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庙岭寻踪

灯火阑珊处

<p class="ql-block">  6月3日,端午节,习俗是吃粽子,登高望远!由于暑热难耐,队长决定开车上县城附近的庙岭山!说走就走是我们队的风格,下午四点十分三车11人准时出发!</p> <p class="ql-block">  庙岭山亦名梓荆山,海拔1243米,在榆社县城西南十里处。它是榆社县城附近徒步登山的首选之地。去庙岭山有两条路可选:其一是由箕城镇桑树沟村南向西,穿太长高速路涵洞后再向西南顺沟而进。这条线路不仅可以尽享沿途沟坡野岭,曲折坎坷的徒步之乐,也可以感受觅食野鸡和穿腿而过的野兔带来的惊喜。其二是由1O2省道西侧的小杜余沟村西,顺着通往庙岭山上的广播电视差转台的山路上山。这条路可以驱车前往,路虽然狭窄崎岖,但也给体力不好或不爱运动的的人以领略山巅美景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在蜿蜒曲折的土路上小心行驶,在距离查转台里许的岔路口停车。大家徒步下行山坳里,庙岭山的标志性建筑响堂寺就在这个地方。庙岭山数年以前我就跟朋友就来过两次,同样收获着欣喜和惬意,但是这里蕴藏的谜一般的人文历史还需要队长给我们补上。欣赏美景,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来过。</p> <p class="ql-block">  唐代禅师塔是方形单层砖塔,高约4米。它是响堂寺留存的唯一一件较为完整的有着悠久历史痕迹的建筑遗存,它有幸被收录进《中华古塔通览》。</p> <p class="ql-block">  由禅师塔沿曲折的小路继续向西南下行,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庙映入眼帘,真是深山藏古寺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响堂寺背后石砌的墙体小心前进。专业摄像师指引我们观看灌木丛中石壁题诗,曰:“四百年前结下缘,相逢只待九三年。迷迷惑惑重修寺,室殿森严复焕然。”再向西南移数步一面丈余高的石壁上可见一竖行“明成化十六年石室寺”石刻字样。</p> <p class="ql-block">  两处石刻题字以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响堂寺的历史信息。响堂寺在明成化和清道光年间都进行过重修。而题诗中的“九三年”却让后人不得其解。更加神奇的巧合是道光27年后九十三年推算是1940年,响堂寺被日寇炮火焚毁。1993年是榆社电厂出资重修该寺庙的时间,也是榆社大佛的替身香港天坛大佛开光的时间。我们无不佩服古人高瞻远瞩的预测能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拾阶而下,从寺庙的西侧门进入寺院内。两棵参天柏树像忠诚的卫士守护在寺庙的两旁。人们在信徒的主持下一一跪拜,许下自己的心愿。我也在大家的感染下,跪拜佛祖,祈祷家人幸福安康,孩子积极上进。</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造像在大殿后墙崖壁上,可谓依山石而建!造像高1.8米,双手已残,结跏跌坐于2.3米的莲花台上。坐佛袈裟轻薄如翼,线条简洁流畅,面形方圆温婉端庄,尽显大唐石刻的造像风范。在1989年它曾被来自香港的弘雄法师推选为天坛大佛的锻铸范本,使之以更为雄宏端庄的“替身”矗立于东方明珠。遗憾的是,1995年佛头被盗,千年艺术精品终成一残缺之身,让人扼腕。现在的佛头,是之后的佛门信众重塑的,也算还了大佛一个完整身躯。</p> <p class="ql-block">  石窟位于寺院东北角崖壁之下,其状如瓮。</p> <p class="ql-block">  千佛洞,石室方丈,宽2.4米,深2.55米。此洞坐东朝西,依崖而凿,方形覆斗顶。</p> <p class="ql-block"> 洞内四周雕刻的石佛有千余尊,高低不一,精雕细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名“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 窟内雕较大造像6尊,住佛像(东壁)高0.9米,身披褒衣博带袈裟,神态安然。其余低者8~9厘米,佛像始凿于北魏,多为高鼻深目,宽衣博带,异域风格特别明显,大多造于唐代永淳年间。同样逃脱不了佛首被盗的厄运,我们不得不感叹佛祖普渡众生,却保护不了自己。也希望政府对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提供应有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千佛洞,穿过寺院东门,循着曲折小路约20米,可以看到北崖根下又有一石窟,大小与前洞相似,坐北朝南穹窟顶,顶部作莲花藻井,面宽不足2米,深约2.5米,高近3米。洞顶绘有山水画,图案鲜明,生动艳丽。洞壁有优美的山水、花纹、飞鸟图案虽已模糊,但仍感生动传神,韵味无穷。但无石刻造像,大概是僧人修行打坐的地方吧!</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我们走在青灰色的石板路上,徘徊于幽深清净的寺院中,似乎浮躁的心绪也平和了。大家都在赞叹古人建寺选址的独具匠心。这里阳气充足,受万物灵气的熏陶,寺庙庄严肃穆,清幽静谧。也可谓是避免俗事所扰,修行渡己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游览庙岭山响堂寺,感受寺庙的风霜岁月,有种莫名想哭的冲动!佛祖普渡众生却也逃脱不了凡事俗人的残害,我们又怎能经得住世事沧桑,千磨万击呢?所幸后人重塑佛首还以真身,虔诚万世。我们呢?拜佛也是渡己,用“爱语”、“善心”去结善缘吧,人潮拥挤,相遇不易,且行且珍惜。愿有人待你如初,疼你入骨,从此深情不被辜负,愿你有诗,有梦,有远方。心怀山川大海,何惧风吹雨打,酷暑严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