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佳木斯市361工程王盛青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赵秀慧,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周其星《彩色的阅读教室》第3章和第4章。彩色的教室里,阅读是一朵最美的花,一段最动人的旋律,带给孩子高品质的阅读,让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阅读。</p> 第三章 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p class="ql-block"> 为了阅读我们在用心用力。很庆幸自己遇到这样一位教师,带给我们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让我们每日和一本本书相遇,从此开始了我海量阅读的人生。小说家纳博科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时代时,曾经说10岁到15岁是他读的最多最疯狂的时候,而我们呢,很多人已经从6岁就开始了大量阅读。 </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我们开始做阅读小报。毕竟才二年级,读起书来有人快有人慢快的,快的读过两三遍,慢的只读完一遍,但是我们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组长会每天安排一次小小的组内聚会,我们要聊聊书里的一些内容,尤其是那些不懂的地方和好玩的情节,也会讨论书里有哪些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等。我们读的比较浅显,书里隐含的很多信息一时还读不出来,有些书甚至读不懂,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囫囵吞枣的阅读过程,可见好书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不然难免有暴殄天物之憾。</p><p class="ql-block"> 读过聊过之后我们会进行分工,有人负责文字,有人负责抄写,我们涂涂抹抹做出了很漂亮的手抄报,这就是他鼓励我们做的阅读小报。这段时光并没有坚持太久,很快他就发现了其中的缺陷,每次他都要参与到我们每个小组的讨论中来,要了解我们读得怎么样,到底读到了多少东西,会遇见什么障碍。之后不久他就调整了策略,我们回到了全班共读同一本书的轨道。</p><p class="ql-block"> 我们海量阅读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改变了8个人一个小组共读一本书的方式了,先独立阅读同一本书,再全班交流和分享讨论,每一次共读都是精读,每次共读都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围绕一本书去读,去思考去讨论,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要卷入其中。他对我们的文字阅读提出了这样具体的页数要求。三年级时他要求每个学期至少读完1000页,结果发现很多人都超过了2,000页,阅读能力强阅读习惯好的孩子都达到了6000多页,到四年级以后他将页数提高到了1500页,结果很多人一个月就超过了这个数量。进入四年级之后,我们身边陡然出现了很多阅读狂人,一个学期的阅读量竟然能达到1万页以上,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我们记录了这些数字,但是并不一味去追求数字的攀升。</p><p class="ql-block"> 成百上千的海量阅读,让我们变成了一个个阅读小达人,读书思考成为陪伴终身的好习惯。在五年级之后我们的阅读方向又在发生变化,既然阅读速度和数量已经不成问题了,阅读的广度和挑战性开始成为他的全新关注。亲子阅读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陪伴,推进亲子阅读是我们成人顺利介入孩子当下生活的最佳途径,对于家长来说可以放下我执,重新做回孩子,可以了解童年的秘密,从童书读懂孩子。做父母是一门最难的学问,因为我们需要做一辈子。亲子阅读强调的不是阅读,而是一种生活样式,强调要过一种文学的生活许给孩子。读书是最好的驻颜术,缺乏生气的父母是枯燥无味的。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所值得要的是才智焕发的父母。</p> 第四章 闪烁生命光泽的彩色课堂 <p class="ql-block"> 课堂应该有生命的光泽,唯此方能对得住一屋子里活泼泼的人。有谁在课堂上真正感动过,流泪过,痛苦过,大笑过,争辩过,沉思过?我们在课堂上不是一个水瓶一堆容器,而是几十个火热的生命,我们的课堂不是知识与头脑的对接,而是情感与情感的交互,我们长时间栖身的教室应该如彩虹般绚丽如童话般美好。</p><p class="ql-block"> 课堂是固步自封的,你始终怀疑,始终否定,却始终不会放弃努力,你要打破这样的顽固,你要挖开一道口子,让水流进去,让水流出来,课堂需要活水,教学需要活力。你喜欢有情感温度的课堂,以追求有思想深度的课堂。哪怕一节小小的图画书阅读课,你也要上出它应有的深刻的道道来。一片沃土,每一节课堂都应该被文学润泽。根据平时的阅读推进实践,你总结了几种范式,移花接木、顺手牵羊、暗度陈仓、分而教之,生命本是一种轮回,是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尝试着带领孩子开始一些智慧的思考,这样的课堂虽然是沉静的却充满着哲思的快乐,这是更深领域的情感体验,是更高层次的快乐感觉,是更有意味的情趣阅读。让我们一起发力,从彩色的阅读教室出发,开始一场静悄悄的革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