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美丽的古文明土地上--土耳其行

行之

<p class="ql-block">被疫情禁足两年多后,我们终于再次踏上出国旅途,于4月30日开始了土耳其的旅行。选择土耳其纯属偶然,一年前我们曾打算试探疫情中出国旅行,首选是向往已久的希腊。不料去年4月delta新冠病毒肆虐,印度疫情大爆发。全球恐慌,我们也只能老老实实在家宅着了。今年我们选择了看风景旅行(Global View Tours)5月11日的希腊团,这个团与看风景旅行的4月30日土耳其团正好衔接。为了弥补去年未能旅行的遗憾,我们决定两个团都参加,于是土耳其成了我们疫情两年多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这个偶然的选择给了我们未曾料想的丰厚回报,这是我们经历的最美好的旅行之一。12天我们徜徉于美丽风光与辉煌古文明之中,好的导游,好的天气一直陪伴着我们。写这篇游记最难的是取舍,许多民俗,风情,美食,及和团友们的照片都不得不舍弃。虽然这篇游记不可能囊括此行所有的所见所闻,仍希望能让没有来过的朋友对土耳其旅游有所了解,对想在疫情中旅行的朋友有所帮助。希望你们的下次旅行和我们一样愉快美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伊斯坦布尔(Istanbul)</b></p><p class="ql-block">是我们到访土耳其的第一站。这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曾经声名显赫威镇四方。从公元330年开始到1922年长达近1600年间先后是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这三大世界性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千年帝都最重要的因素是地利。它以分隔欧亚两大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为中心,向欧亚两侧延伸,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要想成为雄霸欧亚大陆的世界帝国,这里乃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看中了它,首开先河立它为罗马帝国首都,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鲁斯海峡不仅是欧亚大陆东西交汇之处,更是黑海和地中海南北两海之间的唯一海上通道,更确切地说是黑海的咽喉。当年中国就是交了不菲的买路钱才得以让瓦良格号航母经这从乌克兰回家。</p> <p class="ql-block">4月30日晚我们抵达伊斯坦布尔。入住的酒店位于一条美食街的边上,当晚我们就见识了土耳其的火罐焖肉,感觉很新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游船(Bosphorus Strait Cruise)</p><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一个行程就是游博斯普鲁斯海峡。我们乘坐的是渡轮(Ferry),起点是海峡南端欧洲一侧的埃米诺努码头(Eminonu Pier)。渡轮纵贯海峡直到北端的黑海口,中途有5次短暂靠岸停留供游客上下船。我们下船的地点就在博斯普鲁斯欧亚大陆桥北边。</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的这段海峡岸边最亮丽的风景是多玛巴切新皇宫(Dolmabahçe Palace)。多玛巴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海岸,博斯普鲁斯大桥的南边,在1856-1887及1909-1922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行政中心。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六位苏丹及伊斯兰教领袖阿布都麦吉德都曾在此居住。土耳其共和国开国总统阿塔突尔克亦曾在这居住和工作直至病逝。新皇宫现在是一座博物馆,我们行程不安排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过了新皇宫不远我们就穿过了博斯普鲁斯大桥。该桥现在的名称是7月15日烈士大橋(15 Temmuz Şehitler Köprüsü),是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並連結亞洲與歐洲大陸的跨海大橋,1973年10月30日建成启用。当时是海峡上唯一的一座跨海大桥,所以其前称就是博斯普鲁斯大桥(Boğaziçi Köprüsü),又称欧亚大陆桥。这是一座悬索桥,全長1,510米,離海面64米,任何船只都能通过。</p> <p class="ql-block">从北向南看博斯普鲁斯大桥,左边是亚洲。</p> <p class="ql-block">↑在海峡亚洲海岸下船,对面是欧洲。</p><p class="ql-block">出外旅游最关心的是天气。出行土耳其前,我查了在土耳其每一站的天气预报,大都不是好天气,阴雨天偏多。游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天气和预报的一样,不理想。登上亚洲的土地后这一切都改变了,阳光一直陪伴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恰姆利察清真寺(Çamlıca Mosque) </p><p class="ql-block">土耳其是个穆斯林国家。我们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儿的清真寺真多,到处都是高耸的传音塔。我们的导游思凯说伊斯坦布尔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有3300个之多。恰姆利察清真寺坐落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海岸边的恰姆利察山上,因此而得名。恰姆利察清真寺于2019年3月建成开放,是土耳其目前最大最新的清真寺。该寺宏伟壮观,周围环绕着众多观景台,风景如画的公园,有花坛、喷泉和异国情调的树木,还可以欣赏到整个伊斯坦布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丽风光。</p><p class="ql-block">清真寺主入口</p> <p class="ql-block">↑主祷告殿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主祷告殿</p> <p class="ql-block">↑↓内部装饰精美,从地毯,吊灯到彩窗无一不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和海峡风光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恰姆利察清真寺已成为伊斯坦布尔最美天际线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参观恰姆利察清真寺开始,我们脚下踏着的就是古老的小亚细亚土地。我们的行程就是在小亚细亚半岛绕一个圈再回到起点伊斯坦布尔。小亚细亚又称安纳托利亚,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大大小小帝国的遗迹和古文明的烙印。我们下一站要访问的是一座奥斯曼帝国的遗世小城,番红花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番红花城(Safranbolu)</b></p><p class="ql-block">是一座从奥斯曼时代留存至今的奥斯曼城镇。奥斯曼帝国消亡至今虽然才100年,但保存如此完好的经典的奥斯曼城市,番红花堪称绝无仅有,遗世独立。它是一个完美的典范,其房屋建筑,城市布局无一不散发着奥斯曼时代的气息。整个番红花老城被誉为“户外博物馆”,于1994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番红花城位于伊斯坦布尔以东400多公里,我们的大巴开了约6小时于下午4点多到达老城。</p> <p class="ql-block">番红花城在17世纪时期是番红花的贸易以及种植中心,并以此而得名。广场上的番红花雕塑是番红花城的城市标志。</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边的17世纪土耳其浴老浴场。</p> <p class="ql-block">↑图中给我们讲解的是这次土耳其行全程的导游思凯(Serkan)。