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常德人的浪漫不仅仅藏在一湾温润的柳叶湖水里,更是在五柳先生的笔下生动了千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提到陶渊明,便会想到举世无双的桃花源。没想到这学期临近期末,还有机会带着孩子们游历人间仙境——桃花源,在接到通知后,我们班就开始为这次不一般的研学做准备。</p>  “探寻”桃花源前我们做了什么?  <p class="ql-block">  光光只是欣赏风景,那桃花源对孩子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探寻”才是孩子的天性。</p><p class="ql-block">     想想存在于千年前文章中的风景,真实存在于你的眼前时,是不是有点小激动。</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提前一天,带着孩子们学习了《桃花源记》这篇古文,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确实有点难度,所以我在讲解时,边解释边作画,讲一句,画一点;(具象的图画,让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两大段古文,不得不说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实在太强了!)再借助之前学古诗给不理解的字组词说大意的方法,让孩子们理解了这篇古文。</p><p class="ql-block">      讲解的时候,我不断吊着孩子们的胃口,让他们想去桃花源见识见识仙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那个打渔人想一直往前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般景象美轮美奂成什么样了。他们的“探索欲”在我略微夸张的讲解中达到顶峰。</p><p class="ql-block">      下课后,他们把我团团围住,拉着我要我多讲一点,我闭口不谈了,我对他们说:“想要知道,明天自己用眼睛找!”</p><p class="ql-block">     然后我们班部分小朋友,激动得失眠了😂😂😂</p>  小小五柳“探寻”桃花源  <p class="ql-block">  “探寻”正式开始,孩子们在车上,大声的背着《桃花源记》。听着这朗朗读书声,我觉得这次研学已经很值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孩子真的好棒!他们都愿意与人分享👍</p>  秦溪河上——溯溪而行  <p class="ql-block">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我们一起去体验这种奇妙的意境,那微微荡漾的溪水,是一块碧绿的翡翠;那两岸的芦苇,如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那迎面的清风,柔和的爱抚着孩子们的脸庞;那溪水泛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曲。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陶渊明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佳境中。</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这个时候有感而发,不自觉的吟诵起《桃花源记》</p><p class="ql-block">       高铂涵对我说:“赵老师,这里真的是'芳草鲜美'啊!”</p><p class="ql-block">       聂梓轩说:“夹岸数百步真的都是桃树,看上面还有小桃子呢!”</p><p class="ql-block">       高浩齐有疑问:“老师我这么没有看见落英缤纷呢?”“因为现在是夏天啊!”其他同学回答到。</p><p class="ql-block">        我想告诉孩子们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书本改变你的时候,你再次望向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样的。</p>  桃源工艺术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柳木根雕。镇馆之宝“桃花源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柳木根雕。上面雕刻了《桃花源记》全文所讲述的故事,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p><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内,可以看见巨大的根雕几乎占据了整个一楼大厅。根雕的表面已被打磨的非常光滑,若是靠近细看便可以看到刻在树根上的一处处超精致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他们不由得感叹,每个职业都值得让人敬佩!最震惊的是,这个作品是我们班孩子的舅舅参与雕刻过的!他现在好为自己的舅舅骄傲自豪👍</p>  孩子们的成长印迹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很爱自己的家人,他们宁愿自己不花钱,也要给家人带礼物回去👍👍👍真的很赞👍</p><p class="ql-block">     还有的小朋友,在六一上完建行叔叔阿姨的“小小银行家”的课后,已经开始学会精打细算,进行理财了。他们说,有五十给自己和爸爸妈妈分别花十块,其余的存起来。👍这理财观我得向他们学习😂研学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不一样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开饭了!我们吃的老香了!</p>  研学就是玩中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方竹亭</b></p><p class="ql-block">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八面八角,3门4窗,亭身洁白,亭顶为绿色琉璃瓦覆盖。亭高6米,墙厚1米,砖石结构。内顶为半球形,亭内立古今石刻6方。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为桃花源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也是桃花源三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遇仙桥</b></p><p class="ql-block">     遇仙桥原为横卧涧上的自然岩桥。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一1627年),桃源县主薄孙廷蕙修成石拱桥。清末。湖广提督俞益谟于桥上修遇仙亭。1983年因桥左侧滑坡,将亭压倒,后由湖南省文化厅拨款修复。饰以龙脊敖角,并置长凳于两侧以憩游人,桥两端各立石碑一方,供游入观赏。桥下菖蒲业生,松竹复阴,溪流潺潺,游人至此,遇仙之期冀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遇仙桥是一座横卧桃花溪上的游廊式风雨桥,相传古代桃花源附近有一美丽姑娘,当地恶霸想强占为妻,母女顺山逃跑,在此桥遇一老翁,母女向其哭诉原因,老翁带他们至秦人洞,用手一指,洞门遂开,母女人洞避难,故名遇仙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顶针螺旋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题遇仙桥》</b></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又叫回文诗,又叫顶针螺旋诗,就是说上句末一字与下句头一字重复,需要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内到外读,应该这样读,才可以成为一首完整的诗词:牛郎织女會佳期,月底彈琴又賦詩。寺靜惟聞鐘鼓響,音停始覺星斗移。多少黃冠歸道觀,见幾而作盡忘機;幾時得到桃花洞,同彼仙人下象棋。</p><p class="ql-block">    这首回文顶针螺旋诗,可以说是古人和今人打了一个哑谜,也让今天的游人,在朗读《题遇仙桥》诗时,感受到桃花源确实是不简单,甚至会感叹一声:真的有文化在里面呀!</p>  流连忘返 依依惜别  <p class="ql-block">  桃花源作为名胜之地,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那里的旖旎风光,更多的则是知识与经验。每一次体验都是那么的真实,让我们彻彻底底的感受到常德特有的气息——柔情似水,柔中带刚,这是经过时间的磨炼而来的。桃花源作为心底里缱绻的美梦,仍旧缠绵不舍。如今,我们要踏上返程,孩子们也将把这不舍放下,依依惜别此地。</p><p class="ql-block">      正如代老师所说:“研学不只是玩,而是在旅行中收获,最好的学习在路上。”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研学之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