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名胜古迹美又多

钢铁战士

<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一一古建精美人潮如织</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位于晋源区,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城内现存文物建筑79处,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达49处。其中,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5月1日,太原古县城在市长耿彦波苦心孤诣运筹帷幄下,历经八年修复后正式开放,“凤凰城”开城迎客。</p> <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的城墙分东、南、西、北四面,且全面合拢。城墙全长3700米,高11米,下宽13米,上内宽7.95米,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巍峨壮丽,引人赞叹。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城墙以石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法建造而成,古朴而威严。</p> <p class="ql-block"><b>主要景点</b></p><p class="ql-block"><b>县衙</b></p><p class="ql-block"> 县衙门位于县城十字街东路北,南向;占地面积约35700平方米,县衙是封建社会地方行政长官形式职权的场所,也是县官及吏员、差役办理公务之处,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始建于明初,其后历任多有增修。此次修复较好的还原了明初太原县衙的风貌。</p><p class="ql-block"><b>布政分司署</b></p><p class="ql-block"> 布政分司位于县城东街东端路北,南向;明初,全国各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形成3个各行其职互不统属的地方政权机构,合称“三司”。布政司以下设府、州、县建置,布政分司,掌管太原县的民政、财政、和人事。其布局为重叠院落,有厅、堂、楼、阁等许多建筑。</p><p class="ql-block"><b>文庙</b></p><p class="ql-block"> 太原县城文庙位于县城东街中段路北,南向;明朝修建,此后历经增补修缮。文庙历来是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此次修复也是在原有县志地方志等基础上恢复了县城文庙的原貌。保留了文庙里的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b>关帝庙</b></p><p class="ql-block"> 太原县关帝庙,位于县城北街中段路西,东向。创建于明嘉靖以前。这里供奉着以“忠、孝、节、义”著称的武圣关羽。抗日战争初期,前院正殿之南小院,曾是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山西省救国同盟会太原县分会会址。</p><p class="ql-block"><b>城隍庙</b></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位于县城南街之东的城隍庙街,左有奶奶庙,右为梁公祠,其庙南向。在太原县城旧日的风俗中,把城隍神当做城市的守护神,原太原县城里的城隍庙占地规模较大,约28000平方米。可见城隍爷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和信仰程度。据说太原县知县到任时,首先要到城隍庙祭供和夜宿,以得到城隍神的护佑,然后才回县衙办公。每年春节一早,要到城隍庙去烧头香。</p><p class="ql-block"><b>王琼府</b></p><p class="ql-block"> 王琼府位于县城东街路南,东西宽约130米,南北深约120米。占地面积约15600平方米。王琼是明代太原县人,历任成化、弘治、正德、嘉靖4朝,官职户部、兵部、吏部尚书,为明代“三重臣”之一。王琼府宅由其父永亨、伯父永寿始建,王琼显赫之后又扩建。该府宅系由主院和数座偏院以及花园组成,亭、台、楼、阁、桥、榭、假山、鱼池、奇花异木应有尽有,县城罕有其匹敌者。嘉靖七年,皇帝御书“方岳重寄”匾,赐送太原县王府悬挂。</p><p class="ql-block"><b>魁星楼</b></p><p class="ql-block"> 记载魁星楼在城上东南隅,六角形,崇三丈,此次重修也是恢复魁星楼原始建筑面貌,登楼夺魁,《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十字街</b></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最主要也是最宽敞的街道,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县城中心相交。东西长约1100余米,南北宽约700米。十字街中心修建鼓楼,现在的十字街串联十三个景点及金牛湖公园。</p><p class="ql-block"><b>金牛湖公园仿古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 金牛湖公园项目位于太原县城东南角,公园用地面积约48000平方米。景观建设包括公园绿化、景观桥梁、园路场地铺装及配套工程等,金牛湖公园建设规划景观有:修建仿古建筑、掬月小院区、轻舟泊影区、金牛博物馆区、金牛泉区、等众仿古建筑群,以及相关牌楼、亭、廊、轩、桥等单体建筑,建筑风貌极具明清风格,优雅别致,为市民营造愉悦身心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你若身临其境,仿佛时光倒流,便有一种浓郁深厚的复古情结。</p> <p class="ql-block">  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汾河二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发电、旅游、养殖五大主要功能的大型水库。水面曲折迂回,两岸山势险峻,峡谷风景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春季山花烂漫,水流潺潺;夏日空谷幽幽,凉爽宜人;秋天红叶满坡,瓜果飘香;冬来白雪皑皑,天然冰场。还有,具有沧桑历史的千年古刹悬泉寺,与新兴的现代健身、娱乐项目一起形成了一处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具有高科技魅力的水利风录区。</p> <p class="ql-block">  前年,我曾经骑自行车去过一次。汾河二库公园不小,步行绕一圈需要约一小时左右。自然景观,太原朋友有必要的去观赏一下,开车会更便捷些。</p> <p class="ql-block">  汾河景区建于1998年10月,2000年9月首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总投资4.3亿元。景区北起胜利桥上游155米,南至滨河西路南高速口,全长6公里,宽500米,占地300公顷。汾河景区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景区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分布着六个景观区、四个广场、十个园子、建设了14个各具特点的景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  自行车专用道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以南2公里处,东西全长75公里(道路67公里,高架桥8公里),自行车道净宽5米,面层采用环保、耐磨、鲜艳、防水的彩色陶瓷颗粒,两侧各设2米绿化带。2020年9月开工建设,其中,设计时速控制在每小时15公里以内,设置出入口30余个,两层观景平台5个,一层休憩平台6个,助力推行系统52套,东、西两岸共布置路灯877盏。</p><p class="ql-block"> 东岸摄乐桥至胜利街段,往北可享受到湿地提供的天然氧吧,往南可欣赏到现代化都市景观;</p><p class="ql-block"> 东岸漪汾桥至迎泽桥段,近可看到蓝宝石般的露天游泳场,远可观气势恢弘的大型龙灯;</p><p class="ql-block"> 西岸长风桥至南中环桥段,可以置身樱花大道,尽享“樱花永苍垂杨岸”的别样情怀;</p><p class="ql-block"> 西岸湿地摄乐桥至柴村桥段,即可远眺湿地景观,与白鹭等珍稀鸟类亲密接触;</p><p class="ql-block"> 又可穿越历史悠久的网红铁路桥,与之隔空对话。</p><p class="ql-block"> 据说,该自行车专用道建设还是得益于中央首长来太原汾河视察时的口谕而成。</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9日骑车二十余公里,略有尽兴。</p> <p class="ql-block">  (大外孙周日也与我骑车同行)走上这座铁道桥,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身后是宏伟的桥身和一望无际的铁路,向两边望去,汾河公园的风景尽收眼底。站在桥中央,沐浴着清晨的春风,别有一番感觉。</p> <p class="ql-block">  柴村铁路桥是人们的习惯叫法,其实他的正式名称是西山支线汾河铁路桥。该桥始建于1933年,桥梁总长470.9米。桥梁是由日本工程师设计,中国工人负责建造,历时3年竣工,该桥横跨汾河,是汾河第一座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  桥身为铆接结构,当年建桥材料均是由日本进口的。桥梁铆钉的安装,先用炭火把铆钉烧红,然后用铁钳夹住将其放进钢盔里传递到工作面,再由负责桥梁施工的工人,冒着烧烫伤的危险一根根锤进需要加固部件的预先打好的孔眼,严丝合缝牢固可靠方为合格。</p><p class="ql-block"> 直到彻底停用前,一直有武警部队的一个排倒班驻守和巡逻,负责保卫铁路桥的安全和线路的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