他带我们去了清真寺,在古驿站让我们开始自由活动。</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帕夏清真寺,建于1661年,院子里有日光钟。</p> <p class="ql-block">古驿站。13世纪起番红花城就是东西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到了17世纪番红花城的商贸繁荣进入全盛时期,连结从伊斯坦布尔到黑海间的交易网络。思凯告诉我们这个古驿站和土耳其浴老浴场及穆罕默德帕夏清真寺一样都是17世纪的老建筑,现在这里是个饭店。</p> <p class="ql-block">↑古驿站二楼有一个咖啡博物馆。馆的一角有一个展现当时人们享用咖啡的小客厅,我们也扮成古驿站客人来了张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红顶,白墙,蓝天,如此美景让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在老浴场享受一下土耳其浴,我们流连往返于番红花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享受着古城的安逸祥和。老城的路都是石头铺就,通向每个店铺,每户人家,仿佛让时光倒流,引我们回到奥斯曼年代...</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建筑风格:两到三层木造结构,上面楼层突出于下层,用有雕刻的支架作为支撑。在木材框架基础上填充土砖,最后涂上灰泥以及稻草的混合物。外墙用灰泥或石灰粉刷再用木头装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安卡拉(Ankara)</b></p><p class="ql-block">土耳其独立以前,安卡拉只是一个数万人口的小城市。凯末尔创立土耳其共和国时,看中了安卡拉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防卫安全等优点,定都于安卡拉。经过近百年,安卡拉今天已发展成为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尽管已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安卡拉在底蕴上远无法和千年帝都伊斯坦布尔相比,旅游观光的景点不多。我们访问的是安卡拉三个最重要的景点:安卡拉城堡,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和土耳其国父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卡拉城堡(Ankara Castle)</p><p class="ql-block">是一座欧式城堡,何时兴建仍无定论。思凯告诉我们,城堡曾在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时期历经损毁和修复,今天我们看到的城堡是三个帝国时期修建的混合体。唯一能用肉眼辨认年代的是城墙上的白色城砖,那是罗马时期的城砖。</p> <p class="ql-block">1.安卡拉城堡大门;2.白色城堡;3.东城堡顶。</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团年龄跨度很大,从40后到80后都有。照片中左边6位是团里的70和80后的姑娘。她们年轻爱玩,充满活力,让整个团充满朝气。团友们将她们昵称为“小姑娘组”。在东城堡上给她们拍合影时,婉仪去蹭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在东城堡俯瞰安卡拉,全城风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午餐我们是在城堡中的网红餐饮店cafe tasbebek的顶层就餐。这张饭桌的view最好,女士们争相在这合影。</p> <p class="ql-block">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The Museum of Anatolia Civilizations)</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安卡拉城堡边上,展出的主要是安纳托利亚史前到赫梯、弗里吉亚文明的文物,所以又称赫梯博物馆。博物馆面积不大,却有着丰富的重量级文物馆藏,放眼看去都是数千年前的老东西。思凯说这个博物馆和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館是土耳其排名并列第一的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尊公元前5750年的《女神雕像》泥塑,距今已近8000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雕像巨大的乳房和宽阔的臀部象征着繁衍生息,坐在两只豹子之间,暗示着强大的社会角色。她双腿之间的圆形可能代表初生婴儿的头部,或者代表着有声望的祖先的头骨。这尊雕像被称为“大地之母”,是古代安納托利亞女神信仰的最早证据。</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高高的穹顶,空間寬敞,光线柔和。我们在里面拍了许多文物的照片,篇幅有限不多作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赫梯碑出自公元前1300年赫梯帝国时期,博物馆外展示的是一个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耳其国父陵(Atatürk Mausoleum)</p><p class="ql-block">是土耳其开国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的陵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沦落为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对象,被迫签下塞夫尔条约。条约将土耳其最富庶的地区全部瓜分,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的内陆部分。凯末尔领导土耳其民族主义者进行了激烈反抗,1922年协约国同意废除《塞夫尔条约》。1923年7月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的《洛桑条约》基本确立了现代土耳其的疆域。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国正式成立,凯末尔成为共和国的开国总统。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土耳其国民议会于1934年通过授予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土耳其之父)的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路径大致如下面拼图所示:</p><p class="ql-block">1.石狮大道;2. 教师、农民、军人雕像(对比我们的工农兵);3.看陵墓卫兵换岗仪式;4.进入广场登台阶进入陵寢参观;5.参观国父与独立战争博物馆;6.从飘扬国旗的南口离开广场;7.花草丛中铺就的国旗;8.从西南角看国父陵。</p> <p class="ql-block">国父陵外观</p> <p class="ql-block">国父陵内的雕花石棺,但遗体是安放在地下墓室里。在参观博物馆时游客在地下墓室外的萤屏可以看到室内状况。整个参观过程我们深深感到土耳其人对凯末尔的热爱和崇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图萨(Ḫattuša) </p><p class="ql-block">是青铜时代晚期赫梯帝国(约公元前1700-1180年)的首都。赫梯帝国从首都哈图萨所处的安纳托利亚中部扩张,疆土有时延伸至南部的西叙利亚,北边的黑海和西边的爱琴海沿岸。赫梯帝国也因外敌入侵几次迁都,但最终仍迁回哈图萨,直到帝国于公元前1180年灭亡以前哈图萨一直是赫梯帝国的首都。赫梯帝国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他们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和使用了铁器,最早进入铁器时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末期(公元前5世纪)。