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冷冰冰当然是指在哈尔滨著名的马迭尔餐厅吃的冰淇淋和酸奶了。而美丽丽——卖个关子,来,先跟我一起逛吃逛吃走走看吧。<br><br> 这次出差哈尔滨原本没想到能有机会休息的。但,好巧不巧,就在五月的某个早晨起来,发现酒店既没水也没电,一问,才知道整个阿城区电路检修。那还愣着干嘛,既然没法工作,那就心安理得地进城去——去哈尔滨城里一日游吧。于是,第一站就去了位于百年老街果戈里大街164号的,号称中国最美书店的果戈里书店。<br> <p class="ql-block"> 果戈里书店到底是不是中国最美,这个不好简单按照广告宣传来下定论,但“很美”这个词还是担当得起的——虽然,从门外看,小小的门面并不起眼,夹杂在两旁同样其貌不扬的或打着旅游广告或卖着秋林红肠等等的小店中有些面容模糊,但当推开木框玻璃门进入店内,哗,我和同事们尚在一楼狭长的门厅处站着,就已经忍不住低低地赞叹了一声,“真美!”——这时已经看出来了,书店走的是欧式风格,有白色的穹顶、暖黄的光,还有壁上的油画。拾阶而上,二楼大厅里,以书架作天然隔断,陈列着各类书籍的大堂内,还有雕塑间杂装饰其中。最难得的是,因为是在工作日里,所以书店里人并不多,一片安静里,看见一个奶奶带着小孙子席地而坐,在角落那低声给孩子念书上的故事,这画面真不错。</p> (书店一楼门厅) (从书店一楼橱窗望向大街) 书店三楼,是可以吃西餐和喝饮料咖啡的“会员中心”,同样是书架与书在这片天地里做主角,还有一个广告牌写着:“最美书店的最美婚礼”——哦,思忖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表示可以租用这里举行婚礼呢——想想也不知谁能有在这“最美书店”举行婚礼的眼光与福气了。接下来匆匆翻阅几本书,浏览一圈就准备走了——因为这书店是自己提议来的,自然不好占用同事太多时间——谁知后来逛完一天,同事总结说,原来走完一天,才发现第一站的书店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多亏我的推荐。哈哈,这总结是不是很有哲理?而与这段感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接下来午饭在“张包铺”的感受。 (书店三楼的“会员中心”) 且说第二站,我们在去位于道外区中华巴洛克风情街区南勋街这一段的“张包铺”路上,途径靖宇街的“老鼎丰”总店,先喝了杯味道果然很赞的手工酸奶。只是这一喝,显然让接下来吃午饭的战斗力弱了点,谁让东北这边大概因为夏天天亮早的原因,午饭都是在11点过就开饭了,没办法,入乡随俗,虽然感觉不太饿,还是在“张包铺”点了他家的招牌菜或者叫招牌主食——排骨包子,又七七八八配了卤猪肝等各种小菜。<div><br> 如今作为哈尔滨美食名店的“张包铺”,却是清光绪年间的1902年为天津人张仁所创建的。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现在的“张包铺”已是此“张”非彼“张”,但排骨包子的味道却始终如一。如今店里也供应其他几种口味的包子,如豆腐包、三鲜包,但食客们显然还是奔着排骨包来的——只是就个人而言,怎么感觉吃完招牌包子,却觉得他家的各类卤菜味道做得最好,尤其是一盘卤猪肝,似乎比排骨包子还好吃啊。这里就要发出第二次感慨了:菜,也得吃完一桌,才能发现那道最好吃。切勿先入为主,只认招牌而不尊重自己真实的感受。</div> (“老鼎丰”总店的手工酸奶) (“张包铺”的排骨包子) 至于“张包铺”所在的中华巴洛克风情街区,在我们吃饱喝足后也是匆匆而过。看样子这是一片在也许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或着更早年代老建筑基础上维护兼翻新改建出来的一片商业街区。