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 】《记忆中的老郑州》 地名掌故之三一一七里河村村名由来

【回首】史金腾

<p class="ql-block">  七里河村位于郑州管城区南曹乡,东邻机场高速公路,西邻中州大道,北邻航海路,南接郑州经济开发区金岱工业园,是往来航空港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传明朝年间大迁民,山西曹姓人家最早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村庒,该村取名曹庄。</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盗匪猖獗,为防匪患,郑州乡下几乎村村有寨墙。寨墙有大有小、有髙有低,那是冷兵器时代农村防匪防盗最重要的设施。</p><p class="ql-block"> 清代曹庒有位监生马万源,侠肝义胆,很有名望。他挑头提议为保护家园,打建寨墙,他带领村民们出资出力,自发组织修建寨墙。马万源担任监管,于同治四年动工筑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工月余,时任郑州知州的王莲塘闻讯,他正为加固郑州城墙犯愁,生出了动用七里河修寨建筑材料的念想。他借口《大法律》“距城十里之内的村庄不许筑寨墙”的规定,命令停止筑寨,马万源拒不理会继续施工。 </p><p class="ql-block"> 王知州闻讯大怒,将马万源抓进大牢,并声称,打寨不停工决不放人。</p><p class="ql-block"> 马万源据理力争,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着全村民众,村民们加紧施工,该村张氏家族的村民们也积极参与组织修寨,即使不断有人被抓,但工程不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在马万源的感召下,义愤填膺,齐心协力,日夜不停,快速建成了一座六角形,髙两丈、底宽3米、上宽两米、一里多长的寨墙。</p><p class="ql-block"> 王莲塘见曹庄人如此倔强,且木已成舟,担心日久生出事端,无奈放人。</p><p class="ql-block"> 王莲塘 为给自已留个下台阶,问道:“曹庄离郑州究竟多里?”众人答道:“曹庄距州衙大门有十多里,距离城墙只有七里路”。王莲塘接着说:“曹庄村边有条河,曹庄就叫“七里河村”吧!”,从此七里河村名就这样叫开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凊代进士趙兴周所题的“瑞迎东旭"和“瑞迎百福”砖刻匾额,分别立于东、西两座寨门的门楣上。1913年绘制的《郑县地理说》就有七里河村名记载。 </p><p class="ql-block"> 当初曹庒与七里河两个村名并用,新中国成立后,七里河村曾是乡政府所在地。农业合作化时,七里河村是我省树的三面红旗之一。从此七里河更有名气,日久天长,曹庒村名竟被人们淡忘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经城中村改造,七里河村已成为郑州一座美丽的居民社区。七里河村高楼林立,绿树成林,像座大花园,矗立于郑州市体育场和小蛮腰电视台塔的旁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