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论是杨万里笔下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还是高鼎诗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充满童趣的美好画面,表现出了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幼儿教育也理应尊重幼儿的这种天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的童年生活充满阳光。然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希望孩子在幼儿园中学到一些简单的拼音、汉字等,这种现象尤其在大班最为显著。当这个问题不可避免时,如何做到既不违背幼儿教育的科学规律,又能满足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这一矛盾呢?这就需要我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游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遵循幼儿发展和学习规律,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为了帮助教师、家长转变观念,更好的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和成长产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游戏、支持游戏,在不断发现儿童过程中与幼儿园共同担当起保护儿童游戏权利的责任,重新审视衔接内涵,共同助力“幼小衔接”,6月8日上午,在党丽工作室的引领下,平罗二幼组织教师、家长进行游戏体验,在“做”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做”中发现游戏的价值,支持幼儿游戏的权力。</p>  体验游戏魅力  <p class="ql-block">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教师和家长在游戏体验中,发现了游戏材料的坚固、挑战、任意组合等特点;在解决问题、合作、冒险等过程中感受到游戏的学习意义,同时收获了快乐,发展了体能、认知能力、社会情感技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设定目标和自我挑战的能力等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意泥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沙一水一世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积木趣立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拼拼搭搭</b></p>  绘画游戏故事  <p class="ql-block">  教师、家长通过绘画,对游戏过程进行着回顾、反思,在你说我记中进行叙述和表达。</p>  分享游戏感悟  <p class="ql-block">  教师、家长对绘画的游戏故事进行了分享,在游戏体验中,家长们感悟到:家长在游戏体验中会产生很多的学习与经验,幼儿游戏又何尝不是呢?游戏并不是傻玩,游戏会对幼儿身心健康、生活能力提升、社会情感培养、学习品质建立等方面起到积极有益的影响。教师感悟到:幼儿才是真正的游戏高手,自己不如幼儿会玩,不如幼儿有千奇百怪、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如幼儿肆无忌惮、无所顾忌的游戏。</p>  回忆童年精彩  <p class="ql-block">  唤起童年游戏的记忆,使教师、家长重新审视游戏的价值。通过谈自己记忆中童年的游戏经历,谈儿时游戏对自己成长的积极影响,教师与家长感同身受,看到了孩子在游戏中各种能力的发展,更加理解儿童为什么那么热爱游戏。</p>  领悟衔接内涵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是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不是违背儿童生长规律,不输在“起跑线”上片面的知识衔接,而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学前教育中,脱离了游戏谈幼小衔接,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让幼儿教育与游戏牵手,才会顺其自然衔接,幼儿才会享受学习的乐趣,继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稿:党丽   核稿:姜秀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党丽   审核:罗风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平罗县第二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6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