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历代总有一些墨客喜欢酒后书,经常是酒酣耳热之际,无意于佳,任笔所之,体现自然流露和淳朴本真之美。</p><p class="ql-block"> 怀素“醉来为我挥健笔”;王羲之《兰亭》“爱之重写终不如,神助留为万世法;石苍舒“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悠忽踏九州”。这种无意而为,一时兴致的创作,往往能达到正襟危坐所不能达到的艺术妙境。</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这样?一幅神来之作是多重因素的结果,是多方面创作条件和合聚集。其中心理因素最为重要,重写再写,要满足当时的全部条件几乎不可能。 </p><p class="ql-block"> 在无意中而能合乎法度,听任心腕交汇,看似无法,其实有法,这就是功力。</p><p class="ql-block"> 本人也曾酒后满地书,旁观者说“这字都可以挤出酒来了”。但我已多年酒后不沾笔。反醒自己,酒后之作无神品,其根本原因是精神已经放松,却功力不够,放得开,却把不住。其实要达到似颠亦狂的忘我创作状态,写出好作品来,还需要好好用功。</p><p class="ql-block"> 写几幅与酒相关之作,只为纪念过往,反思未来。</p>