哈图萨遗址于198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我们今早离开安卡拉于中午前来到哈图萨考古遗址。帝都遗址由上城和下城两个区域组成。</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部分哈图萨下城城墙。</p> <p class="ql-block">↑下城为平民生活区,废墟只剩下地基了。</p> <p class="ql-block">上城(The Upper City)遗址有王宫,三座城门和二十几座神庙。上城城墙是一条人工堤坝高约30米,长250米,底部宽80米。城墙中间是斯芬克斯门,城墙底部有一条70米长的隧道,其用途众说纷纭。</p> <p class="ql-block">獅门(Lion Gate)是赫梯帝都的正式入口。</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门(SphinxGate)</p><p class="ql-block">哈图萨上城城墙,我们从隧道出来,再从这条石阶梯爬到顶部。</p> <p class="ql-block">亚兹利卡亚赫梯神庙(Yazılıkaya Hittite Temple)</p><p class="ql-block">在赫梯人眼中这里是一座天然的露天寺庙,一个令人崇拜和敬畏的地方,遗址的使用约始于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将神像雕刻在今天被称为A石室和B石室的岩壁上。</p> <p class="ql-block">A石室(Chamber A)主要是多个神像一行的浮雕,最有名的是赫梯十二冥神浮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B室(Chamber B)要经过一条狭窄险要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B石室左壁是神像浮雕,右壁岩壁上的洞是供祭祀时放祭品用的壁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b></p><p class="ql-block">位于安纳托利亚地区中部高原上,是一个地质奇观。广阔的柔软火山岩被侵蚀成塔、锥体、山谷和洞穴,超现实的奇幻的地形仿佛来自超凡脱俗的童话世界。这里人文和自然相得益彰,乡村散落着迷人的洞穴建筑,还有拜占庭和伊斯兰时代的岩石教堂和地下隧道建筑群。1985年这里的格雷梅国家公园和其他岩石遗址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p><p class="ql-block">今天卡帕多西亚无疑是土耳其最大最热门的旅游景区之一。到这里除了奇幻的自然风光外,最重要的两个体验就是住洞穴酒店和乘坐热气球。</p> <p class="ql-block">洞穴酒店</p><p class="ql-block">离开赫梯古都,大巴载着我们直奔卡帕多西亚。约4小时后我们到达乌尔古普(Urgup),入住尤纳克之家(Yunak Evleri)洞穴酒店。酒店坐落在悬崖上,享有独特的洞穴风格,拥有可追溯到5世纪的客房和19世纪的希腊庄园。环境优美,四周是卡帕多西亚童话般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热气球</p><p class="ql-block">卡帕多西亚的热气球可说是全世界最出名的。这里是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非常适合大规模热气球飞行。热气球公司大都会选择在清晨飞行。这时气流比较稳定,能见度也较强。朝霞中漫天的热气球缓缓飘过奇特的岩峰沟壑,这是卡帕多西亚无与伦比的最美画卷。</p><p class="ql-block">每年的4月-10月是卡帕多西亚热气球最佳飞行时间,适合飞行的天数比较多。即使如此游客大都安排在卡帕多西亚住两晚,增加坐上热气球的机会。最终能否坐上仍是有点靠碰运气,我们遇上的情况就是如此。天气预报两个早晨都不是好天气,第一天稍微好一点,热气球公司也不能确定是否一定能飞。第一天清晨3点50我们就出发到集中地点等候。卡帕多西亚大学官网负责发布起飞的禁止或许可令,红色旗帜是禁飞,黄色是等待,绿色是许可。思凯手机上显示的是黄色,下一刻可能是绿也可能是红。这种等待的煎熬持续了约半个小时,终于转绿了。顿时群情沸腾,我们立马出发朝热气球场驶去。</p> <p class="ql-block">热气球场半充气的气球,它们也是要等候许可令。</p> <p class="ql-block">↑↓点火充气</p> <p class="ql-block">↑↓升空。这张照片和这段视频是团友海沨夫妇分享,谢谢!</p> <p class="ql-block">↑日出</p> <p class="ql-block">空中鸟瞰“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20多热气球漫天飞舞,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热气球是第二个升空的,在1400英尺的高度飘浮了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飞行员只能控制热气球的高度,方向则是由风向决定。有经验的飞行员能操纵热气球保持在需要的风向那一高度,从而飞往要去的目的地。我们的飞行员今年30岁已有12年的飞热气球的经验。他操控我们的气球穿峰越谷,让我们尽情体验卡帕多西亚千姿百态的奇幻景观,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的热气球十分平稳。我的感觉就像飘浮在空中的精灵,游历着这童话般的世界。着陆以后大家都余兴未尽,脸上绽放着兴奋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我们7点回到尤纳克之家用早餐,稍事休息,9点又出发继续今天的行程。在大巴上思凯告诉我们今天早晨的热气球是过去几天内唯一的一次升空。他问为什么幸运眷顾了我们,停顿了一会他给出了答案:他昨晚为我们祈祷了。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思凯这么好的导游,风趣幽默,让大家一路笑声不断。</p> <p class="ql-block">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Air Museum) </p><p class="ql-block">是著名的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数千年前,这里被埃尔吉耶斯火山爆发的灰烬和熔岩覆盖并硬化形成凝灰岩。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风蚀慢慢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童话烟囱。这里迷人的月球景观让它成为星球大战的拍摄场地。</p><p class="ql-block">露天博物馆是卡帕多西亚丰富历史的皇冠上的明珠。当地人很早就发现这些软岩易于雕凿,建了许多洞穴屋。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徒受到迫害来到这里躲避,建造了许多教堂。到了拜占庭帝国时期又有一批基督教徒来到这里避难,继续繁荣和发展了这里的教堂文化。</p> <p class="ql-block">↑↓是一座由中世纪洞穴教堂组成的修道院建筑群,有超过 10 座洞穴教堂,以及教区、住宅和宗教学校。 一座有六层房间,隧道,走廊和楼梯和修道院,是一个建筑和历史奇迹。</p> <p class="ql-block">苹果教堂(Church with the Apple),其历史可追溯至 11 世纪,拥有保存完好的圣经场景壁画和圣徒肖像。</p> <p class="ql-block">↑凉鞋教堂(Church of the Sandal)以一些类似脚印的凹痕命名。有些人认为这些是耶稣自己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黑暗教堂(Dark Church),因缺乏穿透内部的光线而得名。 随后它被用作鸽舍,直到 1950 年代。 用了14年才把墙上的鸽子粪便刮干净。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它进行了大规模修复,以圆顶上的基督潘托克托尔(Christ Pantocrator)画作为主体,展现了生动多彩的新约场景壁画。这些是整个卡帕多西亚保存最完好的壁画,因为没有光线保留了仍然生动美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鸽子谷(Pigeon Valley)</p><p class="ql-block">因谷内岩石上众多的鸽舍而得名。 对卡帕多西亚人来说,鸽子可以做信使,鸽粪可用作肥料。 他们认为当地著名的水果就是由于使用鸽粪。 </p> <p class="ql-block">鸽子谷悬崖上到处是人工雕凿的大小不一的鸽舍,酷像童话王国里的精灵城堡,梦幻迷人。</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乌奇萨城堡(Uchisar)。</p> <p class="ql-block">↑挂在心上的蓝眼睛。</p> <p class="ql-block">德文特谷(Devrent Valley)</p><p class="ql-block">在当地被昵称为“想象谷”,是卡帕多西亚形成最好、最密集的岩层之一。 大多数玫瑰色的岩锥顶部都是平坦的、较暗的坚硬岩石石头,这些石头为锥体挡雨,直到所有周围的岩石都被吃掉。 这个过程被地质学家称为差异侵蚀。</p> <p class="ql-block">唯妙唯肖骆驼石(Camel's Rock)。</p> <p class="ql-block">蘑菇石?</p><p class="ql-block">这里千奇百怪的岩石激发出人们的想象力。骆驼很容易看到,但想看到海豚、海豹、拿破仑的帽子、接吻的鸟、圣母玛利亚和各种爬虫类动物,你可能需要戴上想象力的帽子。</p> <p class="ql-block">卡帕多奇亚地下城市</p><p class="ql-block">有许多個,为当年到卡帕多西亚避难的基督徒所建。现在開放參觀的主要有三座。凱馬克利地下城(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地下城有 8 层,只開放參觀到地下4层;代林庫尤地下城(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是目前卡帕多奇亚最大的地下城,地下約有 18-20层,目前開开放到地下8层;厄兹康纳克地下城(Özkonak Underground City)有10层,只開放參观到地下4层。我们参观的是厄兹康纳克地下城。</p> <p class="ql-block">地下城里面有四通八达的隧道将居室,储存室,牲口棚相连,另外还有紧急逃生通道,只有从里面才能打开的大石门等。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们想起了电影《地道战》,但这的功能复杂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肚皮舞晚餐</p><p class="ql-block">是在一家洞穴酒店,估计当晚有4百多人观看。表演很精彩。观众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不时拥入舞池载歌载舞,这是个欢乐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压轴表演</p> <p class="ql-block">观众上场共舞</p> <p class="ql-block">红谷和玫瑰谷(Red&Rose Valley)</p><p class="ql-block">是卡帕多西亚一个独一无二地方,既有整齐的岩石阵列,又有奇特如花瓣散落山谷的美丽岩石造型。我们上午来这徒步,边走边欣赏山谷壮丽的景色,这是我们卡帕多西亚难得的经历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谷</p> <p class="ql-block">↑↓玫瑰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科尼亚(Konya)</b></p><p class="ql-block">位于安纳托利亚中南部,是一个古老的聚居地。早在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这就有人居住。在伊斯兰教之前,该城市先后有钙石时代(铜器时代)文明,青铜时代文明,接着是赫梯,弗里吉亚,吕底亚,波斯,罗马和拜占庭等各种文明统治。在11世纪,塞尔柱土耳其人征服了该地区,科尼亚成为塞尔柱帝国的首都。在塞尔柱人统治下,科尼亚开始伊斯兰化。13世纪贾拉尔·丁·鲁米(Mevlana Celaleddin-i Rumi)创立了伊斯兰教神秘的苏菲教派,科尼亚成为旋转舞修行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苏丹哈尼驿站(Sultanhanı Kervansaray)</p><p class="ql-block">位于卡帕多西亚到科尼亚的中点阿萨莱(Aksaray),我们离开玫瑰谷前往科尼亚的路上顺道访问了这里。驿站建于1229年塞尔柱帝国统治时期,当时地中海到黑海贸易十分繁荣兴盛。苏丹国王为了保护过往商旅驼队的安全,根据骆驼每天大约行走的距离,每隔40公里左右就建一个驿站。时至今日当年的100多个驿站只有40多个保存下来,大都成为旅馆或餐厅。苏丹哈尼驿站是保存下来的最大最完整的一个。</p><p class="ql-block">驿站正门固若金汤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驿站庭院中间是一個簡易的清真寺,方便旅途中的穆斯林商人做礼拜。思凯说清真寺后面庭院顶端是住大通铺的地方,清真寺左侧的房间则是有钱人住的单间或套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通铺大堂。在高大的拱顶下行走,好像步入了穿越的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离开苏丹哈尼驿站,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科尼亚。这是塞利米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科尼亚是一座传统保守的伊斯兰城市。思凯告诉我们,这座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拥有的清真寺有3300座,和有1700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一样多。</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奥斯曼时代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梅夫拉纳博物馆(Mevlana Museum)</p><p class="ql-block">名为博物馆,实际上是伊斯兰教的一个圣地。这里是伊斯兰教精神导师,神秘的苏菲派创始人梅夫拉那纳·杰拉莱丁·鲁米的长眠之地。到科尼亚的穆斯林都是冲着梅夫拉纳博物馆而来,使之实际上成为穆斯林的朝圣之地。 鲁米的影响力超越国界和种族分裂:伊朗人,塔吉克人,土耳其人,希腊人,普什图人及其他中亚穆斯林和印度次大陆的穆斯林都非常欣赏他的精神遗产。他的诗歌被广泛翻译成世界上许多语言,并被转换成各种格式。 鲁米在美国被描述为“最受欢迎的诗人”和“最畅销的诗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庭兩侧,图右是梅芙拉纳的陵墓及伊斯兰圣器,图左展出旋转僧侶的苦行生活。</p> <p class="ql-block">梅芙拉纳.鲁米的石棺。小图是陈列在博物馆中央的一个盒子,思凯告诉我们里面盛的是穆罕默德(Muhammad)的一根胡子。</p> <p class="ql-block">阿拉丁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是一座12世纪的建筑。思凯带我们到这参观,并给我们讲解了如何做礼拜。</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男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个二层的小阁楼是女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棉花堡(Pamukkale)</b></p><p class="ql-block">土耳其文Pamuk是棉花,Kale是城堡,所以Pamukkale就是“棉花城堡”。棉花堡以流动的温泉水而闻名。温泉水顺山坡向下蔓延的过程中,水中的石灰质沿途沉淀,形成闪闪发光的雪白石灰岩的表面。久而久之就演变出一层层阶梯状的温泉池。传说这些地层是巨人留下晾干的凝固棉花(该地区的主要作物)。</p><p class="ql-block">棉花堡自古典时代以来就一直吸引游客前往其温泉。佩加蒙国王欧迈尼斯二世于公元前190年开始在山顶修建希拉波利斯城。先是一个温泉浴场,后来成为了一个治疗中心,医生们在这里使用温泉为病人提供治疗。罗马和拜占庭时期,希拉波利斯成为多功能渡假胜地,有神殿、大剧院、集市、浴场及治疗中心。这座古城后来毁于大地震。</p><p class="ql-block">希拉波利斯-棉花堡于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p> <p class="ql-block">棉花堡位于科尼亚以西约400公里处。