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青平的大匠之道

中华英才

<p class="ql-block">当哲学家思辨的头脑中又充满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时,就诞生了宿青平式的人生:理性与激情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崔护的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王翰的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杜牧的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贺知章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白居易的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宿青平的笑是能改变一座城市的笑!</p> <p class="ql-block">在临汾市古城公园后边的办公室里,笔者见到了宿青平大师。他送给我一本新出的画册《大匠之道——宿青平》。在《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我总结大师有三大:大作、大论和大德。宿青平是妥妥的大师。“北有耿彦波,南有宿青平”,在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城建之道,乃至城市经营方面,他们都有神似之处。他们都有一双沾满尘土的鞋子,他们都是行走在基层、行走在一线,行走在群众中的实践者、实干家。</p> <p class="ql-block">宿青平,1959年生,山西蒲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历任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侯马市委副书记、临汾市尧都区区长、临汾市市长助理临汾市住建局局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为全国“环卫职工之友”称号获得者,中国华门总设计、创建者,临汾雕塑艺术开拓者,“雕塑之城”建设推动者,“公厕文化品牌”创造者,城市文化品牌与设计专家,雕塑艺术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著有《干部结构管理》《环卫手记》《笑改变世界》《雕塑改变城市》《大国厕梦》等多部专著;创作了全国第一首环卫歌曲--《永远握着的手》;2019年,其作品和个人简介入编新中国美术系列丛书《辉煌70年》雕塑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迄今,中国从政者中不乏多才多艺者,但堪称雕塑家者却少有耳闻,宿青平恰恰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宿青平在从政过程中把弘扬中国文化作为使命,长期致力于雕塑研究和创作,同时他还亲自组织雕塑建设,可以说他是当代中国从政者中推动城市文化和雕塑建设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国雕塑花园中绽放的一朵艺术奇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早探索让雕塑艺术为百姓服务的政府官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宿青平于1982年从山西大学哲学系毕业,早年供职于山西省委组织部,29岁即被提拔为处级干部。1992年,他主动要求下基层,前往侯马市担任市委副书记,主管城建工作,由此,他与环卫工人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在不断改善环卫工人物质待遇的同时,他开始把文化艺术注入环卫行业,亲自为环卫工人创作歌曲,设计服装,建立环卫工人家,倡导并设立了山西“第一个环卫工人节”等,并由此荣获了全国唯一的“环卫工人之友”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8年,宿青平决定为环卫工人雕像,他希望通过雕塑环卫工人的形象来捍立环卫工人的尊严。在缺乏专业指导和资金的情况下,他与侯马美术工作者王建邦先生因陋就简,以侯马老、中、青三代环卫工人为原型,研究设计并建造了临汾乃至山西第一座普通环卫工人的雕像--《城市美容师》。这是宿青平的第一件雕塑作品,他凭借一腔公仆情怀和超凡的艺术思维,硬生生地撞开了雕塑之门,开始了把雕塑带给百姓、用艺术美化生活的创新之旅,这也使他在从政之路上闪现出一道独具风采的文化艺术光环。</p> <p class="ql-block">临汾文旅品牌和雕塑艺术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宿青平并非美术和雕塑专业出身,作为政府官员的他能成为雕塑家着实令人惊叹。在与他的接触中,能感受到他所拥有的雄厚哲学功底、强烈的民生情怀和丰富的城建工作经验,他对建筑规划设计和雕塑艺术的研究精通完全是由其振兴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文化得以在不同的空间尽情展现。短短十年,临汾的公共雕塑从无到有,且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城市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如今,雕塑艺术已经成为临汾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和对外产生文化影响力的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以来,宿青平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以超常的坚守与付出创作、设计并组织建造了各类公共雕塑300多件。他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雕塑作品建立了临汾第一个雕塑艺术馆,如今该馆已成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成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深受百姓欢迎的艺术观光景点。多年来,他的作品不断走出临汾,推动了多地的雕塑建设。2018年,他创作的青铜雕塑《九龙腾飞》落成于中共中央党校,这也是当代龙文化艺术的创新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时代红色雕塑和“百城计划”的倡导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宿青平的雕塑创作既无科班出身的印迹,亦无门派条框的束缚。他的创作从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始终把思想情感放在首位,皆是有感而发。他的作品有着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手法和不同的形式,可谓不拘一格。他的作品立意高远,情怀奔放,涉题广泛,雅俗共赏,有着极强的在地性和普遍性,也具有极强的思想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同时又散发着浓烈的精神信仰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宿青平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信仰与忠诚不仅体现在几十年的从政业绩方面,还体现在他的雕塑创作中。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宿青平力挺红色文化,先后创作《信仰》《旗帜》《根本》《出路》《中国梦》《开国元帅》《国歌》《黄河大合唱》《强国者》《无名者》《难忘初心》《公仆本色》等一系列红色雕塑。他竭力倡导新时代红色主题的雕塑创作,体现了一位政府官员和人民艺术家的价值取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出身的雕塑家,他有着双重职业身份的敏感。2020年初,在全国抗疫的严峻形势下,宿青平迅速站到抗疫创作的第一线,连续创作了《医者无惧》《众志成城》《最美容装》《春天的渴望》《生命之吻》等系列作品,成为中国最早以融塑记录的代、助力抗疫的雕塑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宿青平的雕塑作品,我能够看出他始终以民生为第一要义,以为人民深求精神利益为使命,以及以雕塑艺术实践改变城市面貌的努力探索。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信用、情怀和气质使我难以再用专业的眼光去挑别他的创作。或许,这就是宿青平雕塑艺术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宿青平曾说,雕塑不只是艺术,而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基于临汾“雕塑之城”建设的经验与探索实践,他又把目光放在了推动全国城市雁塑建设的更高层面,最早提出了中国雕塑“百城计划”。这个计划旨在从全国选择100座城市,通过政府与雕塑家联盟的形式,推动全国的城市雕塑建设,尽快弥补中国城市所普遍存在的文化短板,从而使更多的城市彰显出新时代的文化魅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创造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设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宿青平,一个兼具哲学家的高瞻思维、政治家的远大理想、艺术家的浪漫情怀的传奇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