回趸船。此时马叔正在教阿娜、文仔、灵仔游水。明仔、锡康等上了趸船,正在围观旁边的鱼艇,他们见我们回来便说:"快D来睇,呢度有好多鱼!"果然鱼艇中间密封仓内养着许多大头鱼,游来游去羡慕大家。那年头吃鱼是凭票供应的,每个月吃不了几次。马叔见我们流晒口水,就跟管理员商量,用自己的指标买了几条,劏开后每人分到一份。这次到鱼栏游水一般人没这机会,托马叔的福又好玩又有鱼分真过瘾!</p><p class="ql-block">清未民初东濠涌口蜑家船艇(网图)</p> <p class="ql-block">顺带说几句,马叔是个热心快腸的人,我家由于兄弟多,原来的房子住不下,几兄弟都要当公共客厅"厅长”,这给同屋主生活也带来不便。马叔见状主动和我父说,等有机会开船去海南,我会帮你搞些木头回来斗阁仔,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他没食言,七十年代初他从海南白马井帮我家弄到一批木头,我家将其锯成方木和板材,搭建了阁楼,部分解决了几个兄弟睡觉问题。81年春节我从武汉回穗探亲,还专程到他家拜访过,但以后再没见过马叔面。不知后来情况如何?阿娜、文仔、灵仔现在又在何处?真想念!</p><p class="ql-block">1968年10月龟岗二马路街坊少年摄于珠江畔</p> <p class="ql-block">珠江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澜。的确自工作后我曾到过祖国各大江河湖泊,也曾游历世界许多国家的江河,並在泰国巴厘岛、埃及红海等处游过泳,但始终没有儿时学游泳时被珠江透明温暖江水拥抱那种亲切的感觉。虽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在的珠江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污染,江水没那么青绿,两岸也难觅从前诗意般的田园风光,珠江上泳场早已消失,江上没人敢游,也禁止去游。但我相信随着文明进步和环保措施的落实到位,假以时日珠江一定会褪去污垢回复她洁净的容颜,再配以现代的高楼大厦,一条富强繁荣美丽的新珠江将出现在世人面前,浪里白条也会重现在碧波之中。</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9日写于深圳寓所</p><p class="ql-block">旭日照耀东湖、珠江和二沙岛(网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