我们早上8点出发,下午2点到达棉花堡。远看棉花堡就像一座雪白的城堡。这不是雪山,是钙化的石灰质散发的雪白光芒。我们朝山上走去,路边点缀着这种美丽的小红花。导游思凯告诉我们这就是婴粟花,真没想到令人谈之色变的婴粟竟有如此漂亮的花朵。思凯说满山开遍婴粟花的时候那才是真叫一个好看,但现在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又何尝不是美得让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沿着散落山间的大理石块我们来到山顶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剧场是修复得最好遗址建筑。</p> <p class="ql-block">↑↓建于二世纪的古罗马大剧场</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工雕刻的温泉池叫克娄巴特拉池,人们常称之为埃及艳后池,是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手下最得力的将军之一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送给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Cleopatra)的最著名的礼物。7世纪一场地震倒塌了周围的建筑,巨大的大理石多立克柱跌入了水池。至今这些倒塌的石柱仍停留在池底,所以它又被叫做古董池。</p> <p class="ql-block">来到棉花堡</p> <p class="ql-block">这条从山顶流落的温泉水溪是层层温泉池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层层叠叠如硕果累累洁白的棉花。</p> <p class="ql-block">摆拍</p> <p class="ql-block">学年轻人来一张永结同心。</p> <p class="ql-block">棉花堡温泉池梯田全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T台秀</p><p class="ql-block">离开棉花堡去以弗所途中,我们到了一家小亚细亚羔羊皮衣的厂家直销店。经销人很有头脑,就找团友上T台做模特。上去的团友个个表现出色,很有模特范儿,博得台下我们喝彩不已。这招营销很灵,秀后皮衣立刻大卖。</p><p class="ql-block">下面4个视频是团友姜大哥拍的,谢谢分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以弗所(Ephesos)</b></p><p class="ql-block">由古希腊殖民者始建于公元前10世纪。这里是库丘克曼德雷斯河(Küçükmenderes river)入海口,海陆商品在港口集散为其带来经济繁荣,成为一個重要的商业中心。在公元前550年阿尔忒弥斯神庙建成。这座被誉为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神庙使得以弗所更加闻名,被称为守庙之城。以弗所在基督教早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座圣经名城。保罗曾在以弗所居住长达三年之久,以弗所教会是他亲自创立,是《启示录》提到的亚洲的七个教会之一(2:1–7)。另外据说《约翰福音》也是约翰在以弗所完成的。</p><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曾给以弗所带来繁荣的 Küçükmenderes河口慢慢淤塞,以弗所作为港口商业中心的地位不再。公元614年,它遭到地震破坏,人们纷纷离开,以弗所被彻底遗弃,沦为废墟。直到19世纪開开始的发掘考古,以弗所古城才得重見天日。虽然至今只挖掘出古城的一小部分,以弗所无疑是世界上保存最好和最大的古希腊罗马城市遗址。这座世界上第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打造的古城是土耳其最热门的观光景点之一,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祖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遗址南门进入,看到的第一座建筑遗址是建于公元2世纪罗马浴场(Bath of Varius)。古罗马人进社区之前先要淨身。今天浴场只剩下三個拱門。</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Odeon),建于公元前150年,是一座剧院形状的建筑可容纳有1400人。它被用作市议会和戏剧表演。</p> <p class="ql-block">政府办公室(Prytaneum)建于公元300年,现在只剩下一些柱子。</p> <p class="ql-block">↑梅米乌斯纪念碑(Memmius Monument)是一座献给罗马独裁者苏拉的胜利拱门,他于公元前 84 年从庞蒂克帝国解放了以弗所。</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是先进的古罗马医疗城市。拼图左是一块在医院发掘來的石碑,上面的浮雕是一支蛇杖。蛇杖象征医术和医德,今天人们也用蛇仗表示医院或救护车。</p><p class="ql-block">拼图右头部破裂的浮雕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赫密斯(Hermes),Hermès容易让人想到法國时装品牌爱玛仕。该品牌名来自其创办者的姓氏Hermès,与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赫密斯相同只是巧合。</p> <p class="ql-block">↑胜利女神(Nike)浮雕位于</p><p class="ql-block">市政府对面。浮雕中女神衣服的下摆有個勾勾的形狀,据说美国著名的Nike公司的钩状商标的设计灵感就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克里特大道(Curetes Street)</p><p class="ql-block">是以弗所的三大主干道之一,其大理石铺的路面从大力神门(Hercules Gate见小图)一直延伸到塞尔苏斯图书馆。这条大道是古代以弗所的中心,两旁是喷泉、寺庙、长廊下的商店和城市最精英公民的大房子。</p> <p class="ql-block">图拉真喷泉(Fountain of Trajan)是为纪念图拉真皇帝于公元2世纪建立的。这个喷泉被认为是以弗所三大最宏伟的喷泉之一。 水从一根柱子上流出,柱子上放着一座巨大的图拉真雕像。今天只有属于这尊图拉真雕像的底座和一只脚幸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神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Temple of Hadrian)</span>是克里特大道上保存最完好、最美丽的建筑之一。 它建于公元 138 年,献给从雅典来到这座城市的哈德良皇帝。寺庙的正面有四根科林斯柱支撑着一个弯曲的拱门,中间是一个胜利女神的浮雕。 </p> <p class="ql-block">公共厕所(Public Latrines)建于公元1世纪,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厕了。马桶座圈是在大理石长凳上整体切割而成,共48个。公厕只有男人可以进來,每人占一个马桶,一边方便一边还可聊天谈生意。</p><p class="ql-block">思凯还示范了当时男士们如厕谈生意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妓院(Brothel)位于图书馆对面,与浴室和公厕所大约同时建造。这座建筑被称为妓院,因为从房子里挖掘出一尊带有超大阴茎的普里亚普斯雕像。</p> <p class="ql-block">塞尔苏斯图书馆(Library of Celsus)建于公元117年,是以弗所最美丽的建筑之一。图书馆的容量超过12,000卷。它是古代第三大图书馆,仅次于亚历山大和佩加蒙图书馆。据说图书馆有一条秘道通往对面的妓院,有的男人藉口去图书馆,实际上则进了这条通道…….</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都门(Gate of Augustus)是一座凯旋门,位于图书馆边上。它由奴隶马祖斯(Mazeus)和米特里达(Mythridates)于公元 40 年建造,纪念奥古斯都皇帝给了他们自由,并派他们到以弗所担任负责维护罗马帝国财产的官员。