巴洛克一词原意是“畸形的珍珠”,而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建筑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与雕刻细致,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因此,被古典主义者认为是离经叛道的这种建筑风格,正因为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搁在哈尔滨,前面加上“中华”两字,似乎可以理解为“有巴洛克风格的中国特色建筑。”总之,这些新旧掺杂,中西结合的建筑,是历史揉和的产物,谁说再过几百年,不会被后人认为是一种新的建筑艺术呢?<div><br> 走在这里,倒让人忽然想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班牙诗人希门内斯有首诗的标题——《谁能了解时光背后的东西》——很符合这会闲逛的心情。</div> 第三站,就该去品尝“冷冰冰”的马迭尔冰淇淋和酸奶了。始建于1898年的中央大街上汇聚了各类建筑风格,目前仍是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自然,“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所以,第三次出差来到哈尔滨的我,依然兴致勃勃地夹裹与穿插在中央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至于怎么在这个季节里看上去有点干涸的松花江、斯大林公园飘着的柳絮、防洪纪念塔还有圣索菲亚大教堂,仿佛都是因为要来中央大街走一走,所以才附带经过的景点——哦,不对,其实我来中央大街,更像是为了吃马迭尔的冰淇淋。 (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向前方) (第一次来哈尔滨住过的酒店,正在外墙装修) (中央大街上,一群小学生正在合唱) 由俄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的马迭尔,其朴实无华的冰棍带着牛奶的香甜,跨越百年时光,就在马迭尔冷饮厅前临街售卖——还需小小排会队。不过我们这次到冷饮厅里来吃冰淇淋来了,而且还被我创造发明了一个新吃法,那就是,把马迭尔的冰淇淋刨在马迭尔的酸奶里——那个好吃呀,别说我没告诉你。 (拍一张蕊美女在冷饮厅里的美丽侧面) 后来隔了半个月,我们终于结束这轮出差,再次经过哈尔滨准备启程回家。飞机是第二天一早的,于是晚上又遛跶到中央大街去。走到马迭尔门口,发现冷饮厅旁边是西餐厅,大家一合计,决定AA制去尝试一下。然而,似乎桌上四人套餐的份量虽然不少,可除了水果披萨、俄式水果土豆泥可口外,牛排等等都很一般。餐后甜品也没舍得给上一碟冰淇淋,对,就是刚刚所说的,在冷饮厅吃过的好吃的冰淇淋,而是上了四支奶油冰棍。好吧,我承认奶油冰棍也好吃,但,怎么也应该上冰淇淋才配得得上西餐厅的氛围嘛。哎,不过也别计较什么氛围了,就说西餐厅里的小提琴演奏,刚开始两支曲子还行,后来就成《女人花》了——“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一跟着音乐哼起来,就难免有点回到三八节商场小店常爱放着这首歌,然后用打折吸引你的氛围中去——再四周张望一下热闹得有点此起彼伏的餐厅,偏偏这里的服务员板着脸,当然,也可能是忙不过来了,老是“千呼万唤不前来”。<div><br></div><div> 我们,终于都撑不住互相取笑起来,“看看,这就是谁说要吃的马迭尔西餐,原来在有名的西餐厅吃饭是这感觉!”“这里的服务员其实和冰淇淋很匹配……为什么?都是冷冰冰的啊。”</div><br> 哈哈哈哈。 松花江的水,哈尔滨的夜,又在我们一行过客的眼中,浮光掠影般闪闪烁烁的过去。“谁能了解时光背后的东西?”也许,有时爱得肤浅也没错,比如冷冰冰的冰淇淋,好吃就行,比如美丽丽的,一切表面美丽的风景,好看,就行——是的,听说,据说,最美书店“果戈里书店”,已经因为疫情影响,在2021年2月歇业关闭了。从此再去哈尔滨,将少一个渠道了解,“那些时光背后的东西”……<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夜晚美丽的中央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