</p> <p class="ql-block">穿过奥古斯都门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弗所的第二条</span>大理石路,从图书馆通往大剧场。</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边是有一个古老的妓院广告。 大多数参观者首先注意到左脚的绘图。 这意味着妓院在左侧,任何脚小于那个尺寸的人都将被宣布为未成年人并被拒绝进入。 有一张女人的画和一个零钱包告诉游客可以在那购买什么,还有一个盒子显示图书馆就在街对面。</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Great Therter)建于公元1世纪,位于帕纳伊尔山脚下,其外立面面向海港大道。被认为是以弗所城最壮观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可以容纳多达 25,000 名观众。我的印象希拉波利斯大剧场似乎更为宏伟壮观,更为震撼。</p> <p class="ql-block">↑海港大道(Harbor Street)建于公元前 1 世纪,是以弗所的第三条大理石路,从大剧院通往现在已变成内陆的港口。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耳忒弥斯神庙(Temple of Artemis)</p><p class="ql-block">一座位于以弗所的古希腊神庙,供奉古代女神阿尔忒弥斯(即罗马女神戴安娜)。 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到公元 401 年已经被毁坏。 遗址上只剩下最后一座寺庙的地基和碎片。我们在遗址只看到这根孤零零的石柱,它是用发掘出的大理石拼成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萨达斯(Kusadasi)</p><p class="ql-block">是爱琴海边的一个有名的休闲度假胜地。我们5点半离开以弗所,大约7点抵达。晚餐我们来到酒店的顶层餐厅就餐,夕阳下美丽的海湾风景尽收眼底,爱琴海日落更是让人陶醉。晚餐后我们沿着海边散步,欣赏海湾夜景,久久不愿离去。这是一个难忘美好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爱琴海日落</p> <p class="ql-block">海湾夜景</p> <p class="ql-block">这段航拍视频是团友海沨制作,太美了!谢谢海沨分享,同意我将视频加进游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佩加蒙(Pergamon) </b></p><p class="ql-block">是位于密西亚的一座古希腊殖民城市,坐落在335米高的安山岩台地上。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281-133年它在阿塔利德王朝的统治下成为佩加蒙王国的首都及希腊世界的主要文化中心之一。阿塔利德人在城市建造了像雅典那样的卫城和仅次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佩加蒙图书馆。1870年佩加蒙古城被德国工程师卡尔·赫曼(Carl Humann)发现。1878年开始了挖掘,一直到现在。但挖掘出来的原件大都只能在柏林佩加蒙博物馆看到。当时奥斯曼帝国欠下德国很多债务,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将发掘出来的文物原件用来抵消了部分偿债务,令人痛惜。</p><p class="ql-block">佩加蒙古城于 201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佩加蒙卫城坐落在335米高的山顶,我们得乘缆车上来。眼前这片开阔的平地就是雅典娜神庙(Temple of Athena)遗址,基本上只剩下地基了。站在荒凉落寞的遗址前,看着山下繁华的现代城市贝尔加马(Bergama),令人不禁感慨世事沧桑。</p> <p class="ql-block">↑宙斯祭坛</p><p class="ql-block">建于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国王欧迈尼斯二世统治时期,是图拉真神庙建成后的另一座宏伟的建筑。祭坛发掘出的文物原件被德国人拆走,只剩下孤零零的两棵树。用数千碎片复原的宙斯祭坛雕塑如今是德国柏林最好的博物馆,柏加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图拉真神庙(Temple of Trajan)</p><p class="ql-block">是为了纪念罗马皇帝图拉真而建造的。公元117年图拉真在东征小亚细亚回罗马的途中去世,哈德良成为罗马新皇帝。公元125年哈德良回到佩加蒙,下令在卫城的最高处为图拉真建造了这座庙宇。图拉真神庙是一座宏伟的大理石建筑。站在神庙遗址上这些巍然屹立的科林斯柱子前,人们不难感觉到神庙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图拉真神庙下方卫城城墙内的支撑拱门(图左),城墙内的武器库(图右)。</p> <p class="ql-block">卫城城墙今天依然雄伟坚固,风采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佩加蒙剧院可以追溯到希腊化时期,有78排座位,可容纳约10,000人。它高36米,是所有古代剧院中最陡峭的,有恐高症的游客可能不宜到这游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洛伊考古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Troy)</p><p class="ql-block">离开佩加蒙,下午5点多我们到达古城特洛伊遗址参观。特洛伊因“特洛伊木马”而闻名。干计算机的都知道特洛伊木马病毒是指任何误导用户其真实意图的恶意软件。该术语源自荷马史诗中希腊人靠木马骗开城门攻陷特洛伊城的故事。长久以来荷马史诗由于没有史籍可以印证,其中的故事常被当作神话和传说而不是史实。破局的是一位成功的德国退休商人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他从小着迷于荷马史诗,有志于探找史诗中的古迹,发掘特洛伊古城。36岁时他累积了足够的財富,提早从商界退休並环遊世界,將他的精力与财富投入考古(或探宝)。1870年47岁的施里曼和他新婚的妻子来到小亚细亚的爱琴海岸,凭着荷马史诗的指点,施里曼挖掘出了湮没两千多年的特洛伊古城遗址。虽然施里曼发现特洛伊遗址的故事本身也像个传奇,遗址对于了解欧洲文明早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是整个特洛伊文明的证明。1998年特洛伊考古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遗址最醒目的标志就是门口这座三层楼高的木马,告诉游客这里是特洛伊。木马于1975年置放于此,是土耳其艺术家伊捷塞内莫卢(Izzet Senemoglu)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遗址前是一马平川,古城确是易守难攻,难怪当年希腊人得用木马计赚开城门。</p> <p class="ql-block">下面拼图里依次是1.从表面一直挖到最下面第I层的施利曼沟;2.第I层的特洛伊城墙,约建于公元前3000年;3.第II层城墙;4.第II层城墙西南门;5.第VI层东门的塔楼和城墙;6.VI-VII层的城墙南门;7.希腊罗马时期的特洛伊庇护所(VIII-IX层);8.第IX层的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凯佩斯(Kepez)</p><p class="ql-block">离开特洛伊我们来到这座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 Strait)亚洲海岸的城市。达达尼尔海峡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它全属土耳其,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航道。</p><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科林酒店(Kolin Hotel)就在达达尼尔海峡边上,晚餐时从餐厅就可看到海峡日落。我们的房间不朝海,但窗外一座有6个宣礼塔的清真寺引起了我的好奇。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曾因其6个尖塔成为超然的存在,难道这座清真寺也很有名头?</p><p class="ql-block">1.科林酒店;2.6尖塔清真寺;3.晚上在海边散步拍的达达尼尔海峡夜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伊斯坦布尔</b></p><p class="ql-block">是我们行程的起点也是终点。在小亚细亚绕了一圈后我们回到这里,用剩下的一天半完成我们对它欧洲部分,主要是历史半岛(Historical Peninsula),的访问。历史半岛位于金角湾,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马尔马拉海的交汇的处,是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等许多文明的首都。这里包括了游客必到打卡的清真寺、博物馆、宫殿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Kepez到达伊斯坦布尔时已是中午,在跨越金角湾的加拉塔大桥(Galata Bridge)中间的一家海鲜餐厅用午餐。桥上是看风景绝佳之处,金角湾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风景美不胜收。同样的景物我们行程第一天坐渡轮时都已见过。那时天不作美,拍的照片不理想。今天阳光把最美的景色带给了我们。 </p><p class="ql-block">1.历史半岛金角湾海岸的苏莱曼清真寺,是最醒目的地标的之一;2.金角湾哈利奇跨海大桥(Haliç Bridge);3.恰姆利察电视塔(Camlica TV Tower),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海拔587米,是伊斯坦布尔的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托普卡匹宫(Topkapı Sarayı)</p><p class="ql-block">是15世纪到19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的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金角湾及马尔马拉海交汇处的萨拉基里奥角。1856年多玛巴切新皇宫启用,它就被称做老皇宫。这是一座辉煌的建筑,现在是一座大型博物馆,可称谓土耳其的故宫。老皇宫坐北朝南,有三座主要的宫门,帝王门,崇敬门和吉祥门。三座大门将皇宫隔成三个主要庭院,参观从南面的帝王门开始。</p> <p class="ql-block">帝王门(The Imperial Gate)</p><p class="ql-block">是进入第一庭院的主要入口。大门始建于 1478年,上面的大理石是19 世纪铺的。在它的中央拱门通道有着高大的圆顶,装饰着镀金的奥斯曼书法,其中有古兰经经文和苏丹的图格拉(tughra书法字母组合,印章或签名) 。</p> <p class="ql-block">↑小图是苏丹艾哈迈德喷泉(fountain sultan ahmed),位于帝王门前大广场上。 喷泉建于1728年,明显是郁金香时期的建筑风格。它是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坦布尔的社交中心和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第一庭院(The First Courtyard)</p><p class="ql-block">被高墙环绕,用作外围区域或公园,是宫殿所有庭院中最大的。圣<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莲娜</span>教堂是庭院中主要建筑。这座东正教堂是伊斯坦布尔少数几个没有被改造成清真寺的教堂之一,因为它一直被用作储存武器的武器库。今天它是博物馆和音乐厅。这个庭院由禁卫军驻守,他们在宾客来访时盛装列于路旁受阅。宾客沿路直往崇敬门。</p><p class="ql-block">位于第一庭院的圣伊莲娜教堂。</p> <p class="ql-block">↑崇敬门(The Gate of Salutation)</p><p class="ql-block">亦称中门(Middle Gate),大概建于1542年,是第二庭院的入口。大门有两座八角形的尖塔,也有苏丹的图格拉和刻宗教碑文。所有宾客必须在崇敬门下马才能进入第二庭院。</p><p class="ql-block">第二庭院(The Second Courtyard)</p><p class="ql-block">又称迪万广场(Divan Meydanı),建成于1465年。奥斯曼帝国时期它是朝臣的聚集地,苏丹有时也在镀金宝座上会见宾客或审判罪人。第二庭院我们主要参观了御膳房和帝国宝库。</p><p class="ql-block">帝国议会厅(Imperial Council Chamber),背景是正义之塔(Tower of Justice)。</p> <p class="ql-block">↑(左)御膳房 (Palace Kitchens)是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厨房,现在用于展示厨房用具,银器以及大量瓷器。这里的10,700件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好的瓷器收藏之一;(右)帝国宝库(Imperial Treasury)如今用于展示武器和盔甲,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伊斯兰武器收藏之一,藏品涵盖7世纪到20世纪之间的1300年。</p> <p class="ql-block">吉祥之门(The Gate of Felicity)</p><p class="ql-block">建于15世纪,是第三庭院入口。必须有苏丹的授权才能进入吉祥之门 。大门有古兰经经文和苏丹的图格拉,天花板部分涂有金箔,中间挂着一个金色的球。苏丹将这座大门和迪万广场用于特殊仪式。在苏丹即位或宗教,节庆日子,苏丹坐在此门前的拜拉姆王座上向臣民和官员致意。苏丹的葬礼也是在大门前举行。</p><p class="ql-block">第三庭院(The Third Courtyard)</p><p class="ql-block">也叫内宫,是皇宫的核心所在。这是一座郁郁葱葱的庭院,坐落着觐见厅,枢密院,国库,后宫和艾哈迈德三世图书馆。 </p><p class="ql-block">觐见厅(Audience Chamber)</p><p class="ql-block">进入吉祥之门就面对着觐见厅。这是一座奥斯曼式的方形亭式建筑,由22根精美的柱子组成环绕的柱廊。房间的天花板漆成深蓝色,并镶嵌着金色的星星,还装饰着珍贵的地毯和枕头。对比在第二庭院的帝国议会,觐见厅被称为“内议事堂”。</p><p class="ql-block">1.吉祥之门;2.觐见厅</p> <p class="ql-block">↑穿过觐见厅我们来到庭院东北的观海处,在这向南看是马尔马拉海,向北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这张拍的是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枢密院(Privy Chamber)</p><p class="ql-block">是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它设有圣物室,收藏了“穆斯林世界最神圣的遗物”:先知穆罕默德的斗篷、两把剑、一把弓、一颗牙齿、一根胡须、他的战刀、一封亲笔签名的信和其他遗物,被称为神圣信托。这里的圣物还有旧约中摩西的权杖和约瑟夫的头巾。这些圣物使这成为穆斯林的朝圣之地。</p><p class="ql-block">1.枢密院北侧柱廊;2.参观枢密院,右图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弓,鞘和两把剑;3.艾哈迈德三世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Hagía Sophia)</p><p class="ql-block">建于公元537年,以前称为神圣智慧教堂。它是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式大教堂,直到1453年它一直是拜占庭帝国和东正教最大的基督教教堂。它被誉为拜占庭建筑的第一部杰作,是古代晚期的最高建筑成就。它在建筑和礼仪上对东正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都广泛而持久,是拜占庭和东正教文明建筑和文化的标志。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建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将其建为博物馆。2020年重新改建为清真寺。1985年索菲亚大教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1.老皇宫广场前看索菲亚大教堂;2.从苏丹艾哈迈德公园(Sultan Ahmet Park)看索菲亚大教堂;3.教堂内的灯饰特别美,金色的光辉使索菲亚大教堂显得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索菲亚大教堂2020年由博物馆改为回清真寺。这是青少年正在接受伊斯兰教育<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p><p class="ql-block">的正式名称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建于1609至1616艾哈迈德一世统治年间。它因清真寺的内墙用蓝色瓷砖装饰而得名。据说整个建筑全部用大理石拼砌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蓝色清真寺的设计是两个世纪奥斯曼清真寺发展的结晶,被认为是奥斯曼古典时期最后一座伟大的清真寺。1985年蓝色清真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六座尖塔的清真寺。据说一位建筑师将苏丹的“altın minareler”(金尖塔)要求误读为“altıminare”(六个尖塔),而这是当时麦加大清真寺的独特特征。苏丹被批傲慢后,下令在麦加清真寺建造第七座尖塔。维基百科说现在土耳其有五座6个尖塔的清真寺,但那上面提到的另外4座没有我们在凯佩斯看到的那座6尖塔清真寺。看来土耳其到底有几座六尖塔清真寺仍是个谜。 </p><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的外观是在苏丹艾哈迈德公园拍的。清真寺内部正在大维修,拍圆顶都有躲不开脚手架,没拍到什么有意义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巴扎(The Grand Bazaar)</p><p class="ql-block">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有盖市场之一。它始建于1455年,那时是一个小的布料卖家的集市。今天它总面积为30,700平方米,拥有61条有盖街道和4,000多家商店。2014年它以91,250,000名的年游客量位列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旅游景点。我们从Nuruosmaniye门进大巴扎,走马观花地逛了几条街。里面真大,主街两边橱窗多为金银首饰。主街伸出许多支街,在那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我们感觉像进了迷宫,转着就转晕了。</p> <p class="ql-block">香料市场(Spice Bazaar)</p><p class="ql-block">是用1660年奥斯曼帝国在埃及的收入建造的,所以土耳其语(MısırÇarşısı)叫埃及市场。它是继大巴扎之后最著名的有盖购物中心,也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集市之一。近年来其他类型的商店正在逐渐取代香料卖家,但集市现在仍然是伊斯坦布尔的香料贸易中心。这里香料品种真多,不乏我们感兴趣的。由于我们接着要开始希腊行程,需轻装转机,只好打消了购物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思凯还带我们去了伊斯坦布尔其它地方逛街吃饭。我们的酒店位置很好,到海边,老皇宫,大巴扎,香料市场等步行也就10多分钟。晚上我们自己也出来散步看夜景。下面拼图是一些伊斯坦布尔剪影。</p> <p class="ql-block">美食</p> <p class="ql-block">翌日清晨我们乘飞机离开伊斯坦布尔,结束了12天的土耳其旅行。这片美丽古老的土地让我们依依不舍。</p><p class="ql-block">没来过土耳其是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土耳其是个穆斯林国家。在安纳托利亚旅行时,我们半夜经常会被传音塔(宣礼塔)提醒人们礼拜的绵长不绝的声音唤醒,几天下来也就慢慢习惯了。但如斯凯所说在穆斯林国家中土耳其又是最开放的,妇女不用戴头巾,男士也不禁酒,清规戒律没那么严格。土耳其人非常热情好客,对中国人很友好,不少餐馆服务生还有路边小贩都会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在土耳其旅行很安全。我们晚上常出去散步,很喜欢街上的氛围,热闹而祥和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土耳其最让我们震惊的是它那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安纳托利亚那尊7千多年的大地之母泥塑,让我们这些以5000年古国文化为傲的人汗颜,更不用说卡拉汉特佩遗址(Karahantepe)出土的1.1万年前令人惊叹的精美石雕,有机会一定要去那看看。特洛伊,哈图沙,以佛所等无一不展现出小亚细亚文明古老而深厚的底蕴。</p><p class="ql-block">土耳其的自然风光更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在卡帕多西亚让我们惊奇于它那神奇的自然地貌和美景。入住洞穴旅馆,乘坐热气球,参观露天博物馆,地下城,鸽子谷,想象谷,玫瑰谷让我们全方位地见识了“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棉花堡那远观像雪白的城堡,近看如仙境的温泉梯田,让人不禁感叹地球上竟然有如此美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疫情中旅行最重要的是自我防护。虽然奥密克戎感染症状和得感冒差不多,感染上就意味着不能登上返美的航班。旅行途中尽管大家都注意戴口罩,不少团友或多或少都有感冒症状如咳嗽流涕,幸运的是所有结束后就返美的团友都通过了检测,顺利登机,我们的土耳其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我们有十几位团友继续在欧洲旅行,不用检测就可登机。</p><p class="ql-block">最后得感谢我们的导游思凯。在我们的眼中他就是一本土耳其的百科全书,一路上给我们长了很多知识。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偶尔被个别词难住时,他会幽默地调侃自己,让大家忍俊不住。由于他,团里一直是气氛欢乐。他忧我们所忧,乐我们所乐。除了热气球,直接回美的团友能通过检测顺利登机,我相信他一定是祈祷了的。</p> <p class="ql-block">在埃及方尖碑前思凯和大家告别。团友们争相和他合影留念。篇幅有限只放上我们俩和他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旅行中我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团友们由开始的陌生不了解到后来无私地互相帮助,拍照分享照片视频,大家一心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的旅程。在此要特别感谢Sarah一路上对我们俩的关心和帮助,谢谢!</p><p class="ql-block">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美好的旅行也是会结束的。写下这篇游记,记录下这难忘的旅行。当记忆慢慢消退时,它会唤回我们美好的时光。团友们,感恩有缘与你们同行,希望下次我们旅途再见。最后用旅行中团友们的合影做为游记的结尾。</p> <p class="ql-block">团友合影1.赫梯古都狮门前;2.以弗所塞尔苏斯图书馆前;3.伊斯坦布尔埃及方尖碑前。</p> <p class="ql-block">附希腊游记两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49riqng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爱琴海璀璨的明珠--圣托里尼,米克诺斯</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4an6sxn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行走在神话的国度里--希腊大陆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